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中豪
海外華人回國相親熱
◎馮中豪
尋找另一半,在國外通常是通過自由戀愛來完成。為何擁有更多選擇的海外華人還需要通過傳統(tǒng)的相親方式來尋覓另一半?在外國教育和中國傳統(tǒng)之間徜徉的他們,究竟擁有怎樣的擇偶觀?
針對一股“回國相親”熱,某電視相親節(jié)目近期特別策劃推出了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征婚嘉賓專場。欄目第一次赴美宣傳時,就吸引了3000名海外華人踴躍報名,而剛剛啟動的英國專場,報名人數(shù)首周便超過了500人。
在這些留洋的單身男女中,不少人來自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大都是活躍在金融、股票、醫(yī)學、教育等領域的精英。在三期美國專場中,這些“含金量”頗高的男女嘉賓不僅創(chuàng)造了專場節(jié)目最高的牽手率,他們的擇偶標準、婚戀觀以及回國相親這一行動本身也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事實上,電視相親這種相對“摩登”的相親方式只是眾多海外華人回國找伴侶的方式之一,不少海外僑胞假期回國的重頭戲就是參加“連軸轉(zhuǎn)”的傳統(tǒng)相親。
引領這股熱潮的還有他們的父母。2005年,一群家長就自發(fā)在上海人民公園成立了一個“相親角”,專門為自己的兒女操辦終身大事。最近,這個“相親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海外角”,甚至細分為“美國角”“日本角”等。每逢周末,這些家長便紛紛展開“占領角落”活動,替遠在海外的子女相親。
“澳洲生活其實跟大家想象的并不太一樣,我們?nèi)A人的生活圈其實很小,業(yè)余生活也比較單調(diào)、乏味?!?8歲的澳洲華人王宇(化名)說。他十年前到了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念高中,研究生畢業(yè)后,王宇留在澳洲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了一間酒吧。
他身邊的華人并不多,很多已經(jīng)成家立業(yè),雖然偶爾會有一些聚會,但平時大家忙于工作,往來甚少,而且國外的人很注重隱私,也不會有人幫著給他張羅婚事。于是2011年7月,王宇選擇回國參加了電視相親。
“我們平時沒有太多交際活動,工作之余也就是唱歌、健身等?!痹谒磥恚?shù)匕拇罄麃喨舜蠖加型暾募彝?,而他們這些海外華人大都獨身一人忙于生計,因此生活顯得更加孤獨。
這些電視相親海外專場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男女嘉賓學歷都很高,例如在美國專場中,女博士就有4位,碩士則有6位,很多人都已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
一些社會學專家分析指出,海外華人要在異國他鄉(xiāng)取得成績,必須付出更多努力,繁忙的工作可能讓他們的生活圈更窄,選擇余地更小,這是很多人未能找到另一半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們不得不返回國內(nèi)這個“大圈子”尋覓伴侶。
對于海外移民而言,文化差異是他們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凹词刮疫@個酒吧老板,也很難在當?shù)亟簧现呐笥?。比如大家講個笑話,他們說的,我覺得很無聊,我講的,他們又聽不懂?!蓖跤钫f。
王宇介紹說,他的一位中國女性友人就嫁給了澳大利亞當?shù)厝?。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細?jié)上尚能遷就對方,但每年農(nóng)歷新年常常成為他們爭吵的理由。
“剛結(jié)婚那會兒,她丈夫還愿意跟她回國吃頓團圓飯,時間長了,丈夫就覺得特地請假,安排行程,非常麻煩,其實他不清楚新年對中國人的重要性?!边@種不同文化背景產(chǎn)生的麻煩,也讓王宇打消了跨國婚姻的念頭。
身在海外的華人在選擇伴侶時,表面上似乎比國內(nèi)的人多了一項選擇,可以跟來自更多國家的人組建家庭。然而據(jù)《經(jīng)濟學人》最新的調(diào)查顯示,在日本的華人,到適婚年紀的人數(shù)高達68%,卻很少有人能找到適合的伴侶。2004年,中日跨國婚姻有13019對,而離婚的則有4888對,二者比例達到了2.6:1。
王宇還觀察到一個細節(jié)。在他的酒吧里,一些年輕的華人朋友常常帶著自己的外國伴侶來參加聚會。最近這些海外華人迷上了國內(nèi)很流行的“三國殺”游戲,常常“殺”得不可開交?!暗切├贤庠趺磿龂鴼ⅰ兀麄冞B三國都不清楚,只能孤零零地坐在旁邊一頭霧水地喝悶酒。”他說。
在他看來,雖然自己喝了幾年的“洋墨水”和“洋酒”,但身上中國文化烙印永遠不會磨滅,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同樣經(jīng)歷和文化背景的伴侶。
35歲的老鄭是一名在美國生活了10年之久的華人,2009年他又前往英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yè)。目前,他在倫敦的一家華文媒體擔任撰稿人。去英國之前,老鄭和自己的美國女友本已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二人在家庭觀念和婚姻生活上產(chǎn)生分歧,最終以分手收場。
在他看來,跟外國女性談戀愛還能接受,至少能體驗一下“跨文化”的沖擊,但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老鄭無奈地說:“我和一些華人朋友也常常討論婚姻觀問題,對中國人而言,婚姻需要經(jīng)營。但對于美國人來說,婚姻好像過家家一樣,合得來就一起天翻地覆,不高興了就任性地一拍兩散?!?/p>
他眼中的美國女性,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性格很獨立,“自我”意識比較強。在相處中,老鄭常常會改變自己的一些習慣遷就女友,而當他指出女友的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習慣時,對方反而無法接受。老鄭說:“她最討厭的詞就是‘應該’,總是指責我不能教她‘應該’如何,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呼吸的空間。”
老鄭還笑著說:“我的一名朋友對此也深有體會,他常說還是希望回國找一個小鳥依人的老婆,那些深受美國女權(quán)主義‘毒害’的女王,實在‘hold’不住。”
目前,海外相親專場的一大特點就是,很多參加者都帶了父母到現(xiàn)場。他們在節(jié)目上表示,希望找一個顧家、孝順父母的伴侶。父母成為他們回國相親的重要因素。
老鄭表示,他的母親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美國女友時其實很高興?!八郧翱催^一部電視劇叫《摩登家庭》,里面的老太太就有一個中澳混血的外孫,很可愛。”老太太經(jīng)常催促二人趕緊結(jié)婚,生個混血的漂亮孫子?!斑@是我們的事情,為什么你的母親經(jīng)常讓我們生孩子,這很不禮貌。”女友常常抱怨。他的女友早已做好完備的職業(yè)規(guī)劃,希望婚后5年內(nèi)都不要孩子,但老鄭的母親年事已高,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著自己的孫子頂著一頭金發(fā)在院子里玩耍。
他原本計劃婚后返回國內(nèi)住上幾年,讓母親有個團圓的晚年。但女友卻認為,他們已經(jīng)長大了,應有獨立的家庭,而不能繼續(xù)跟父母住在一起。
對于記者提及的電視相親,老鄭稱他也有所關注,在他看來,對于很多海外華人而言,這不失為一個找到伴侶的途徑。但他個人對此有所保留,擔心電視上找來的人不真實,害怕對方為了綠卡跟他結(jié)婚。“其實有時候,這種海外移民的身份反而成為我們尋找伴侶的羈絆。”老鄭說。
摘自《新京報》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