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清梅 趙 崟 李曉霞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綿陽 621000
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護理
鞏清梅 趙 崟 李曉霞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醫(yī)院,四川綿陽 621000
目的觀察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護理措施。 方法38例確診為川崎病的患兒采用丙種球蛋白輸注治療,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結果 治療及護理過程順利,川崎病病程縮短,總有效率達100%,且遠期未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擴張病例。 結論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川崎病發(fā)展,減少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丙種球蛋白;川崎病;護理;結締組織病
川崎?。╧awasaki disease,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MCLS),是一種以變態(tài)反應性全身小血管為主要病理改變的結締組織病,主要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熱、皮膚黏膜病損和淋巴結腫大。本病以嬰幼兒為主,其重大危害為冠狀動脈損傷,是兒童后天性心臟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院兒科于2008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38例川崎病患兒,經大劑量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治療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介紹如下:
本科于2008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38例川崎病患兒,川崎病的診斷參照《兒科學》第6版關于川崎病的相關診斷標準[1]:(1)發(fā)熱≥5 d;(2)雙眼結膜、口腔黏膜充血;(3)多形紅斑、皮疹等皮膚改變;(4)手掌、足底潮紅、硬腫,膜樣脫皮;(5)頸部淋巴結腫大。其中,男 26例,女 12例,年齡 1~6歲,平均年齡3.1歲,其中2例伴冠狀動脈擴張。入院時和治療后兩個月行心臟彩超檢查。本組病例入院確診后即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沖擊治療: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400 mg/(kg·d),2 次/d,連用 5 d。
關心、愛護患兒,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入院階段,首先會分離焦慮[2],大多患兒從出生到發(fā)病從未離開過親人,由于必須住院治療而導致暫時性與家人分開??摁[、不合作、拒食是日常要面臨的問題.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格外耐心、細心。發(fā)熱為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急性期患兒絕對臥床休息,限制患兒的活動是治療康復的關鍵,監(jiān)測體溫的變化,警惕高熱驚厥的發(fā)生,必要時根據(jù)醫(yī)囑藥物降溫;維持病室適宜的溫濕度;鼓勵患兒多飲水,必要時靜脈補液。
保持患兒皮膚清潔,有口腔黏膜損傷時,行口腔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免引起黏膜出血、繼發(fā)感染。每日用0.9%氯化鈉溶液棉球洗眼,保持眼的清潔,有感染時及時使用抗生素眼液及眼膏。
患兒易發(fā)生心臟損害,須密切觀察患兒有無心血管損害的早期征象:如面色、精神狀態(tài)、心率、心電圖等,發(fā)現(xiàn)心音、心率異常時,立即進行心電監(jiān)護,并減少活動量,嚴重者絕對臥床休息,及時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應用保護心血管藥物。
由于治療過程中劑量大,液體多,輸注時間長,筆者選用BD靜脈留置針技術,以減輕患兒的痛苦,輸注時同時使用靜脈輸液泵,可根據(jù)醫(yī)囑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保證在預定時間內輸入。丙種球蛋白是血液制品,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發(fā)生血清學反應,偶有引起過敏性休克,存在一定的風險,使用前應充分與家長溝通,征求同意并簽訂血液制品使用同意書。輸注過程中隨時觀察患兒的意識狀態(tài)、面色、血壓及呼吸、心率的變化,末梢循環(huán)狀況及尿量的改變,每1小時紀錄1次。丙種球蛋白在使用過程中容易被污染,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滴注過快易誘發(fā)心力衰竭,一般開始時10滴/min,15 min后如無不良反應可加快滴速,最快不超過30滴/min,如出現(xiàn)心動過速、出汗、惡心等癥狀,應及時暫停或減慢滴速,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待癥狀消失后再緩慢滴注,調整至患兒能耐受的速度,注意觀察有無變態(tài)反應,必要時遵醫(yī)囑應用非那根、地塞米松等。對有各種過敏史患兒,用丙種球蛋白前給予抗組織胺類藥物或地塞米松預防。
做好宣教工作,使患兒由被動到主動,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時向家長交待病情,并給予心理支持。應用過丙種球蛋白的患兒在9個月內不宜進行麻疹、風疹、腮腺炎等疫苗預防接種。出院后按時用藥,指導家長觀察病情變化及有無藥物副作用,定期帶患兒復查,對于無冠狀動脈病變患兒,于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年全面檢查1次(包括體檢、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對所有殘留有冠狀動脈病變的患兒密切隨訪,定期復查血小板、血沉直至正常;有多發(fā)或較大冠狀動脈瘤尚未閉塞者不宜參加體育活動。
38例患兒全部治愈,無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其中2例入院時已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擴張患兒出院后經隨訪12個月后恢復正常,無冠狀動脈瘤病例;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寒戰(zhàn)4例,高熱2例,全身皮疹1例,無過敏性休克病例。
