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摘 要: 論述了某室內GIS 變電站工程綜合樓土建施工中存在的技術質量問題進行探討并對性地提出預控措施。
關鍵詞: 綜合樓;土建施工;基礎;預控措施
前言
一個工程的順利完成,離不開成熟的設計和優(yōu)質的施工,從一個工程開始到結束一直是設計與施工的配合,設計與施工的完美配合才能造就一項優(yōu)質的工程,以下的論點從施工的角度討論了質量措施的應用,對設計也是一個提示,一個好的設計人員必須對施工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做出成熟的設計。
1 室內GIS 變電站綜合樓工程概況
目前國內室內GIS 變電站工程的綜合樓基礎,大多數(shù)以打壓入樁或灌注樁與基礎結合的承臺基礎和獨立臺階基礎、伐板基礎、條井型為主,基礎之間用地梁聯(lián)結?;A每一臺階厚度一般在1.0m 以上,主變基礎厚度則達2.0m 左右,如地下室底板及承臺基礎混凝土量都在60m3 以上。采用現(xiàn)場設預拌混凝土站或商品混凝土,用汽車泵或拖式泵澆筑混凝土。綜合樓上部結構柱距大都在10.0m 以上,層高6.0m 以上,GIS 室層的層高可達10.0m 以上,主變架空層的層高達15m 以上,而且為多層現(xiàn)澆框架,總高度達40.0m 左右,GIS 房跨度在18.0m 以上,梁高達到2.5m 以上,屋蓋為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上預埋安裝設備埋件多,框架柱、梁配筋多為雙層筋,規(guī)格都在φ25 以上,而且箍筋間距很密,施工比較困難。
2 基礎
2.1 存在問題
(1)因為是大體積混凝土,若澆筑工藝和措施不到位,容易出現(xiàn)側面或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或收縮裂縫,澆筑完畢后,混凝土上表面的浮漿厚度可達100mm 左右,有些裂縫深度達30~70mm,對表層鋼筋的握裹和混凝土強度、耐久性都有影響。
(2)因采用連續(xù)泵送混凝土,對側模的沖擊側壓力很大,外側模支撐系統(tǒng)一旦發(fā)生脹?;蚺苣#瑢⒂写罅炕炷亮鞒?,現(xiàn)場很難處理。
(3)基礎面積較大,在混凝土澆筑中,因施工人員的踩踏,泵管混凝土沖擊,移管時撓動,造成基礎表層筋的位移、偏位、塌陷,底部筋下混凝土墊塊壓碎。
2.2 預控措施和方案
(1)因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比較多,一次澆筑時間都在30h以上,而且必須是連續(xù)澆筑,因此對現(xiàn)場預拌混凝土站、泵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水泥、砂、石供應,用電、用水、勞動力的組織,現(xiàn)場的協(xié)調等問題在做方案時都應認真考慮。重要基礎必須有備用的應急預案,有條件時,應在變電站周圍20km 距離內確定一家備用預拌混凝土站,對水、電的供應要向業(yè)主發(fā)送工程聯(lián)系單,必須在澆筑期間確保供應,以防止因現(xiàn)場停機,發(fā)生重大質量事故。
(2)對基礎表面浮漿厚的問題,可采取在表層混凝土初凝30min左右時在表層撒一層碎石骨料,加強表面抹壓不少于三遍。為防止側面出現(xiàn)裂縫,拆除模板后應立即用毛氈覆蓋養(yǎng)護或采取突擊回填土,減少基礎側面裸露時間。
(3)基礎側模板應盡可能采用螺栓對拉的形式,周圍支撐系統(tǒng)僅對模板起穩(wěn)固作用,側壓力主要應由對拉螺栓承受,因此對選用的對拉螺栓直徑、間距應通過計算確定。
(4)對配有表層鋼筋的基礎,在征得現(xiàn)場監(jiān)理工程師的同意后,可采用加工短對拉螺桿,與基礎底板筋和表層筋端頭搭焊連接,充分利用現(xiàn)結構配筋,減少拉桿筋的用量。
