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英漢廣告語篇物質過程結構表達方式對比分析
李春芳
通過實例對比分析英漢廣告語篇小句層面物質過程結構表達方式,發(fā)現受英漢語言本體性質及價值、思維趨勢的影響,兩種語篇中物質小句具有相同的語義成分結構,但構成序列迥異;英語被動物質過程小句呈現出靜、動兩種態(tài)勢,漢語被動物質小句只表動作行為,不表狀態(tài)。
主動物質過程;被動物質過程;語義成分結構
功能語法認為能展示現實事態(tài)的語法體系就是及物性系統,它是語言用來再現世界的基石,其作用是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在句中表達成若干種過程,并指明過程的參與者和環(huán)境成分。小句的及物過程可以分為:物質、心理、關系、行為、言語和存在過程。物質過程是及物系統中三大主要過程之一,表示做某事的過程。換言之,指外部世界中“做”和“發(fā)生”的過程[1]。這個過程本身一般由動態(tài)動詞來表示,“動作者”(actor,即邏輯上的主語)和動作的“目標”(goal,即邏輯上的直接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來表示[2],動作參與者既可以是有生命的物體,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物或者抽象的實體。Thompson[3]根據過程發(fā)生的自愿和非自愿性,劃分出“自愿的物質過程”和“非自愿的物質過程”。從某一方面來說不自愿的物質過程中的動作者看起來更像是目標,如:“She tripped over the step.”我們常使用“What happened to her”來提問該句的動作者,很少使用“What did she do”的形式。通過使用“What happened to xxx?”和“What did xxx do?”提問物質過程中的動作者,就能夠區(qū)別自愿和非自愿的物質過程。物質過程的符號內涵和敘事體廣告語篇體裁的社會交際目的呈現出一致趨向,決定了英漢廣告語篇中物質小句偏多。本文通過實證對比分析英漢廣告語篇物質過程小句被動語態(tài)形式、過程參與者、環(huán)境因子、語義成分結構,找出兩種語篇物質過程結構表達方式上存在的異同以及造成這種差異的語言本體及超語言層面的因素。
任何物質過程中都必須有動作者,但有的物質小句的動作者是以隱性形式出現的,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涉及考慮語態(tài)。傳統語法以動作者和動作對象之間是否存在著主、被動關系為標準,把語態(tài)分為“主動”(active)和“被動”(passive)兩種形式;Halliday[4]把物質過程劃分為主動和被動的物質過程(active or passive material processes),認為小句過程本身只有一個參與者,不涉及其它參加者時,那么這個小句沒有主、被動語態(tài)之分,而是處于中動語態(tài);當小句過程涉及兩個參與者,或者是主動的物質過程,或者是被動的物質過程。邏輯上的動作者和語法上的主語一致時就是主動態(tài);當主動態(tài)的目標成為小句主語時就是被動態(tài)。下面從主、被動兩個方面,引用實例分析對比物質過程結構體現的相似和相異之處。
英漢敘事體廣告語篇的及物性主要體現在對主動物質過程的選擇上,請看例句:
上述英漢小句均是主動物質過程,屬于有形的動作過程,過程的事件詞均為動作動詞,表示具體的動作。如:例(1a)的 started,例(2)的 click、shop,例(3)的“出去”“回來”均為不及物動詞,小句中只涉及一個參與者,即動作者;例句(1b)、(2)、(4)中的事件詞 is giving,buy和“帶給”都是及物動詞,動作本身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者,在物質過程小句中表現為:動作者、目標/范圍、受益者。功能語法結構中,動作者和目標分別是動詞的“邏輯主語”(logical subject)和“邏輯賓語”(logical object),受益者是動詞的“邏輯間接賓語”(logical indirect object),范圍則是“邏輯同源賓語”(logical cognate object)[4]。例(1a)是非自愿物質過程,其它小句都是自愿物質過程。例(1a)和(1b)出現在同一則廣告語篇中,作者選用非自愿物質過程敘述主人翁的病情,博得讀者的同情和關心,轉而選用自愿物質過程敘說“Novartis”不僅治好了主人翁的眼疾,而且給千千萬萬失明者帶來光明,兩相比較之中傳達了廣告的重要信息。
上述英漢物質過程不論涉及一個還是多個參與者,它們和過程事件詞之間沒有任何中介成分,如:借助介詞來體現關系,而是直接和過程發(fā)生聯系的。參與者與物質過程意義直接相關時,英漢物質過程均含有相同的語義成分結構:“動作者+物質過程+目標/范圍”如:例句(2)和(3)和“動作者+物質過程+目標/范圍+受益者”如:例(1)、(4)。當過程參與者和物質過程意義發(fā)生間接關系時,英漢物質過程結構表達方式是否存有差異呢?請看例句:
例句(5)、(6)兩個物質過程小句除了動作者和目標,還出現了領受他人所給之物的領受人“thousands of people going blind”和“l(fā)ife”,兩個受益者均是由介詞“to”引出,并且被放置在目標之后,過程結構表達方式為“動作者+物質過程+目標+介詞+受益者”。如果不使用中介介詞,受益者和目標的位置可以調換。那么漢語情況又怎樣呢?
