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
抗菌藥物過度使用情況越來越突出,特別是I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國家更是給予高度重視,為了了解我院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現(xiàn)將2011年1月~10月住院行I類切口手術患者病歷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隨即抽查我院2011年1月~10月住院行I類切口手術患者病歷200份,其中,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年齡最小3個月,最大79歲。
1.2 方法 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記錄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術前診斷、手術日期、術后病理診斷、切口愈合情況、住院天數(shù)、用藥名稱、用藥療程。主要從2個方面分析:(1)抗菌藥物的選擇;(2)抗菌藥物應用時間。
2.1 200份病例中合理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例共163份,占總病歷的81.5%,其中抗菌藥物選用不當?shù)牟v共有9份,占4.5%。抗菌藥物的選擇主要集中在一代頭孢、二代頭孢、三代頭孢,其次為青霉素類、林可霉素類、硝唑類、其他類。從具體品種來看,我院主要是頭孢唑林、頭孢他定、頭孢呋辛、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選藥不當?shù)牟±饕沁x藥等次過高造成的。
2.2 抗菌藥物應用時間 我院I類切口手術應用抗菌藥物的病例術前0.5~2 h均應用抗菌藥物,術后應用抗菌藥物情況為:術前應用術后未用的33份、術后24 h內(nèi)停藥91份、術后48 h內(nèi)停藥的57份、術后72 h停藥的19份、術后96 h以上停藥的9份。每份術后48 h內(nèi)未停抗菌藥物的病歷共28份,占不合理應用病例的14%。
3.1 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應當將手術感染的病原菌作為主要依據(jù),I類切口往往以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為主[1],故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清潔手術的預防用藥應首選一代頭孢,患者對青霉素過敏不宜使用頭孢菌素時,可選用克林霉素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衛(wèi)生部的通知提出,I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為頭孢唑啉或頭孢拉定。
3.2 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最佳給藥時機是術前0.5~1 h或在麻醉誘導開始時靜脈給藥。預防用藥時機的選擇有效預防用藥的關鍵時期是致病菌侵入傷口后4 h內(nèi)。在整個手術期間,血液和組織中的抗菌藥物必須保持有效的殺菌濃度。術后給藥,甚至是長時間給藥,由于錯過了細菌發(fā)生污染的時間,同樣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作為I類清潔手術,術后多日給藥并不能進一步降低手術感染率,根據(jù)調查結果我院有28份病例術后應用抗菌藥物時間超過48 h,術后長時間使用抗菌藥物不但沒有用藥指征,更加劇了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和經(jīng)濟上的浪費。
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使用I類切口為人體無菌部位,局部無炎性反應、無損傷,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器官,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物,不合理的長時間高檔次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不僅不會給原患疾病帶來益處,反而會打破人體原有的菌群平衡狀態(tài),導致菌群失調,造成二重感染,或者是患者身體產(chǎn)生耐藥菌株,造成細菌耐藥[2],為下次治療帶來難度,形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長時間的應用抗菌藥物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給患者和國家造成經(jīng)濟負擔,產(chǎn)生負面影響。
綜合本次檢查結果,分析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原因:首先,一些臨床醫(yī)生不明了藥物的藥代動力學,不明了藥物給藥時機的重要性。其次,個別臨床醫(yī)生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避免細菌耐藥的觀念不強,認為只要能把患者治好,盡量選擇高檔次抗菌藥物和長時間用藥。另外為了避免醫(yī)患糾紛,有些醫(yī)生認為手術過后就要應用抗菌藥物,來確保安全。以上種種理由也說明我們的醫(yī)生對于抗菌藥物有著依賴心理,應當改變。
總之本次檢查發(fā)現(xiàn)我院術后預防抗菌藥物方面基本合理,但仍存在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監(jiān)管,對醫(yī)生進行宣傳,不斷總結經(jīng)驗,進一步探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50.
[2]陳英,危華玲,楊周生.我院3種清潔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中國藥房,2011,22(46):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