(5)基礎上表層鋼筋,除中部應與基礎短柱插筋綁扎牢固外,還應另用12 號鉛絲將表層筋與短柱豎向插筋交叉扎牢;表層筋四周應用8 號粗鉛絲吊起固定于四周側模板上,間距應不大于1.0m;對吊于水平鋼管上的表層筋,吊點不能少。面積較大的基礎,應適當增加馬凳筋。
(6)綁扎基礎底板筋時可采用短鋼筋頭代替混凝土墊塊,可以防止因底板筋荷載大而經(jīng)常壓碎鋼筋墊塊,造成底板筋局部塌陷、鋼筋保護層不足和與混凝土握裹不好的問題。
3 上部現(xiàn)澆框架
3.1 存在問題
(1)因底層框架層高較高,加之上部荷載大、工期緊、基坑回填土沉實不到位,忽視基坑回填土變形大的因素,梁支撐系統(tǒng)承受荷載后產生位移,造成個別部位框架梁底澆筑混凝土后的下沉。
(2)局部框架柱根發(fā)生爛根、漏振、夾層。
(3)室內GIS 變電站綜合樓框架柱梁鋼筋都比較粗,設計一般都采用梁、柱節(jié)點外齊平,按構造要求梁筋必須穿入柱筋內,造成框架梁柱節(jié)點處梁端部兩側表面一定范圍因梁鋼筋保護層超厚,拆模后出現(xiàn)表面橫向垂直裂縫。
(4)近幾年有相當一部分工程為“三邊”工程,由于設備或施工圖不能及時到位及其他問題滯后影響,造成在結構施工時應提前預埋入現(xiàn)澆樓板內的動力配管、照明配管等無法提前埋入,致使后續(xù)裝修時不得不抬高樓層標高,加大樓層荷載,造成門洞設計尺寸變小,樓地面出現(xiàn)裂縫等。
(5)設計的框架柱與梁板結構混凝土強度不一致,帶來現(xiàn)場施工困難,質量不易控制。
(6)鋼筋接頭質量問題。
3.2 預控措施
(1)對梁底的局部下沉,除在基坑土回填階段嚴格控制回填土質量外,在計算梁底支撐系統(tǒng)的支承桿間距時,應充分考慮土體變形不利因素,適當加密間距,以降低單根桿豎向荷載值。支承墊木應盡可能采用通長加厚墊木,并加設掃地桿,在兩端增設斜向支撐,將部分上部荷載傳至框架柱承受??蛇m當提高梁底起拱值10mm左右。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梁底支撐系統(tǒng)的檢查加固。
(2) 室內GIS 變電站綜合樓框架柱一次澆筑高度大多在6.0m 左右,箍筋間距密,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水泥用量大,混凝土稠度比較高,很容易在箍筋之間掛混凝土,造成振搗棒插入困難。因此首先對柱的混凝土級配設計在滿足其他指標的條件下,要確保好的流動性,在澆筑時應先泵入200mm 左右高度同級配砂漿,每次下料厚度不應超過振搗棒功率規(guī)定值,澆筑過程必須是連續(xù)一次到頂,中間不允許停歇,以防止混凝土假凝造成夾層。在柱模板外側應采用附著式振動器或用人工木榔頭敲擊,保證不漏振。
(3)柱模板下口應抹水泥砂漿托盤,并在混凝土澆筑前提前對縫隙封堵,以保證不漏漿;對高度超過7.0m 的框架柱,模板中間必須考慮開設門子板。
(4)對框架梁兩端外側,在施工圖紙會審時,應向設計方提出梁鋼筋保護層超厚的問題,建議在梁兩端外側1/4 梁長范圍內增設甲φ6@150 間距的雙向防裂網(wǎng)片筋。
(5)對在結構層上后敷設的配管,應對兩管交叉重疊處的樓面混凝土表面局部鑿除,上下管道局部爆彎避讓,U 型管卡在交叉處適當加密,做找平層時在管頂加放防止產生裂縫的鋼板網(wǎng)片,以防止樓面產生裂縫。門的加工應認真核準找平后的準確留洞尺寸,按實際高度加工。
(6)室內GIS 變電站綜合樓框架縱梁高度比一般民用建筑的高,而且配筋比較密,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格將框架和縱梁兩種強度等級混凝土分開施工是非常困難的,若稍有忽視,則很容易出現(xiàn)兩種強度等級混凝土混用問題,造成質量事故。對強度等級不一致問題,應在施工圖紙會審時向設計方提出,建議設計方將柱梁強度等級改為一致;若設計方不同意改變時,應提前采取在縱梁兩端L/4 處設垂直施工縫。不允許在澆筑過程中用改變級配的做法來解決,避免造成強度等級混用問題。