例句(7)、(8)兩個漢語物質小句,過程涉及的參與者為:動作者、目標和受益者。和英語物質過程一樣,受益者和過程意義之間的關系也是由介詞來體現的。所不同的是,漢語中介詞“把”引出受益者置于過程之前,英語中放在目標之后。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強調目標[5]。因此,當物質過程參與者和過程意義之間不發(fā)生直接關系時,漢語物質過程結構表現方式為:“動作者+介詞+受益者+物質過程+目標 ”或者“動作者+介詞+目標+物質過程+受益者”。由此可見,英漢廣告語篇中物質過程語義成分結構的構成序列不一樣。
整體來看,英漢語廣告語篇中主動物質過程小句的出現率遠遠高于被動物質過程小句,但是廣告語篇中廣告制作人為強調、突顯廣告產品,有時會故意選用被動物質過程小句。請看例句:
(9)Colgate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decaypreventive dentifrice that can be of significant value when used in a conscientiously applied program of oral hygiene and regular professional care.Colgate Tartar Control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artar above the gum line,but has not been shown to have a therapeutic affect on periodontal disease.
(A Toothpaste That Will Help Keep Tartar From the Faces of the Earth)
(10)New Extra Action Tide is specially made to clean tough,muddy dirt better than any leading detergent.
(Introducing New Extra Action Tide)
(11)Why should your company be equipped with educated telephones?
(Can Your Telephone Read and Write?Ours can)
(12)In First Class,Regency Class,and Economy,you’ll be surrounded by the touch of all-around excellence to make you flight as comfortable,relaxed and rewarding as possible.
(Aviation advertisements)
上面四個例句均是從英語商業(yè)廣告語篇中選來的物質小句,屬于被動物質過程。例(9)是高露潔牙膏廣告,整則廣告共有三個小句復合體,支配句和依附句均為物質過程,而過程事件詞為被動形式。三個相同的被動結構“has been shown”反復使用,句式結構統一,讀起來瑯瑯上口,產生整體合一的和諧美,更造成一貫到底的聲勢。完成體的被動形式重復運用突出了高露潔牙膏的不同尋常的特點“防齲齒”(decay-preventive)、“祛牙垢”(reduce the formation of tartar),否定語法結構“has not been shown”突出“高露潔能夠治療牙病,這一點從來沒有得到證實”這個信息,否定結構的使用,不僅沒有降低廣告宣傳效果,反而提高該廣告信息的可信度。例(10)是現在時被動態(tài),例(11)是含有情態(tài)動詞的被動態(tài),例(12)是將來時被動態(tài)。整體上,英語物質過程小句的被動結構可以表示為:be+V-en,有時也以get/become+V-en形式出現。廣告語篇中使用被動語態(tài)把過程目標置于句首,使宣傳產品位置突顯,從而強調小句傳達的主要信息。例(9)、(10)、(11)的動作者以隱性方式呈現,節(jié)省了廣告宣傳的時間、空間和費用,達到最佳宣傳效果。例(12)動作者以顯性方式出現,由介詞by引出,置于過程之后。航空公司選擇動態(tài)事件中的客體you――廣大潛在目標受眾作為小句信息的出發(fā)點,提升了顧客的地位,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關系。例(10)、(11)、(12)被動式都是單純地表動作和行為的,含有“動態(tài)的含義”[6],而例(9)中動詞“show”譯為“顯示、顯出”,依據廣告語篇的上下文語境特點,有“靜態(tài)的含義”[6],突出了高露潔牙膏的性質特點,可以看作是被動句中的靜句[7]。由此可見,英語廣告語篇中物質過程小句以被動句的形式出現,依據上下文可以呈現出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意義。英語被動句之所以既表動態(tài),在一定的語境中又表靜態(tài),是因為它是由主系表句轉換而來的。
(13)五十鈴房車被汽車雜志權威評為汽車大王。
(汽車廣告)
(14母親節(jié)如意禮盒,可隨意組合搭配,青春美麗的奧斯汀轎車喜悅將一起獻給最敬愛的母親。
(母親節(jié)廣告)
(15)家庭主婦,一份沒有假期的工作,疲勞未必可以迅速消除……
(生命核能營養(yǎng)液)
(16)維護全家人的身體健康……香港保濟丸隨時用得著。
(保健品)
(17)所有信息一經輸入即可以立即傳送到每個需要它的人手中……
(SAP軟件)
例句(14)-(17)均是以被動形式表達的物質過程小句,過程涉及兩個參與者。例句(13)由介詞“被”引出的動作者,置于過程之前,在突出目標信息的同時,也強調了動作者的作用,小句中的參與者以顯性方式出現。由于介詞“被”字的標識作用,該句屬于正規(guī)被動句[7]。后四個小句顯性參與者是目標或受益人,動作者沒有出現,小句中沒有“被”字之類的介詞,但從語義角度來看,確實含有被動意義,因而都屬于當然被動句,即句中不用“被”字一類字樣的被動句[7]。兩種被動句都表示具體動作、行為,不表示狀態(tài),這也是英漢被動句的根本區(qū)別。此外,漢語中被動句是一種特殊形式,平常使用不多,在廣告語篇中使用也較少?!皩χ髡Z而言,被動式所敘述的是一些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如:受禍,受欺騙,受損害,或引起不利的結果”[8]。但是從上文例句看,對于廣告的產品或服務(句中主語)而言,被動式陳述的都是美好、期望發(fā)生的事情。顯然,廣告中“被動句”的褒義的效度夸大了。
