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嵐,王巧晗,赫 勇,劉 巖,宮慶禮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藻類學與藻類養(yǎng)殖研究室,山東青島266003)
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隸屬于硅藻門(Bacillariophyta),殼縫綱(Bacillariphyceae),殼縫亞綱(Bacillariphycidace),硅藻目(Bacillariales),硅藻科(Bacillariaceae),筒柱藻屬(Cylindrotheca)。它是一種菱形的底棲硅藻,在剛退潮的海泥表面可見,呈一層深黃色類似油狀的物質,具有易培養(yǎng)、耐污染、易收獲等優(yōu)點[1]。在水產養(yǎng)殖業(yè)中,海產底棲硅藻是匍匐型貝類(如鮑、蠑螺)和埋棲型貝類(如縊蟶、泥蚶)以及底棲動物海參、海膽等名貴水產動物苗種的重要餌料,在鮑魚育苗中體長5 mm以下的稚鮑以及海參育苗中體長2 mm以下的稚參都以底棲硅藻為主要開口餌料[2],因此優(yōu)良底棲硅藻餌料對海洋經濟動物的苗種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內外對筒柱藻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都是圍繞脂肪酸的組成開展的。國外學者Dustan等[3]和Tan等[4]對其脂肪酸組成進行了測定。國內,梁英等學者研究了不同培養(yǎng)基對筒柱藻的生長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1],并且對筒柱藻屬不同株總脂含量進行了分析比較[5]。但是對于筒柱藻的全面營養(yǎng)成分分析至今未有報道。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筒柱藻作為重要的經濟養(yǎng)殖動物的餌料已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流加-連續(xù)培養(yǎng)模式的建立,可以提供大量的筒柱藻藻細胞,使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成為可能。本研究是在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筒柱藻的基礎上,對筒柱藻的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主要營養(yǎng)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組成及含量,為筒柱藻作為經濟水產動物苗種餌料的實用性提供基礎的理論數(shù)據(jù)。
1.1.1 材料 筒柱藻樣品由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生產,生產日期為2010年12月22日,再經冷凍干燥法處理后獲得樣品質量為200 g。
1.1.2 筒柱藻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條件
生物反應器:封閉式圓柱狀培養(yǎng)袋,直徑20 cm,高180 cm,懸掛式培養(yǎng);充氣口在反應器底部;進液口、排液口同在反應器上部側面,但排液口位置低于進液口,藻液自動由排液口溢出。
海水:自然海水經沉淀、砂濾、高溫消毒,冷卻后使用,水溫(26±3)℃,鹽度30。海水以恒定速率0.25 L/h流入反應器。
光照:白天為(經玻璃鋼瓦透射后的)自然光,夜間為間歇性光照,光照時間及間隔均為1 h,光照強度為65μmol·m-2·s-1左右。
營養(yǎng)液:采用conway配方[6]。
充氣:24 h充氣,并按5%比例添加CO2。
流加-連續(xù)培養(yǎng)模式:即在連續(xù)培養(yǎng)的基礎上,為了既能滿足藻類的營養(yǎng)需求,又不使過量的營養(yǎng)液產生營養(yǎng)脅迫作用,將營養(yǎng)液的添加速度由恒速改為變速,即以培養(yǎng)體系中的營養(yǎng)液濃度為依據(jù)來調節(jié)營養(yǎng)液的添加速度。培養(yǎng)中營養(yǎng)液的加入與海水一樣,均由進液口加入;但不同于海水,營養(yǎng)液是每3 h添加1次,添加量按照conway配方要求,為0.75 L海水應添加量。
1.2.1 筒柱藻樣品的主要成分測定 筒柱藻樣品的水分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5-2006[7];粗蛋白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2-1994[8];鹽分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9-2007[9];粗灰分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8-2007[10];粗脂肪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3-2006[11];粗纖維含量的測定采用GB/T6434-2006[12];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為減差法,即100-(水分+蛋白質+脂肪+灰分)[13]。
1.2.2 筒柱藻樣品的氨基酸組成的測定 18種氨基酸的測定方法為GB/T18246-2000[14]。
1.2.3 筒柱藻樣品的脂肪酸組成的測定 脂肪酸測定方法為GB/T21514-2008[15]。
經測定分析,藻體水分含量為(11.71±0.05)%,鹽分含量為(22.32±0.30)%(未進行脫鹽處理)。筒柱藻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見表1,碳水化合物含量為干重的(40.69±0.40)%,粗灰分含量為(15.10±0.81)%。有機物占干重的(59.62±0.41)%,其中粗蛋白含量為(31.96±0.58)%,粗脂肪含量為(12.25±0.19)%,而粗纖維含量較低僅有(0.85±0.01)%。
表1 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g/100g干品)Table 1 The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under Fed-Batch-Continuous culture(g/100g DW)/%
筒柱藻的氨基酸組成和含量見表2,所測定的18種氨基酸總量為26.60 g/100g干品,占粗蛋白的83.23%;其中必需氨基酸(EAA)為(9.84±0.23)%。必需氨基酸(EAA)與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為0.59。18種氨基酸中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含量很高,其中谷氨酸與天門冬氨酸之和為(6.90±0.09)%,是非必需氨基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呈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絲氨酸、蛋氨酸,占氨基酸總量的(13.46±0.20)%。
表2 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中氨基酸組成和含量(g/100g干品)Table 2 Th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under Fed-Batch-Continuous culture(g/100g DW)
