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岳良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90
“當中國的經(jīng)濟在繁榮發(fā)展時,中國科學的發(fā)展也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中國科學應該為改革和創(chuàng)新做出貢獻。我們深知中國科學院對國際顧問委員會的重視,科學院認為要將研究所提升至國際一流水平,需要聽取國際專家對研究所功能和結構模式的建議。我們深知國際顧問委員會的職責是評估研究所的發(fā)展狀況和運行功能,并為其未來發(fā)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是中科院首屆國際顧問委員會在2005年9月給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首個評估報告中提及的。自2005年中科院成立首個國際顧問委員會,聘任美國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擔任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邀請時任中國科協(xié)主席周光召先生、法國科學院院長Edouard Brezin、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等多位國際著名科學家擔任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定期召開國際顧問委員會會議,以國際標準評判研究所的優(yōu)勢和不足。每次國際顧問委員會議,各位成員都會認真討論和研究,最后撰寫出相應的評估報告,為不斷提升研究所的國際化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國際顧問委員會的產(chǎn)生,源于2004年11月中科院組織的首次國際評估專家對理論物理所的綜合質量評估建議。
近期,適逢《中國特色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成功實踐——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1998—2010)評估報告》出版,回顧和梳理理論物理所國際評估的成功經(jīng)驗及意義,必將為建設國際一流研究所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作為建立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倡導者的中科院,在1998年正式啟動了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試點工作,理論物理所作為首批進入的12個試點所之一。
理論物理所建立于1978年,建所之初就倡導與國際接軌,早在1985年就率先向全國開放,老所長周光召先生就曾提出“理論物理只有世界第一,沒有第二”,理論物理要注重國際化發(fā)展。
創(chuàng)新一期結束時,中科院主要以定量為主對研究所評價。創(chuàng)新二期,中科院立足國情院情,積極探索符合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特點的評價方法,確定了以綜合質量評價的辦法,對研究所工作進行評估,并于2004年,遴選出4個研究所大膽嘗試了國際專家現(xiàn)場評估,理論物理所作為基礎研究領域唯一一個研究所接受了專家的現(xiàn)場評估。
為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專家的遴選原則為國際上相關領域活躍在前沿的、有影響的杰出科學家,并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經(jīng)驗,對中國有一定的了解。為使專家們能涵蓋理論物理所所有研究領域,最終遴選了7位海外專家,他們均為國際一流專家,包括時任法國科學院院長伯瑞贊(Edouard Brezin),德國馬普復雜系統(tǒng)研究所所長福特(Peter Fulde),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曾任全球華人物理協(xié)會主席楊炳麟(Bin-Lin Young),日本物性研究所所長尤達(Kazuo Ueda)、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所長里鮑斯基(Reinhard Lipowsky),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艾伯利(Joseph H.Eberly)、美國康奈爾大學戴自海(Henry Sze-Hoi Tye)等。
開展國際評估,一方面是對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包括對研究所的學術水平、發(fā)展?jié)摿?、機制改革、學術活動和交流措施以國際標準進行“診斷性”的評估,找出差距,發(fā)現(xiàn)問題,并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盡快推進研究所“創(chuàng)新跨越、持續(xù)發(fā)展”,躋身到國際一流水平。
在對研究人員的評估方面,專家組建議,不要過多關注論文數(shù)量和引用次數(shù),建議參考國際上通用的其他評估標準,如被邀請發(fā)言的國際會議;雜志編委的成員資格;前沿研究課題相關會議的組織;專業(yè)團體委員會的工作;畢業(yè)學生的學術記錄;科普活動等。
2004年,在對研究所的總體評價方面,專家組指出:“通過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理論物理所的研究已提升到了國際水平,但由于目前的結構和有限的資源,所以并不算得上國際頂級的理論物理研究所?!薄霸谶m當支持和正確結構框架下,在理論物理研究所現(xiàn)有規(guī)?;A上,中國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國家理論物理中心”。
