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德金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縮力減弱導致機體的血供不能得到有效保證,從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甚至生命安全,對于其治療主要為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以改善其機體的血供。臨床中治療本病的藥物較多,效果的差異較大[1]。本文中我們就黃芪注射液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標中的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進行治療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的治療干預組)和觀察組(加用黃芪注射液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44~71歲,平均年齡(60.1±5.4)歲,病程0.8~9.0年,平均(5.1±0.6)年,其中NYHA分級Ⅲ級25例,Ⅳ級17例。觀察組的4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43~71歲,平均年齡(60.3±5.2)歲,病程0.7~9.3年,平均(5.3±0.5)年,其中NYHA分級Ⅲ級14例,Ⅳ級1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NYHA分級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常規(guī)治療,主要為給予患者利尿劑、調(diào)節(jié)水電解質(zhì)平衡、擴血管及營養(yǎng)心肌的藥物,同時注意飲食方面的干預等。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黃芪注射液進行治療,用藥方法為黃芪注射液30 ml加入10%GS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分別于治療1周及2周后對其進行效果進行評估,其中本文中評估的心功能指標包括LVEF、CI及SV,統(tǒng)計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相應的分析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性別比及NYHA分級比均為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處理,兩組患者的其他數(shù)據(jù)均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處理,軟件包為SPSS 14.0,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前對照組的 LVEF、CI及 SV分別為(24.85±4.13)%、(1.24±0.23)L/(min·m2)及(22.87 ±3.75)ml,觀察組則分別為(24.81±4.15)%、(1.22±0.21)L/(min·m2)及(22.90±3.72)ml,兩組比較,P均 >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治療后1周對照組的 LVEF、CI及 SV分別為(34.68±5.11)%、(1.38±0.24)L/(min·m2)及(29.36±4.45)ml,觀察組則分別為(40.84±5.35)%、(1.69±0.26)L/(min·m2)及(36.36 ±4.72)ml,兩組比較,P 均 <0.05,有顯著性差異;治療后2周對照組的LVEF、CI及SV分別為(40.33±5.20)%、(1.60±0.25)L/(min·m2)及(37.28±4.51)ml,觀察組則分別為(44.63±5.42)%、(1.86±0.29)L/(min·m2)及(40.35 ±4.85)ml,兩組比較,P 均 <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心功能及相關指標表現(xiàn)出較差的狀態(tài),主要為心肌收縮力降低,導致心輸出量明顯減少,嚴重影響到患者機體的血供,因此對其治療主要為改善心肌收縮能力,來達到改善機體的血供的目的。黃芪注射液具有較佳的益氣養(yǎng)元,扶正祛邪,養(yǎng)心通脈的功效,對于心氣虛損、血脈瘀阻等有較佳的作用[2,3]。本文中我們就黃芪注射液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標中的效果進行觀察,并與未采用黃芪注射液進行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黃芪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的LVEF、CI及SV方面均顯示出明顯的效果,且顯效較快,在治療后1周即顯示出明顯的效果,均與其有效改善淤血及增強心肌收縮力的作用有關[4]。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黃芪注射液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標中的效果較佳,可有效且快速改善此類患者的心功能。
[1]張志軍,鄭霞,丁寧.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24例療效觀察.國際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34(2):160-161.
[2]艾合買提·買買提,王曼麗,米葉斯爾·買買提艾力.黃芪注射液聯(lián)合丹參注射液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6):3352-3353.
[3]徐慧聰,曹愛琴,劉淑娟,等.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償患者隨機對照試驗.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13(1):101-105.
[4]溫志浩,農(nóng)一兵,潘朝鋅,等.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研究的Meta分析.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7):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