筒柱藻中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見表3,其中C14∶0、C16∶0、C16∶1、C20∶5n3(EPA)含量較高,分別為(6.14±0.21)mg/g、(13.36±0.10)mg/g、(13.44±0.11)mg/g、(19.43±0.17)mg/g。EPA所占的含量最高,而DHA(C22∶6n3)含量相對較低,僅為(1.36±0.20)mg/g干品,EPA是DHA的14.39倍。
表3 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的脂肪酸組成和含量(mg/g干品)Table 3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under Fed-Batch-Continuous culture(mg/g DW)
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其粗灰分含量占干重的15.10%。粗纖維含量較低,僅為0.85%。粗蛋白含量較高,達到31.96%。高含量的蛋白質,是滿足水產動物幼體營養(yǎng)需求的重要指標[16]。筒柱藻所含的氨基酸種類齊全,在所測定的18種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EAA)占粗蛋白的30.79%,呈味氨基酸占粗蛋白的42.12%。由于呈味氨基酸含量較高,因此筒柱藻具有濃郁的海藻鮮味,可作為誘食劑,可能還是良好的海鮮調味品。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其粗脂肪含量為12.25%。在微藻的脂肪酸組成研究中,對硅藻的研究比其它藻類更全面,因為硅藻很早就用在養(yǎng)殖上作為育魚蝦貝苗的植物性餌料[17]。常用于水產動物餌料的硅藻主要有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等,這3種藻的脂肪酸含量分別占其干重的11.60%、14.72%、8.80%[20]。筒柱藻的脂肪酸含量與這幾種硅藻相近。筒柱藻的主要脂肪酸分別為C14∶0、C16∶0、C16∶1、C20∶5(n-3),占總脂肪酸的42.7%,與Dunstan等研究[4]的結果相同。主要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是EPA為15.8%和C20∶4(n-6)為3.7%,與梁英等[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DHA含量較低,僅為1.1%。與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相比[20],筒柱藻還含有C22∶4(n-6)、C24∶0、C24∶1。規(guī)?;骷樱B續(xù)培養(yǎng)的筒柱藻保持著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是一種優(yōu)良的水產動物苗種餌料。隨著對筒柱藻的研究日益深入,其味道濃厚、營養(yǎng)價值高、易培養(yǎng)、易收獲等優(yōu)點,將在環(huán)境、工業(yè)、食品等其他領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fā)。
[1] 梁英,麥康森,孫世春,等.不同培養(yǎng)基對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生長及脂肪酸組成的影響[J].海洋湖沼通報,2000,1:60-67.
[2] 湯寧.8種底棲硅藻生化成分的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2-3.
[3] Dunstan G A,Volkman J K,Barrett S M,et al.Essenti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from 14 species of diatom[J].Phytochemistry,1994,35(1):155-161.
[4] Tan C K,Johns M R.Screening of diatoms for heterotrophic eicosapentaenoic acid produc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1996,8:59-64.
[5] 梁英,麥康森,孫世春,等.對筒柱藻屬33株總脂含量及脂肪酸組成的比較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9(3):457-462.
[6] Walne,P.R.Experiments in the large-scale culture of the larvae of Ostrea edulis L[J].Fish Investigation,1966,25(4):53.
[7]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435-2006飼料中水分和其他揮發(fā)性物質含量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8]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GB/T6432-1994飼料中粗蛋白測定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
[9]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439-2007飼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0]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438-2007飼料中粗灰分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1]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433-2006飼料中粗脂肪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2]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6434-2006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3] 吳平等,周禮聰,唐木璉,等.食品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83:131.
[14]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GB/T18246-2000飼料中氨基酸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15]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21514-2008飼料中脂肪酸的含量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6] 錢雪橋,崔奕波,解綬啟,等.養(yǎng)殖魚類飼料蛋白需要量的研究進展[J].水生生物學報,2002,26(4):400-416.
[17] 李荷芳,周漢秋.海洋微藻脂肪酸組成的比較研究[J].海洋與湖沼,1999,30(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