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群
(武漢體育學院期刊社,湖北武漢 430079)
我國體育科技期刊國際化的思考與探索
李愛群
(武漢體育學院期刊社,湖北武漢 430079)
國際化是我國體育科技期刊的發(fā)展趨勢之一。在我國期刊國際化提出了10多年后的今天,我國部分優(yōu)秀體育科研成果得到國際關注,已形成了一支具備國際水平的審稿專家、作者隊伍,體育期刊及編輯在編校規(guī)范、期刊數字化、網絡化等技術支撐方面具備了一些條件,可以嘗試與國際出版集團合作,將中國的優(yōu)秀體育科學成果推介到國際化的平臺上,爭取刊物被更多的國際著名檢索系統(tǒng)收錄,提高我國體育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顯示度和學術影響力。
體育科技期刊;期刊國際化;英文版;學術影響力;國際顯示度;網絡化
科技期刊傳播形式的日益標準化促進了期刊編輯的規(guī)范化,傳播媒體的多樣化,則形成了印刷版、數字化、網絡化共存的格局,而隨著傳播范圍的逐步擴大,期刊的國際化問題也被提上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日程。在我國,期刊國際化這一議題自上世紀末提出以來,10余年間,從科技期刊的國際化進程來看,目前,我國被EI收錄的期刊有183種[1],被SCI、SSCI、A&HCI等國際文獻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期刊已達到126種,但都無1種體育學期刊入選。而從體育期刊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來看,目前SCI收錄的體育學期刊共79種(其中有影響因子的共72種),涉及到的國家和地區(qū)共有18個,中國僅有香港地區(qū)1份期刊入選!我國一部分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論文流失,投向了SCI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期刊。一方面,北京奧運會上,我國取得了輝煌的體育成績,由此,我國宏觀的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也提出我們要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另一方面,我國大陸主辦的40多種體育科技期刊經過50多年(創(chuàng)刊時間最早的)的辦刊實踐,影響因子穩(wěn)步提升,其中一部分優(yōu)秀期刊已不局限于數量有限的權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國內縱向競爭,部分主編已具備國際化的辦刊視野,進行橫向的比較。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所處的內外部環(huán)境,要求體育科技期刊承擔起國際化的歷史使命。從期刊自身來看,在我國期刊國際化提出了將近10年后的今天,體育期刊(編輯)已經在心理上、編校規(guī)范、技術支撐(期刊數字化、網絡化)等方面做好了準備,可以嘗試辦英文版,將中國的體育科學成果推介到國際化的平臺上。
雖然期刊國際化的口號已經提出了10多年,但囿于我國科學技術的整體發(fā)展水平以及期刊中文語種的使用,我國科技期刊的讀者群主要限于國內科研人員交流,因此,期刊國際化更多的是一個奮斗目標,國內期刊界對于其內涵并沒有真正地領會和理解。通過對國際上優(yōu)秀期刊的特征研究發(fā)現,國際化的期刊在作者隊伍、審稿專家、稿件來源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國際化特征,在基本的期刊出版標準、編輯內容、學術影響力等方面都具有一些共性,如表1。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要參照國際化期刊具備的以下共性特征,在提高刊物學術質量的基礎上,努力走向世界。
我國已有一部分體育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發(fā)表在SCI收錄的期刊上,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我國的體育科研成果和水平,也為我國體育期刊的國際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每年一屆的泛亞洲體育科學大會等國際會議收錄編輯的論文集,也被ISTP(現更名為CPCI)數據庫收錄。據研究,SCI在1995-2001年間共收錄我國作者體育科技論文35篇,SSCI在1975-2001年間共收錄我國作者體育科技論文49篇。1998年我國科技論文被SCI收錄的篇數達到19838篇,體育科學所占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提高我國體育科學的研究水平任務還相當艱巨[2]。但近年來,雖然沒有權威的統(tǒng)計結果,但各高校及科研院所都將發(fā)表SCI或EI論文作為科研業(yè)績統(tǒng)計并納入科研激勵,極大地刺激了科研人員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積極性。體育科研人員也重點從體育工程學、運動訓練學及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yè)方向突破,其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也得到了SCI、EI收錄期刊的關注。
表1 國際化期刊具備的共性特征與標準
目前 ,我國被 SCI、SSCI、A&HCI等國際文獻檢索系統(tǒng)收錄的期刊已達到126種,雖然學科不同,但它們的收錄經驗仍可供體育期刊借鑒。如由四川大學主辦的《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辦的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地球科學)、武漢理工大學主辦的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武漢理工大學學報》(材料科學版)等。在體育學期刊方面,被SCI收錄的由香港浸會大學創(chuàng)辦的Journal of Exercise and Fitness(鍛煉與健身)雜志,其走向國際化并且申請SCI收錄的模式可供借鑒,以提高效率,少走彎路。
