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震
中國自古有折桂之說,擔(dān)篋負(fù)笈,遠(yuǎn)走京鄉(xiāng),若能登科,即稱折桂。以折桂喻金榜題名,可見桂之貴。
桂,又稱梫,木樨和巖桂,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有“桂棹兮蘭槳”之句,桂棹的“桂”,就是指巖桂木制作的撐篙。
桂按顏色分,主要有白、黃、紅。白即銀桂,黃即金桂,紅即丹桂。銀桂和金桂非常芳香,洗凈晾干后可以制成桂花糖漿,可以撒在各種糕團(tuán)上。丹桂的香味稍遜于銀桂金桂,枝雖不高,葉雖不密,但紅色的花朵開放時亦是異常好看,霜降之后,“金銀”都落地了,唯有丹桂堅持著,持續(xù)著桂的花香。丹桂更適合做盆玩,放置家中,以淡淡的香味待客,極雅,極雅。
金桂、銀桂和丹桂,是桂花中的好品種,桂花也有四季開花的,春夏秋冬都能開,叫四季桂。不過,這種桂花很難培植,更是少見。還有更少見的,即月桂,古書上稱月蓓蕾。這種桂花我是從來沒有見過,據(jù)說只有天上有。我有個鄰居,中年婦人,叫月桂。她上面有六個哥哥,她娘想添個“小棉襖”,到了第七胎她才降生,取名月桂。其實(shí)這名就是暗指“難得的寶貝”。
桂有樹中第一流的美稱,李清照的《鷓鴣天》中有這樣的句子: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留香。何需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確不假,中國自古有折桂之說,擔(dān)篋負(fù)笈,遠(yuǎn)走京鄉(xiāng),若能登科,即稱折桂。以折桂喻金榜題名,可見桂之貴。
桂一直有仙樹之說,月亮里有桂樹。而且是高五百丈的桂樹,隨伐即合。桂雖是高貴的仙樹,但在月宮里卻是寂寞的,因?yàn)橹淮艘豢?。難怪幽默的白居易曾在酒后玩笑嫦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我喜歡桂花,愛屋及烏,讀詩詞和賞國畫時,也特別留心桂花。我喜歡朱淑真的《秋夜?fàn)壳椤?,不寫桂花,但見桂香。彈壓西風(fēng)擅眾芳,十分秋色為誰忙。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我喜歡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似寫桂花,實(shí)寫思緒。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明月人望盡,不知秋思落誰家?
我也喜歡繪畫中的桂花。白陽山人陳淳的桂花,是霧中的桂花,濕漉漉的,繁英細(xì)簇;青藤道士徐渭的桂花,是風(fēng)中的桂花,燦爛爛的,滿紙金黃。任伯年的桂花,是充滿天分和才氣的桂花;吳昌碩的桂花,是一叢叢飽滿金粟刻在潔白的宣紙上。當(dāng)然,我也愛汪曾祺老師的桂花,率真的文人情懷,散淡的名士風(fēng)度,全洇潤在紙上。我曾在文友家見過一張,彩墨出枝,濃綠桂葉,赭石蘸著藤黃在枝葉間率性而點(diǎn),濃濃淡淡,疏疏密密,相得益彰。亭亭巖下桂,歲晚獨(dú)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diǎn)黃。畫與詩真是珠聯(lián)璧合。那張畫鑲在黃檀木的鏡框里,掛在書房,一如老師的人品與道德,金黃燦爛,四季芬芳。
我也有一株桂花,種植在老宅小院的水井旁,那是我們家落難時父親親手栽下。那時母親被抓去批斗,回來后成了瘋?cè)?,我們?nèi)蚁萑肜Ь常钜阎恋拙€。父親蹲下身子把我抱在大腿上:孩子,你記住,做人要像桂花那樣,只要不死不垮,永遠(yuǎn)都要綠盈盈的,永遠(yuǎn)都要把活力和朝氣晾在別人的眼里。人要學(xué)會頂住一切壓力,門牙掉了,咽下去。
父親的那株桂花,年年都開花,它是我們家在受難的歲月里最重要的朋友。許多年過去了,父親已經(jīng)老了,兩鬢斑白,兩眼昏花,而那株桂花卻依然是那么年輕、碩壯,依然綠葉紛紛,光彩照人。有時候我也會帶著兒子回家,給他講爺爺和奶奶以及我們?nèi)以鯓訉⒛ルy扛在肩上。有時,我也會告誡孩子,像當(dāng)年父親告誡我一樣:做人永遠(yuǎn)都要綠盈盈的,無論有沒有花朵,永遠(yuǎn)都要呈現(xiàn)出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