4 預埋鐵件的制作安裝
4.1 存在問題
(1)一般施工圖設計中都不考慮現(xiàn)場的接料問題,而現(xiàn)場施工經(jīng)驗不足時,很容易發(fā)生提出的鋼材采購計劃不準確、接頭位置設置不合理,造成材料備料不足或浪費。
(2)大型預埋鐵件的錨筋位置按標準圖集加工,而沒有考慮結構部位鋼筋密集狀況,經(jīng)常在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預埋鐵件放不進結構內的情況。
(3)尺寸較大的結構平面預埋鐵件下部發(fā)生混凝土空鼓,電纜隧道的支架埋件深凹進混凝土內,影響設備安裝質量。
4.2 預控措施
(1)對現(xiàn)場鋼材的接料,在滿足設計和現(xiàn)行規(guī)范規(guī)定的前提下,盡可能對接頭數(shù)量、位置做出合理準確安排;采購計劃提出的定尺長度,應滿足套裁的需要,盡可能減少材料浪費。
(2)在寒冷和嚴寒地區(qū),對露天使用的鋼結構,在采購鋼材時不應忽視沖擊韌性值這一指標,應避免鋼材出現(xiàn)冷脆而造成結構跨塌。
(3)GIS 室吊車梁以及其他設備的大型預埋鐵件,在加工前應提前對這些部位結構鋼筋排放情況進行核對,應根據(jù)實際,局部調整預埋鐵件的錨筋位置,避免到現(xiàn)場后由于埋件放不進去而造成工期延誤和返工浪費。
(4)尺寸大于300mm 以上的平面預埋鐵件,應提前在表面開排氣孔,防止下部混凝土發(fā)生空鼓。
5 止水帶使用
5.1 存在問題
(1)因工藝或工序不到位,使用粘結材料不當,造成接頭不牢固,開裂、漏水。
(2)止水帶位置放置不準,沒有用支承筋很好墊平,發(fā)生偏位,邊帶塌陷、外露。
(3)止水帶外露期間保護措施不到位,受撞擊出現(xiàn)局部撕裂。
(4)鋼板止水片接縫處和穿筋洞處漏焊,造成漏水。
5.2 糾正和預控措施
(1)橡膠止水帶生產廠家一般都是30m 長度一卷供貨,施工單位可根據(jù)每段實際長度,提出詳細材料采購計劃,由廠家定尺供貨,可減少短頭浪費和接頭數(shù)量。
(2)不論是橡膠止水帶或是橡塑共混止水帶,接頭應盡可能采用熱熔法工藝粘結。若采用冷粘結時,應特別注意冷粘結劑材料的粘結強度和耐候、耐久性指標。
(3)電纜隧道止水帶的接頭部位應盡可能設置在溝道頂部。
(4)為保證止水帶不偏位,正確作法應是用模板上下端部垂直緊緊擠壓住止水帶邊帶根部,外側用上下壓條將止水帶中肋環(huán)圈壓在模板外側,防止?jié)仓炷習r向外偏移。
6 室內變電站綜合樓的輔助房間
6.1 存在問題
輔助房間如生活間、衛(wèi)生間等公共建筑因其在變電站內占比例很小,在建筑設計和施工中往往很容易被忽視,致使投產使用后,經(jīng)常發(fā)生地漏、便器的堵塞,樓層滲漏水,管道、水嘴損壞等。
6.2 預控措施
(1)作為施工單位應針對公共建筑人流變化大、不固定、維護困難的特點,在施工圖會審時,就應向業(yè)主和設計單位提出建議,在此部分房間地面下增設防水層;排水管的管徑應比正常設計的大一個級數(shù);在一定位置設垃圾箱或垃圾道;對使用頻繁的設施應選用耐用質量好的產品等。
(2)施工單位應對防水層做好灌水試驗和隱蔽驗收。
7 結束語
以上僅就室內GIS 變電站土建施工中幾個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從設計、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方面進行總結,并針對性地提出技術質量預控措施。對于其他質量問題,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全部提出,有待今后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