隨著體育科研人員出國留學與交流的增多,目前,我國已有一部分科研實力強的體育學者參與了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工作,并已融入到本學科的主流研究領域。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及我國體育科技期刊的編委、作者中,有一部分科研實力強并且英文好的專家,有一部分已經發(fā)表過多篇SCI論文,他們可以自己或者引薦國外的朋友為雜志撰稿、寫評論文章,形成一支相對比較固定的作者隊伍。
期刊的數字化、網絡化是國際化的主要特征[3],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為期刊的國際化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我國體育科技期刊大部分都已建立起獨立的在線投稿審稿系統(tǒng),可實現全世界范圍內的在線投稿及審稿,這也為國外的作者投稿及專家審稿提供了可能。
實現期刊的國際化,首先必須是國內的優(yōu)秀期刊、精品期刊。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需要逐步辦成幾份有國際影響的國際性學術期刊,進行國際交流,融入國際學術界。但是,要求40多種體育科技期刊都做到這一點,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期刊的定位很重要[4]。一部分體育科技期刊在創(chuàng)辦國際化期刊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可定位為國內科技交流的載體,而少數優(yōu)秀期刊可嘗試進入國際科技交流的舞臺。體育科技期刊可考慮新申請一個英文版刊號(非常稀缺資源),或是從中選擇一種中文版期刊進入國際,這樣可保留刊物現有的作者、讀者隊伍和影響力,作為國際化的先驅。
我國出版的在國際上具有高顯示度的科技期刊,既有中文版的,也有英文版的。英文版期刊是最快的國際化途徑,也是大多數中國期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被收錄的路徑選擇??紤]到國內體育科研人員的總體英文水平,如果短時期內沒有一支高水平的英文作者隊伍,也可考慮辦中英文(多語種)期刊作為過渡,再逐步實現全英文語種期刊。
期刊國際化,首先要實現期刊編輯的國際化。國際通行的期刊編輯規(guī)范是由美國心理學會編輯的APA格式(最新第6版),這是為尊重知識產權及作者的著作權而編制的論文寫作格式,對于縮寫、參考文獻的著錄、文題和章節(jié)名稱、刊名和出版信息等有具體的規(guī)定。目前,已有臺灣出版的第5版中譯本可供我國體育科技期刊編輯參考借鑒。
據了解,目前國際化期刊的發(fā)文類型主要有3種:評論性(reviews),原創(chuàng)性(oringinal articles),案例分析(case study)。3種類型論文比例適中,保持平衡。另外,在研究方法方面,也要適應國際科學研究規(guī)則。如在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研究中,要求對被試人身權利的保護,研究者要對實驗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予以說明,并提供實驗志愿者簽訂的協(xié)議書。期刊的國際化,另一方面表現為期刊出版的國際化。編委會和審稿專家的國際化,體現的是不同國家編委、學術論文在國際上的不同認可度。香港浸會大學創(chuàng)辦的Journal of Exercise and Fitness雜志,期刊編委中的2/3成員由外籍人士構成,他們是學科專家,負責審稿,但一般是無償的,而審稿專家也都將此作為一種榮譽。論文作者的國際化、稿源國際化,表明世界范圍內的作者對期刊的肯定。中外作者的比例也要適中,外國作者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占5%以下的為不良,居于5%-30%為宜。國際化期刊的投稿作者大多是跨地區(qū)、跨國界、國際合作的,多國籍的作者群的學術論文高度代表了現今研究領域中的熱點所在,所以選刊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爭取期刊被國外重要檢索系統(tǒng)收錄,這也體現出期刊在國外及境外的影響力。此外,中國的“海外兵團”也是一支穩(wěn)定的作者隊伍,他們自己或者有合作項目的外國同行,都可以成為期刊長期的作者、讀者隊伍。
在期刊經營理念方面,在短期內英文編輯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可借鑒成都《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和香港Journal of Exercise and Fitness雜志的辦刊運行模式,與熟悉精通SCI收錄規(guī)則的荷蘭的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合作,請他們在編校、發(fā)行等方面給予協(xié)助和指導,以加快進入國際范圍內研究人員和讀者的視野,并盡快縮短加入SCI的時間表,并可通過發(fā)行擴大期刊在全球的影響。此外,期刊可加入國際DOI系統(tǒng)[5],實現全球的開放存取,擴大期刊在國際上的顯示度。
目前 ,除 EI、SCI、SSCI、A&HCI外 ,還有 CA、MEDLINE、INSPEC、Mathsci等其他著名的專業(yè)性數據庫。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要加速國際化的進程,就要努力爭取被更多的國際著名檢索數據庫收錄。目前,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中,已有《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被CA(美國的化學文摘)數據庫收錄,《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天津體育學院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西安體育學院學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網站:體育索引》(CSA:PEI)收錄,《體育學刊》被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武漢體育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被俄羅斯《文摘雜志》(AJ,VINITI)收錄,《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廣州體育學院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山東體育學院學報》被加拿大國際體育文獻數據庫收錄。