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華曾做過牙醫(yī),每天8小時的工作,就是探著腦袋研究別人的嘴巴。這段經(jīng)歷成就了他的一句名言:口腔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
我相信,任何一個《水滸傳》迷初到濟寧梁山,都會忍不住套用這個句式,把名言中的“口腔”改為“梁山”。
當我站在山腳,仰望梁山,但見:花不香,烏不語,幾匹老馬,一座荒山。
《水滸傳》固然是虛構(gòu)的,但宋江確有其人,宋江起義也確有其事。照理說,起義之地梁山也確有其地才對。怎么會是這么一個破落山丘?
我?guī)е磺挥魫灧Y料,發(fā)現(xiàn),競沒有任何一條史料能證明宋江曾經(jīng)在山東梁山泊安營扎寨。
正如《三國演義》脫胎于《三國志>,《水滸傳》其實脫胎于《大宋宣和遺事》。是《大宋宣和遺事》第一次提到“梁山泊”。但它提的不是山東梁山泊,它一提就是太行山梁山泊。而太行山并不在山東。也就是說,宋江起事的地點不在山東境內(nèi)。
《大宋宣和遺事》這一派水滸故事開始流行是在南宋,也就是在南方流傳。南宋期間,南方是南宋、北邊是金,兩國對峙。南方的老百姓,南方的說書人,南方的水滸作者,對北方的地理形勢不了解,只聽到傳聞,說北方太行山是個好漢出沒的地方,山東梁山泊也是好漢集中營,于是就把他們捏合在一塊兒混為一談了。
后來《水滸傳》故事的集大成者在寫作的時候就干脆摒棄太行山,把起事地點搬到了山東梁山。
作者能把小說最重要的場景移到此處,也足以證明:自古以來,梁山就是個出好漢的地方。
有一日,編輯部一大早在梁山問路,竟然一下子圍過來5位男女爭相比畫。梁山遺風,至今猶在。
在采訪中,同事們更是感嘆:梁山這座山,花不香,烏不語;但梁山人,男有情,女有意。
翻地方志的時候,我翻到了一位和我們有相似經(jīng)歷的清朝粉絲,是位姓曹的官員。他到山東壽章(今天的陽谷某鎮(zhèn))去做知縣,一聽說梁山泊就在附近,便興致勃勃地跑去旅游觀光。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梁山泊就是個高點的土堆,一點兒水都沒有。老百姓喝水得靠打井,無一泉一溪。山賊若在這里造反,根本無險可守。曹官員敗興而歸。
我沒考證出這位官員一生政績?nèi)绾?。但為了那一刻的心靈共鳴,穿越悠悠百年時光,我仍想跑過去擁抱一下他。
去年在廬山,我多花了一張百元大鈔,為的是坐索道一睹廬山瀑布的風采。到了觀景處,遠遠望去,我看到的廬山瀑布狹長如線,氣勢不比一泡尿雄壯多少。今年去嵩山少林,我見到少林的松柏也不比干佛山的蒼翠,外國游人如織,少林武僧在跟游人拌嘴、起爭執(zhí)。
每每遭遇失望的風景,我就想起一句話:世界上有很多風景是值得看,但不值得跑過去看。其實,人生的趣味在于保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間。跑過去容易把這份美好干掉。
有一次采訪(非濟寧之行),我們開車路過一個村子。行經(jīng)之地,正好有戶人家辦喜事,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我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位40多歲的紅衣婦女背朝馬路、面沖門口呆呆地站著。畫面中的其他人都是流動的,只有這位婦女是靜止的。在人群中特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