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 何琳
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是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上主要以進食吞咽困難及惡心、嘔吐為主要表現(xiàn)。以往的治療方法較多、有放置支架、胃鏡下Savary-Gillard擴張器擴張、X線透視下球囊導管擴張、手術治療等方法。目前我院主要使用X線透視下球囊導管擴張術。我科與放射科自2002~2011年對30例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患者在X線透視下施行球囊導管擴張術,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0例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患者,其中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26例,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4例,年齡55~72歲,男21例,女9例,術后均出現(xiàn)進食吞咽困難、嘔吐等癥狀,上消化道鋇餐及纖維胃鏡檢查均證實為吻合口環(huán)形狹窄同時排除了腫瘤的復發(fā)。
1.2 治療方法 采用國產(chǎn)球囊導管。術前患者均行胃鏡檢查排除腫瘤復發(fā),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給予適當?shù)臓I養(yǎng)、支持治療。①術前準備:術前6 h禁食水,術前15、12、10 min三次2%利多卡因噴霧麻醉咽部,同時口服利多卡因膠漿10 ml;②治療方法:含口托,在X線下用金屬導絲經(jīng)口腔緩慢推進通過狹窄,直至導絲進入胃部,,然后將涂有石蠟油的球囊導管在導絲的引導下插到吻合口狹窄處,球囊內(nèi)推入少量造影劑(泛影葡胺),確定好狹窄處位于球囊中央時再注入造影劑示球囊充分擴張,此時可見球囊中央有明顯的環(huán)形凹陷,呈明顯的啞鈴狀外形,拔出導絲,此時保持15 min左右后X線下可見狹窄處部分擴大,再次注入造影劑(如壓力過大可不必強行注入造影劑),再次保持10~15 min后即可結束。在第一次擴張后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明顯的疼痛及少量的出血情況,一般不需特別的處理,可于6 h后給予少量的流質(zhì)飲食,第二天即可進普食。如果狹窄比較明顯或者瘢痕組織較多,第一次擴張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時,可于一周后用同樣的方法再次進行擴張。
30例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患者行球囊導管擴張術后進食情況明顯改善,能進普食或半流質(zhì)飲食,其中17例狹窄較輕的患者一次擴張就獲得滿意的效果,13例患者都進行了第二次或者第三次擴張也能取得相對滿意的效果,術中患者出現(xiàn)了惡心及疼痛的癥狀,球囊表面有少量血跡,一般無需進行止血的治療均可好轉,術中及術后未見食管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及呼吸、心跳驟停等嚴重的并發(fā)癥。
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是術后一種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導致吻合口狹窄的原因主 要有:①吻合口開口過小、縫合過密、吻合器型號偏小;②術后出現(xiàn)吻合口瘺導致局部瘢痕形成過多;③返流性食管炎導致的瘢痕性狹窄;④腫瘤復發(fā)。球囊導管擴張術的治療機制是通過機械擴張使狹窄處的瘢痕組織松解或者撕裂來達到緩解吻合口狹窄的目的,實踐證明球囊導管擴張術是治療吻合口狹窄比較安全的方法,同時操作簡單,易于掌握,對儀器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同時再擴張過程中無需更換球囊的大小型號,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時無嚴重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食管癌、賁門癌術后出現(xiàn)吻合口狹窄,在排除腫瘤復發(fā)的因素后,應及時行球囊導管擴張術,其操作簡單,安全可靠,既可減輕患者痛苦,又能節(jié)省費用,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
[1]韓繼彪,于奇.氣囊擴張治療消化道術后吻合口狹窄及賁門失弛緩癥.安徽醫(yī)學,2005,5(5):34-36.
[2]王紅,馮成唐.球囊導管擴張術治療術后吻合口狹窄.新疆醫(yī)學,2002,32(5):1-2.
[3]王成龍.球囊導管擴張術治療食管狹窄及胃腸吻合口狹窄.中華放射學雜志,1987,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