在及物過程結構表現形式上,英漢廣告語篇物質小句通常含有相同的語義成分結構:動作者、物質過程、目標或受益人。當過程參與者和過程意義之間沒有直接聯系時,其語義成分結構呈現不同的構成序列:英語為“動作者+物質過程+目標+介詞+受益者”;漢語表現為“動作者+介詞+受益者+物質過程+目標 /動作者+介詞+目標+物質過程+受益者”。從被動態(tài)角度來看,英語被動物質過程小句呈現出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種形式,若過程動作者以顯性形式出現,往往由“by”引出放在過程之后;漢語被動物質過程小句只表動作行為,不表狀態(tài),沒有動句和靜句之分,但是可以分為正規(guī)被動句和當然被動句,正規(guī)被動句中,動作者以顯性形式呈現,往往由“被”字引出并置于過程之前,當然被動句不出現“被”之類的標識詞,動作者以隱性形式存在,其被動結構的褒義有擴張之勢。
“物質過程英漢廣告語篇中高頻率的選擇是對文化語境層面和語篇語言層面選擇的一種相互非標記制約和實現”[9],其語義選擇過程和結果體現了社會文化語境、情景語境和交際認知語境之間的交互融合。英漢廣告語篇中潛藏于交際事件背后的思維模式、文化模式、行為事件,在詞匯語法平面通過詞匯、對物質過程不同語義成分構成序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種語言背景下人們的思維、價值和審美趨向。
[1]周曉康.現代漢語物質過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統[J].當代語言學,1999(3):36.
[2]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系統功能語法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72.
[3]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79 -80.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10,144.
[5]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7.
[6]Quirk,Randolph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lsh[M].Longman.Schiffrin,D.1994.Approaches to Discourse[M].Oxford:Blackwell,1985:219,219.
[7]張今,陳云清.英漢比較語法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73-74.
[8]王力,季羨林.20世紀現代漢語語法八大家[A].王力選集[C].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2.
[9]姜龍,李春芳.敘事體廣告語篇的及物性分析[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4):47.
A Contrastive Study on Realization of Structural Re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Proc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ritten Advertisements
Li Chunfang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some samples from practical ads.to compares and explores the realization of structural exposition of material proc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ritten advertisements.Then it comes to some conclusions that material claus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ds.possess the same structure in semantic component,but different in sequences.While passive material clauses in English ads.demonstrate both dynamic condition and static state,Chinese ones don’t have such tendency.Actually it is the na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s well as variations of their cultures that combine together to contribute a lot to such differences.
active material process;passive material process;structure of semantic component
H030
A
1672-6758(2011)07-0062-3
李春芳,碩士,講師,蘇州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蘇州。郵政編碼:215009
Class No.:H030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張慶祥 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