對理論物理所當時5個研究領域,專家組給出了詳細分析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評價意見主要有“所選的課題是前沿的,而且發(fā)表的文章的質量和數(shù)量在國際上這個領域都是有競爭力的?!薄坝袧摿Τ蔀檫@個領域的領頭軍?!薄氨仨毐M快擴展這個研究組?!薄八麄兊难芯炕顒討摾^續(xù)擴大?!钡鹊取?/p>
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方面,專家組建議,研究所的導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研究生教學當中,建議增加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
建議研究所大力吸引青年才俊和頂級科學家,建議成立國際顧問委員會,保證研究所與國際上能保持經(jīng)常性的有效交流。
中科院領導非常重視國際評估專家組的意見。2005年9月,中科院批準成立了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格羅斯為主席的首個中科院國際顧問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宗旨是為研究所的學科發(fā)展、管理構架、教育模式及相關問題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咨詢,為研究所領導提供決策依據(jù)并起到參謀作用,為推動研究所的發(fā)展提出建議和方案;促進研究人員在國際間的合作交流,提升研究所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國際評估專家合影
2005年9月底至10月初在理論物理所召開了第一次國際顧問委員會全體會議。在理論物理所顧問委員會三天半緊張的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被“特許”全程參與,并在休息與會后跟蹤采訪顧問委員會成員,就他們對研究所提出的診斷建議進一步探索、討論??梢哉f,專家的建議不僅僅是對一個研究所的診斷性報告,也是對我國基礎研究的健康發(fā)展,使我國盡快步入國際科技、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軌道有重大指導參考意義。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建議開放辦公環(huán)境、加強研究生教學、對研究人員采用同行評價。一句話,就是要建立一個濕潤肥沃的土壤,讓我國基礎研究的柳樹盡快成蔭。
之后,《科學時報》陸續(xù)刊登了“國際顧問望聞問切,為研究所發(fā)展建言獻策”、“不能關著門做研究”、“教學是一項神圣的職責”、“請同行來評價”專題報道,并發(fā)表了“觀念創(chuàng)新的一劑強心針”評論員文章,一時間在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起了很大反響。
對研究人員的考核,采取每年年終報告交流的形式,全體科研人員既是報告人又是評委,不單純考察研究人員論文數(shù)或引用數(shù),更重視是否真正解決科學問題或是取得重要突破。
2004年,格羅斯和他的研究生弗蘭克因為師生兩人在1973年合作提出的強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當我做老師時,我從學生身上學到了許多。年輕人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是新思想的源泉,教學讓教授永葆青春、充分活力?!?/p>
根據(jù)顧問委員會提出的“鼓勵研究人員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的建議,理論物理所每年都給本所研究生組織由本所研究人員擔任授課教師、高水平的、有一定規(guī)模的“研究生高級課程”,并向周邊研究所和高校開放,發(fā)布授課計劃安排,吸引他們參加。
2005年的顧問委員會會議,恰逢理論物理所建造新科研樓,根據(jù)顧問委員會成員提出的“開放的空間最有利于學術研究”的建議,將辦公室的門裝成玻璃的,將咖啡間放在了辦公區(qū)中央,每層增加了討論室,過道上、辦公室、會議室、咖啡間、討論室的墻上,都安裝了黑板,供研究人員隨意聊天、交流、碰撞,產(chǎn)生思想的火花。
因得到國際顧問委員會的幫助,美國卡弗里基金會2005年考察了理論物理所,并在眾多競爭者的情況下,卡弗里基金會選擇理論物理所作為其在亞洲支持的唯一的理論物理所。2006年6月18日,美國卡弗里基金會正式捐贈300萬美元,在中科院的匹配支持下,成立了中科院卡弗里理論物理所(KITPC)。成為當今世界上包括加州圣巴巴拉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15所卡弗里研究所成員之一。
正如周光召先生說的那樣:“新成立的中科院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是參照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ǜダ锢碚撐锢硌芯克哪J浇⒌?。在美國,它是最著名的理論物理研究中心。我也希望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中科院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辦成世界上另一個重要的理論物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想要在世界上走在科學的前沿,是不能不和世界聯(lián)合起來的。”
