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鴻
1988年,諾貝爾生物學獎授給了James W Black教授,表彰他在1962年發(fā)明了第一個β受體阻滯劑Pronethalol。評獎委員會對他的貢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自200年前發(fā)現(xiàn)洋地黃以來,β受體阻滯劑是藥物防治心臟疾病最偉大的突破”。2010年3月22日,85歲的James W Black教授辭世,但他開創(chuàng)的β受體阻滯劑的研究與應用仍在持續(xù)發(fā)展著。
當今,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已成為發(fā)病率高、危害性大的四大心血管疾病,很少有藥物同時對這四大疾病均有重要的治療作用,而β受體阻滯劑則當之無愧。作為一個超短速作用的β受體阻滯劑,靜脈艾司洛爾的臨床應用已有20年之久,是急診科、內(nèi)科、心內(nèi)科、老年科、外科、麻醉科等常用而不可缺少的藥物,其應用的適應證還在不斷擴大。但國內(nèi)臨床醫(yī)生對該藥的了解與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仍遠遠不夠,對可能發(fā)生的心臟泵功能的抑制作用還心存芥蒂。因此,迅速提高對艾司洛爾的認識水平,擴大其應用范圍迫在眉睫。
臨床醫(yī)生選擇理想的β受體阻滯劑時常遵循3個原則:(1)脂溶性:這使其作用部位更廣泛,發(fā)揮其中樞性治療作用;(2)β1受體阻滯的高選擇性:這能減少對β2受體的影響,減少不良作用;(3)無內(nèi)在的擬交感神經(jīng)活性:提高藥物的心肌保護作用。
而艾司洛爾具有β1受體阻滯的高選擇性,并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是理想的β受體阻滯劑。
艾司洛爾進入人體后的藥代學特性決定其起效快,作用迅速,給藥幾分鐘則可出現(xiàn)臨床期望的效應,使其更適用于各種心血管急癥[1]。
艾司洛爾的半衰期短,分布半衰期2 min,消除半衰期約9 min,在停止給藥10~20 min后藥物全部被清除,作用消失。這一特點使該藥的使用更安全,即使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及時停藥后也能很快消除。
此藥不經(jīng)肝、腎代謝,使已有肝腎功能障礙者仍可使用。
其有明顯的膜穩(wěn)定作用,可防止細胞自溶和組織壞死,用于急慢性心肌缺血時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對其他組織和器官也有保護作用。
常在給予負荷劑量 0.5 mg·kg-1·min-1,1 min后起效;當臨床病情需要維持治療作用時,可給0.05 ~0.2 mg·kg-1·min-1持續(xù)靜脈泵入。
與所有的β受體阻滯劑一樣,艾司洛爾應用的適應證十分廣泛。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和非抬高型心肌梗死及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發(fā)作時,患者內(nèi)源性兒茶酚胺的分泌急驟增高幾倍、幾十倍甚至上千倍,常使機體處于高循環(huán)狀態(tài):心率快、血壓高、心絞痛明顯。艾司洛爾具有迅速降壓、降低心率和心肌保護作用[2],有關(guān)指南一致推薦盡早應用靜脈β受體阻滯劑。
急性左心衰竭時常伴有嚴重的呼吸困難和瀕死感,正確及時的救治對患者的安危至關(guān)重要。2010年中國“急性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指南”中建議[3],當急性心力衰竭因心肌缺血發(fā)作而被誘發(fā)或加重時,尤其伴有血壓高、心率快時,應在積極控制心力衰竭的基礎(chǔ)上使用靜脈β受體阻滯劑,而艾司洛爾為首選。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上性心動過速,以及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交感風暴。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療時,艾司洛爾因能迅速控制心室率而成為Ⅰ類推薦的重要藥物,尤其不伴心力衰竭時,其為首選藥物。
高血壓危象及伴有血壓急驟飆升的主動脈夾層患者,都應盡快而有效地控制血壓。因艾司洛爾作用起效快等特點,使其可作為主動脈夾層和高血壓危象等患者急診治療的首選藥物,并對患者的安危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圍手術(shù)期預防性應用艾司洛爾能有效降低圍手術(shù)期心肌缺血的發(fā)生及加重,進而降低死亡率。預防性給藥還能明顯減少圍手術(shù)期的各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減少并發(fā)癥,改善預后[4]。聯(lián)合應用艾司洛爾時,可有效降低氣管插管、拔管及圍手術(shù)期的心血管反應。
艾司洛爾具有良好的藥代學和藥效學特征,其起效快、作用迅速,還有明顯的心臟保護作用,這些優(yōu)勢使其臨床應用譜廣、療效顯著,尤其適宜各種心血管病的急癥。目前,尚有相當比例的醫(yī)生對該藥作用機制了解不深,顧慮藥物對心臟及傳導有抑制作用。但充分的臨床資料證明,只要掌握好適應證,規(guī)范化給藥,加強用藥時的血壓與心律的監(jiān)測,艾司洛爾是一個十分安全有效的藥物,及時正確用于急重癥患者時,能取得“立竿見影”的顯著效果。
[1]Tabbutt S,Nicolson SC,Adamson PC,et al.The safety,efficac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esmolol for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mmediately after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a multicenter,double-blind,randomized trial.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136:321-328.
[2]Chen SL,Hu ZY,Zhang JJ,et al.Acute effects of nicardipine and esmolol on the cardiac cycle,intracardiac hemodynamic and endothelial shear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moderate coronary stenosis:results from single center,randomized study.Cardiovasc Ther,2011 Aug 3.doi:10.1111/j.1755-5922.2011.00298.x.[Epub ahead of print]
[3]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hinese JournalofCardiology Editorial Committee.Guidelin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Chin J Cardiol,2010,38:198-208.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98-208.
[4]Yu SK,Tait G,Karkouti K,et al.The safety of perioperative esmolo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Anesth Analg,2011,112:26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