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嵐 陳小寧
變應性鼻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分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和季節(jié)性變應性鼻炎,其發(fā)病率占整個人群的10%~20%[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物質生活的豐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本科運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69例,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關于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2]及《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年,武夷山)[3]: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鼻癢、噴嚏連作、鼻塞、鼻涕清稀量多,時作時休。鼻黏膜色淡或蒼白,腫脹。變應原(屋塵螨、粉塵螨、雜樹、動物毛等變應原皮膚點刺試液,德國默克公司生產)皮試陽性。
1.2中醫(yī)證候標準
參考《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4]。選擇臨床常見的肺氣虛寒證:證見鼻塞,鼻癢,噴嚏連作,清涕如水,畏風怕冷,自汗,氣短懶言,面色蒼白,或咳嗽痰稀,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虛弱。鼻甲腫大,鼻黏膜色淡。
1.3一般資料
選擇符合常年性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肺氣虛寒證的門診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中西醫(yī)結合組(治療組)69例,男35例,女34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55歲,平均37.9歲;病程1~5年。對照組65例,男31例,女3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2歲,平均38.3歲;病程1~5年。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和臨床表現(xiàn)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對照組
單純用西醫(yī)治療,予口服抗組胺藥左西替利嗪(湖南九典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901),局部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NE1340)噴鼻。
2.2治療組
(1)中醫(yī)治療:溫肺散寒,益氣固表?;痉浇M成:黃芪10g,防風10g,炒白術10g,麻黃6g,白芍10g,桂枝6g,白芷6g,辛夷10g,蒼耳子10g,柴胡10g,當歸10g,烏梅10g,炙甘草3g。如伴脾胃虛弱,可加茯苓15g,薏苡仁15g,黨參10g;若伴腎陽虛,可加山藥15g,肉蓯蓉15g,肉桂(后下)3g。每日1劑,水煎服。
(2)西醫(yī)治療:同對照組。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20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3.1療效評定標準[2]
(1)癥狀記分標準:見表1。
表1 癥狀記分標準
注:*1次連續(xù)噴嚏個數;△每日擤鼻次數
(2)體征記分標準:下鼻甲與腔底、鼻中隔緊靠,見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樣變、息肉形成,記錄為3分;下鼻甲與鼻中隔(或鼻腔底)緊靠,下鼻甲與鼻腔底(或鼻中隔)之間尚有小縫隙,記錄為2分;鼻甲輕度腫脹,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見,記錄為1分。
(3)療效評定標準:根據癥狀和體征記分評定療效,記分方法:
≥66% 為顯效,65% ~26% 為有效,≤25% 為無效。療效評定分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近期療效在治療結束時評定,遠期療效在治療結束后1年評定。
3.2治療結果
3.2.1治療結束時療效見表2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治療結束時療效
注: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2兩組遠期療效比較:對好轉以上病例隨訪3月~1年,治療組復發(fā)15例(其中3~6月復發(fā)3例,6月~1年復發(fā)12例),復發(fā)率為21.7%;對照組復發(fā)38例,(其中3月內復發(fā)13例,3~6月復發(fā)15例,6月~1年復發(fā)10例),復發(fā)率為58.4%。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
變應性鼻炎是一種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是機體對某種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鼻黏膜病變?yōu)橹鞯囊环N異常反應。發(fā)病率較高,病情常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且易伴發(fā)支氣管哮喘。常年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在中醫(yī)屬于鼻鼽范圍?!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撈氛f:“肺主鼻……在竅為鼻”;《靈樞·本神》說:“肺氣虛則鼻塞少氣不利”。發(fā)病內因為肺氣虧虛為主,與脾、腎虧虛有一定關系,外因為風寒之邪乘虛而入,邪聚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宣,津液停聚,遂致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發(fā)為鼻鼽。所以治療針對內外因,應標本兼治。治療組以玉屏風散為主方加味,玉屏風散出自《世醫(yī)得效方》,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主治表虛自汗,以及虛人易感風邪者。黃芪大補肺脾之氣,固表實衛(wèi),為方中主藥;脾為肺之母,虛則補其母,白術補中實土以生金為臣藥;入防風,使邪去而表自安,且寓補中有散之意,發(fā)而不傷正?,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除有止汗作用外,還可調節(jié)組織免疫,抑制組胺等介質的釋放;防風具有抗過敏作用。該方為益氣健脾、固表實衛(wèi)之良方,故以之為主方治療本虛標實之變應性鼻炎,臨床可奏佳效。[5]蒼耳子、辛夷、白芷芳香燥濕通竅,且辛夷能拮抗組胺和乙酰膽堿,具有良好的抗過敏作用;茯苓、當歸以健脾理氣、養(yǎng)血;烏梅斂肺澀津;柴胡助黃芪升舉陽氣,上達鼻竅;白芍養(yǎng)血斂陰和營,保護陰分而不致辛散傷之;麻黃、桂枝祛風散寒、溫肺行水;甘草味甘、性平,和中緩急益肺。諸藥共用,相得益彰。配合西醫(yī)抗組胺藥、鼻用糖皮質激素對癥治療。本組資料顯示,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療效確切,且復發(fā)率低。但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仍需注意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過食生冷、油膩、魚蝦等腥葷之物以及塵埃、花粉等刺激),不宜過多使用血管收縮性滴鼻劑,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減少復發(fā)。
[1] 韓德民.變應性鼻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09-117.
[2] 顧之燕,董震.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40(3):166-167.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鼻科組,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77.
[4] 王士貞.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22-127.
[5] 鄧燕,李鵬.玉屏風散加減治療過敏性鼻炎[J].新中醫(yī),2010,4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