2008 年,Nature Physics(Vol.4 No.1 January)雜志曾這樣報道“卡弗里在中國的探索道路已經(jīng)開始了。如今,卡弗里研究所的長期效應將拭目以待……但是要在全球化下取得成功,還需要得到當?shù)氐拇罅χС忠约昂芎玫嘏c當?shù)剡M行融合,尤其是中國的年輕一代的物理學家們,要勇于迎接挑戰(zhàn)。當然,文化差異總是存在,雙方也必須很敏銳地承認并對待之,但是這種差異應該被視為一種機遇而非障礙。”
KITPC的成立反映出我國理論物理研究快速發(fā)展,并得到了國際關注,它的成立同時也是中科院實施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促進理論物理所躋身國際一流研究所取得重大成果的體現(xiàn)。
專家在KITPC成立儀式上合影
KITPC以全新的項目驅動模式運行,吸引國際頂尖的科學家以及優(yōu)秀的年輕科學家前來做較長期的研究項目,并使一些年輕的項目參加者有機會與同領域內(nèi)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工作。其宗旨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學術氛圍,催生創(chuàng)新思維,使得不同研究領域不同風格的參加者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和合作,KITPC也致力于解決如何找到好的研究課題和激動人心的研究方向,以及幫助年輕的項目參加者以及研究生做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工作。
5年多來,KITPC成功運行30個科研項目,涵蓋了凝聚態(tài)物理、量子物理、粒子物理、量子場論、天體物理、宇宙學、數(shù)學物理、弦理論、生物物理、生命科學、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tǒng)計物理以及計算物理等理論物理最重要的前沿領域。至今全世界近3000名科學家和研究生參加了KITPC的科研項目,其中1/3以上的項目參加者來自活躍在前沿的國際科學家。KITPC目前在國際上建立了良好的聲譽,成為理論物理和基礎科學國際交流合作的一個窗口。正如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David Gross教授2010年對KITPC給予的高度評價:“…KITPC在非常短的時間內(nèi)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揭牌到現(xiàn)在僅僅3年,它已成為了國際知名的研究所,并吸引了數(shù)百名來自中國和國外的科學家前來參加KITPC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項目,這些項目都屬于最具挑戰(zhàn)性的前沿領域。項目的運行增進了中國科學家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尤其使許多中國的學生和年輕學者了解到科學的最新進展,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理論物理研究的發(fā)展。我為國際顧問委員會的同仁們做出的努力感到非常驕傲。而KITPC的成功主要歸功于KITPC所長的不懈努力,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理論物理所成員的巨大熱忱,以及KITPC工作人員的出色工作。我祝賀他們?nèi)〉玫某煽?,并祝愿他們將來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做出更大的貢獻。”
從KITPC 5年的發(fā)展來看,申請來KITPC承擔項目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參加KITPC項目活動的研究學者逐年增加,KITPC在國際、國內(nèi)的影響力日益擴大,KITPC運行項目所涉及的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泛,各領域之間的交叉與合作越來越明顯。
KITPC將繼續(xù)發(fā)揮其作為中科院國際學術交流平臺的作用,將項目驅動和問題驅動模式更好地結合,針對當前理論物理及其交叉學科中最前沿的和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問題,每年組織和運行相應的科研項目,使理論物理滲透到更多的領域,如天體物理、納米科學、神經(jīng)科學、地球科學、能源環(huán)境等領域;通過相關項目的運行,吸引更多的科學家和學者來KITPC訪問、工作,使國內(nèi)外科學家的合作交流更加深入,并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鼓勵并資助優(yōu)秀的研究生和青年學者參加KITPC的項目,使KITPC更好地服務于全國基礎科研工作者,為做出原創(chuàng)性的、世界頂尖水平的科研工作創(chuàng)造一個一流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為使KITPC在國際化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獨特的重要作用,需要進一步與來自國內(nèi)外不同研究所以及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合作。KITPC項目的成功運行,離不開項目協(xié)調人和核心項目參加者以及國內(nèi)外科研工作者的廣泛支持,更離不開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感謝歐陽鐘燦院士的有益建議,感謝理論物理所綜合處、科研處、人教處、卡弗里所辦公室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