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學 林秋全 王洪峰
外傷性腦疝亞低溫治療的臨床應用
徐有學 林秋全 王洪峰
外傷;腦疝;亞低溫;治療結果;并發(fā)癥
外傷性顱腦損傷伴腦疝發(fā)生后,病情嚴重,進展迅速。急性期顱內壓急劇升高,裂孔中的組織受到擠壓,腦脊液循環(huán)亦受到阻礙,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腦疝進一步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出現(xiàn)顱內高壓危象,并使腦干受壓,嚴重威脅患者生命。亞低溫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上的應用已得到廣泛認可,我院08年后對72例腦疝患者采用亞低溫治療,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腦疝患者72例,全部經CT檢查確診或術中證實,男121例,女23例;年齡17~71歲,平均年齡40.68歲。72例腦疝患者腦疝患者做觀察組,其中GCS 3~5分33例,GCS 6~8分39例;隨機抽取08年前未經亞低溫治療的腦疝患者GCS 3~5分33例,GCS 6~8分39例做對照組。2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外傷原因 交通傷124例,高空墜落傷12例,擊打傷8例。傷后到醫(yī)院就診時間≤1 h 34例,1~2 h 43例,2~3 h 39例,≥3 h 28例,平均就診時間2.4 h。
1.3 傷情程度 硬膜外血腫31例,硬膜下血腫64例,腦挫傷伴顱內血腫42例,彌漫性腦腫脹7例;出血量37~105 ml,平均58 ml;小腦幕切跡疝101例,大腦鐮下疝43例。術前單側瞳孔縮小7例,單側瞳孔散大89例,雙側瞳孔散大44例,術前無瞳孔改變4例。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監(jiān)護,脫水降顱壓,迅速手術;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術后盡早開始亞低溫治療。在降溫前30 min,給予冬眠合劑I號半量肌內注射;氣管切開者,呼吸機輔助呼吸,注射泵持續(xù)靜滴冬眠肌松合劑(0.9%氯化鈉溶液500 ml+氯丙嗪100 mg+異丙嗪100 mg+萬可松24~40 mg)。用冰帽、冰袋及冰毯全身降溫,3~5 h達到治療溫度,設定肛溫為32~34℃,持續(xù)5~6 d。復溫采用緩慢升溫法:調定冰毯使患者體溫每4小時上升1℃,需超過12 h達到37℃,維持在這一溫度24 h,撤去冰毯,讓其體溫自然恢復至正常水平。
2.1 7 d后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顱內壓(ICP)較對照組下降(P <0.05);血pH值、血糖(GLU)、收縮期血壓(P)、肺感染無明顯改變(P >0.05)。見表1。
表1 2組7 d后一般情況比較n=72,±s
表1 2組7 d后一般情況比較n=72,±s
對照組125 ±21 7.42 ±0.19 9.6 ±1.7 13 ±4 13觀察組 121±20 7.41±0.20 9.7±1.7 12±3 15
2.2 治療3個月后患者情況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病死率降低,良好率升高(P <0.05)。見表2。
表2 治療3個月后患者情況比較 n=72,例(%)
研究發(fā)現(xiàn),顱腦損傷死亡的患者90%有缺血性改變,它是繼發(fā)損傷的主要機制[1]。目前一切治療措施都不能改變原發(fā)性損傷,因此,除早期及時手術開顱減壓外,有效地阻斷或防治繼發(fā)性損傷是提高外傷腦疝患者預后關鍵。深低溫(<28℃)可取的良好的腦保護作用,但常誘發(fā)凝血機制障礙或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80年代起已很少應用。1991年江基堯教授首先在國際上證實30~34℃對實驗性顱腦損傷動物有顯著性保護作用。動物實驗表明,30℃的亞低溫療效優(yōu)于33℃,但是32℃以下低溫并發(fā)癥較多,多采用32~35℃亞低溫治療[2]。近年來,亞低溫在重型顱腦損傷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對廣泛腦挫裂傷合并顱壓升高、下丘腦損傷伴中樞性高熱患者效果效果顯著。亞低溫在顱腦損傷中的保護機制:(1)降低腦組織耗氧量,減少乳酸堆積;(2)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3)抑制內源性毒性產物對神經細胞損傷;(4)減少鈣離子內流,阻斷鈣對神經元毒性作用;(5)減少腦細胞結構蛋白破壞,促進腦細胞修復;(6)減輕彌漫性軸索損傷。通過這些因素,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細胞,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殘率,提高生活質量。
腦部溫度每降低1℃,腦代謝可降低6.7%,顱內壓下降5.5%。減少耗氧量及CO2產量。這對腦疝術后患者可起到保護作用。但低溫條件下易產生高血糖、酸中毒,心率減慢、心律不齊等并發(fā)癥,這嚴重限制了低溫治療的應用范圍。在亞低溫環(huán)境下,顱內壓降低,對患者有利,其余指標無明顯改變,并且亞低溫腦保護時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沒有明顯影響,APTT及PT沒有變化[2],當核心體溫高于32℃時,亦可避免心律失常這一嚴重并發(fā)癥[3],說明亞低溫治療是安全的。
亞低溫治療時,使用肌松劑及鎮(zhèn)靜劑者,必須使用呼吸機,防止呼吸麻痹,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可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防止肺部并發(fā)癥十分重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呼吸道護理,促進氣管及支氣管內分泌物排出,防止氣道阻塞及肺不張;通過加強基礎護理,給患者翻身、叩背到位,促使痰液排出,可減少肺部感染發(fā)生的概率。同時亞低溫狀態(tài)下血流緩慢,增加了褥瘡的可能,術后注意加強護理,多翻身,預防褥瘡發(fā)生。
亞低溫抑制呼吸和心率,因此,年齡<16歲或>70歲慎用,嚴重心肺疾患、失血性休克患者禁忌使用。強調要早期使用(24 h內),90 min內使用最好,24 h后中樞性高熱出現(xiàn)時使用,則效果較差。使用過程中應盡量全身降溫及局部降溫相結合,如冰帽和降溫毯結合。腦損傷3~5 d為腦水腫的高峰期,故通常采用5~6 d的治療以度過水腫高峰期。國內主張根據患者病情決定,對嚴重腦水腫和重度顱內高壓者,持續(xù)時間要長,過早則易引起顱內壓“反跳”現(xiàn)象,達不到治療效果;對于腦水腫輕、顱內高壓不十分嚴重患者,時間要短。復溫采用自然復溫,過快易導致水腫反彈,過慢易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機會。
總之,亞低溫治療在腦疝患者的應用是安全的,使用過程中通過嚴密監(jiān)測患者各項指標,并加強并發(fā)癥的防治,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1 芮曉東,鐘小軍,劉建林.亞低溫聯(lián)合硫酸鎂治療顱腦損傷.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18:327-328.
2 謝廣沂,錢耀亮,黃煥森.亞低溫對神經外科病人術中凝血功能的影響.現(xiàn)代醫(yī)院雜志,2011,7:32.
3 何海勇,李文勝,王輝,等.亞低溫并去大骨瓣減壓術治療腦疝患者52 例.海南醫(yī)學,2008,19:27-28.
R 318.52
A
1002-7386(2012)13-1993-02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醫(yī)院外科(徐有學);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林秋全、王洪峰)
10.3969/j.issn.1002 -7386.2012.13.041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