周新艷
(溫州第五十一中學 浙江 溫州 325014)
韓敘虹
(溫州中學 浙江 溫州 325014)
本節(jié)教學是以“問題導引,啟發(fā)探索,互動交流、精講釋疑”為思路的自主型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來看一下電阻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將電阻、電源、電流傳感器和開關串聯(lián)接入電路,通過電流傳感器采集電流的數(shù)據(jù),請學生認真觀察電流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
再通過兩個演示實驗(圖1),讓學生觀察定值電阻與小燈泡對電流阻礙作用,進而產(chǎn)生一種想探究小燈泡的電阻是如何改變的沖動,從而引出課題:探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
圖1
師:根據(jù)圖2所示I-t圖①①
①圖2是電流傳感器采集的數(shù)據(jù),表示在不同時刻流過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流變化情況,這里只是定性說明電流隨時間的變化,所以橫軸時間數(shù)據(jù)沒有標出.
,同樣的電路,同樣的電源,我們只是把定值電阻換成了小燈泡,可電流卻是不一樣的,如圖2(b).電流發(fā)生了變化,那電流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圖2
生:我猜想因為電壓是不變的,所以可能是電阻發(fā)生了變化,電流變了,小燈泡的電阻可能也在變.
師:小燈泡的電阻是變化的嗎?我們怎么去驗證呢?
師:定值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是一條過原點的斜線,我們只要描繪出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就知道小燈泡的電阻是如何變化的.那么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是什么樣的呢?
師:如何得到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呢?
生:可以用電流表來測流過小燈泡的電流,用電壓表來測燈泡兩端的電壓.
師:我們今天用的是額定電壓3.8 V的小燈泡,所以需要測量在0~3.8 V之間很多電壓下的電流.那如何來改變電壓呢?
生:滑動變阻器.
教師提出一些注意事項.
下面請同學們開始設計并進行實驗.
請學生上來展示設計的實驗電路——限流電路[圖3(a)],畫出伏安特性曲線[圖3(b)].
圖3
師:請同學們看看他們這組得出的圖像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
生:這個圖像中,后面的點分布比較均勻,可是在1.5 V以下就幾乎沒有點了,這樣1.5 V以下的圖像很難確定怎么畫了.
(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分析限流電路的“缺陷”)
師:那如何能獲得1.5 V以下的點呢?從電路圖經(jīng)分析發(fā)現(xiàn)小燈泡是得不到1.5 V以下的電壓.那如何來得到1.5 V以下的電壓呢?
生:把滑動變阻器換一個阻值較大的.
請學生上來演示一下.
師:請談一下你的感受.
生:我在實驗時開始相當長的一段電壓幾乎是沒有的,但是在最后一段稍微動一下電壓,就會超出它的額定電壓,所以很難控制.
(讓學生體驗在限流電路中,大阻值滑動變阻器在改變小燈泡電壓上的“困難”:連續(xù)性不好)
師:很好,謝謝.看來用很大阻值的滑動變阻器能夠解決電壓范圍的這個問題,但是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即調(diào)節(jié)起來非常不方便.那么能否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既能讓我們解決電壓范圍的問題,又便于調(diào)節(jié)呢?請大家看圖4電路.
師:請大家思考ab,ac兩點間的電壓?如果我向右滑動c,ac電壓會如何變?
生:變大.
師:大家能否從其中得到啟發(fā)來重新設計電路?
學生采用分壓電路進行實驗(圖5).
圖5
請學生上臺展示電路圖.
師:非常好,這種做法解決了我們剛才遇到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按用新的電路重新實驗.
展示一組同學的數(shù)據(jù)和他們得到的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圖6).
圖6
師:從新的伏安特性曲線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燈泡的電阻是怎樣的呢?
生:從曲線中任意一個點和原點連成一條斜線,它的斜率的倒數(shù)就等于電阻.
師:非常好.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電壓越大,電阻越大.
師:為什么電阻會變大呢?
(演示實驗,電路閉合時用酒精燈給燈絲加熱.)
生:可能是溫度.溫度高時,小燈泡的電阻會變大.
師:回顧上課前的實驗,請同學們解釋為什么小燈泡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后,電路中的電流呈現(xiàn)那樣的變化情況?
生:電流經(jīng)過燈泡時,由于電流熱效應使溫度升高導致電阻變大.
師:可見電阻有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性質(zhì),同學們課后可以繼續(xù)通過網(wǎng)絡或上圖書館等形式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相關資料.
在本堂課中,各種教學方法的穿插使用,可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落實教學目標.在課堂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來,通過師生活動、生生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比教師單純教授知識更有效,思維訓練也更加深刻.本設計實驗探究活動比較多,好處是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這節(jié)課就在學生的探究性活動中進行,通過親自動手,親身感受,在“玩”當中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這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以學生為主的探究課,符合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例的設計注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充分地探究描繪伏安特性曲線的方法,探究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探究曲線彎曲即電阻變化的原因……這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質(zhì)疑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以用合作交流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教育.
教學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是為什么要上這堂課? 它的價值究竟在哪里? 這堂課除了知識之外, 還能讓學生學到些什么? 這堂課能突破知識本位的局限,學生通過親歷探究學習的過程,不僅掌握了有關的物理知識,而且加深了對科學探究的理解,使他們從中學習并感受到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講事實、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等.可以說,這堂課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值得指出的是,本堂課在落實三維目標時,并沒有落入貼標簽、說教式等俗套,而是將它們有機地融合在知識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得到教化與啟迪,實現(xiàn)了真水無香,教育無痕;有意而為,無意而成.
探究學習基本特征:問題—證據(jù)—解釋—評價—交流.本堂課的整個過程恰恰符合探究學習的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
本堂課也彰顯了物理學科的魅力.發(fā)揮學科特色,展現(xiàn)學科魅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積極性的根本之舉.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中心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科的魅力所在.本堂課以實驗為載體引出問題,以問題為核心深入探究,做到實驗與思維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的狀態(tài),整堂課充分發(fā)揮了實驗在物理課中的重要意義.
合理利用現(xiàn)代技術(shù)輔助教學也是本教學設計的一大特色.利用電流傳感器直接測量電流,發(fā)現(xiàn)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系,大大地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實驗的精度和準確性.在數(shù)據(jù)的輸入和處理方面,課前運用軟件,自行編制程序,課堂上,現(xiàn)場實地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當場錄入到計算機里,解決了處理數(shù)據(jù)、繪圖等問題,直接得到比較精確的定量關系.這樣處理,既保留了實驗的原汁原味,突出了實驗在分析、解決問題等的重要作用,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課堂上,讓學生領略了先進技術(shù)對科學實驗的推動作用.
在課堂上,教師精心設問、指導有方,學生回答正確流利、步步到位,整個教學流程嚴謹有序.這固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過于順暢的、線性化的學習過程,不僅缺少思維的碰撞,難以提高學習效果,而且,還可能對科學的本質(zhì)形成錯誤的認知, 使學生認為科學的發(fā)現(xiàn)總是一帆風順的,科學的結(jié)論都是無容置疑的……我們的課堂不妨“粗放”一些,有時看起來不太“完美”的教學過程,反而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能體現(xiàn)探究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