川崎病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有研究認為可能是在一定的遺傳易感性基礎上,由一種或多種廣泛存在的感染因子引起的自身免疫系統(tǒng)異常激活導致的血管炎[3]。本研究表明川崎病的發(fā)病男孩多于女孩,多侵害嬰幼兒,平均年齡3.1歲,這與其他研究報告基本一致[4-5]。川崎病治療的關鍵是控制血管炎,防止冠狀動脈瘤的發(fā)生[6-7]。大劑量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阿司匹林是目前公認的有效方法。丙種球蛋白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川崎病的治療,其能夠阻斷引發(fā)血管損傷的免疫反應、減弱血小板的凝聚和聚集能力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效果[8],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封閉自身抗體、抑制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活化、調節(jié)細胞因子有關。丙種球蛋白盡早使用對治療川崎病有積極意義,國外研究表明丙種球蛋白的最佳使用時機為發(fā)病5~7 d。
丙種球蛋白其主要成分是IgG,對患有先天性免疫球蛋白A缺陷癥時輸注時可能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人血丙種球蛋白為同種異體蛋白,對過敏體質的患者可能引起超敏反應。在本組病例中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治療時出現(xiàn)寒戰(zhàn)4例,高熱2例,全身皮疹1例,考慮均與變態(tài)反應有關,相關文獻有過敏性休克病例報道[9],本組病例無過敏性休克病例考慮與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有關。這提醒臨床在應用丙種球蛋白時必須十分謹慎,治療室要備齊各種搶救物品,以便搶救過敏性休克。要求臨床護理人員一定要熟悉該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在輸入過程中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注意無菌技術,按照存放要求妥善保管,充分尊重患兒家屬的知情權,及時發(fā)現(xiàn)輸注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并妥善處理。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治療要求開始滴注要慢(速度:0.5~1.0 mL/min),持續(xù) 15 min 后若無反應,可逐漸加快滴速(速度:1.0~2.0 mL/min)適宜,可用輸液泵控制速度,在滴注過程中的嚴密觀察非常重要。對在輸入丙種球蛋白時出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的患兒,首先減慢滴速,同時口服氨基比林,并物理降溫,可繼續(xù)輸入剩余藥液嚴密觀察。對嚴重病例,先暫停輸入,更換輸液器和吊瓶,予以肌肉注射非那根和靜脈推注地塞米松,配合持續(xù)低流量氧;用藥期間密切觀察面色、心率、心律、心音、心電圖的改變等心血管癥狀,若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并配合處理。
在輸入過程中只要注意上述提及的各種因素,嚴密觀察患兒體溫、心率及尿量改變、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醫(yī)護患三方密切配合,選擇丙種球蛋白治療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減少心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又能改善患兒的生命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2.
[2] 劉紅梅.川崎病的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6):101-108.
[3]Yeung RS.Kawasaki disease:update on pathogenesis[J].Curr Opin Rheumatol,2010,22(5):551-560.
[4]Piao JH,Jin LH,Lv J,et al.Epidemiologial investigation of Kawasaki disease in Jilin province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08[J].Cardiol young,2010,20(4):426-432.
[5]向梅,羅文英.非典型川崎病12例臨床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9,22(8):17-18
[6] 王煒.15例川崎病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11):91-92.
[7]楊曉光.甲基強的松龍治療難治性川崎病26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09,15(2):1-3.
[8]張偉,李秋,趙曉東,等.942例川崎病的臨床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5):324-328.
[9] 呂曉紅,梁英惠.丙種球蛋白的合理應用[J].求醫(yī)問藥,2011,9(5):92.
Nursing of kawasaki disease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
GONG QingmeiZHAO Yin LI Xiaoxia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Mianyang 621000,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nursing meas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treated with gamma globulin.Methods Thirty eight children with accurate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were infused with gamma globulin and nursed in appropriate measures.Results Treatment and nursing went on smoothly and successfully,the course of kawasaki disease is shortened.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100%and there was no coronary dilatation found in patients in long term.Conclusion Gamma globulin and appropriate nursing methods in treatment kawasaki disease can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and reduce long-term complications.
Gamma Globulin;Kawasaki disease;Nursing;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R473.72
A
1674-4721(2012)11(c)-0124-02
鞏清梅(1975-),女,主管護師。
2012-08-24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