此外,體育期刊可通過創(chuàng)辦“體育工程學”欄目形成競爭優(yōu)勢,爭取進入 EI(工程索引)等國際檢索系統(tǒng),提高我國體育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顯示度,繼而逐步爭取被 SCI、SSCI、A&HCI等數據庫收錄。
在走向世界的初始階段,期刊主編和編輯隊伍要有全球化的辦刊思維,要下決心從提高刊物質量和水平著手,確立期刊國際化的奮斗目標,制訂期刊走向國際化的日程表,從國際化稿件的組織、審稿制度的完善、網絡化的在線投稿審稿系統(tǒng)的建立、編輯人員業(yè)務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做好準備。在期刊國際化的發(fā)展階段,要有完善的數字出版網絡平臺,借助國外出版集團實現聯合出版,凝聚國際領域的期刊出版人才(國際編委、外聘國際特約主編、精通英文與編輯業(yè)務的編輯),爭取進入國際知名檢索系統(tǒng)。在期刊國際化的成熟階段,期刊基本上理順了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適應了國際化的出版環(huán)境,獲得了世界范圍內讀者群的關注,學術影響力大大提升。
在出版國際化進程中,國際出版集團的進入占領了大塊的份額,而我國期刊在沖擊、融合過程中促進了國際化的進程。對于期刊的國際化在操作層面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國的體育科技期刊要結合辦刊的實際情況,如英文刊刊號的申請,經費投入,國際化編委會的組建,高質量稿件的組約,英文編輯力量的充實,語言培訓等,將期刊國際化的計劃提上議事日程。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一方面將我國高質量的體育學術研究成果推介出去,另一方面,邀請國際專家、作者合作辦刊。我國的體育界對于創(chuàng)新性體育科研成果的需求,不再是單純地接受國外的最新成果,同時,還表達了強烈的輸出愿望,希冀通過體育科技期刊這種媒介與載體,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而我國體育科技期刊也才能在我國實現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跨越中發(fā)揮科技傳播的重大作用。
[1]Ei中文期刊 2011最新版.http://wenku.baidu.com/view/9e2e4985b9d528ea81c 77963.html
[2]劉文娟,王會寨,盧石.SCI、SSCI收錄我國體育科技論文的統(tǒng)計與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4):37-38.
[3]萬玉立,張林東,尹廉,等.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化道路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10(24):171.
[4]肖宏.關于中國科技期刊辦刊層次與發(fā)展模式的思考[J].中國科學基金,2010(3):166.
[5]喻偉.科技期刊國際化問題思考與探索[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3(4):24-25.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Sports Journals
Li Aiqun
(Editorial Department,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430079,Hubei,China)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ese sports journals.In China,jour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was first proposed over a decade ago.Currently,part of excellent Chines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es have been widely ackowledged worldwide,which results in a group of expert reviewers and authors at international level.Sports journals and their editors,with the aid of good editing quality,digital and internet publication,can endeavor to cooperate with some of the famou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groups to introduce excellent Chinese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es to the world and thus make Chinese sports journals visible and improve their academic impact.
sports journals;journal internalization;English version;academic impact;international visibility;internet publication
G255.2
A
1672-1365(2011)02-0001-03
2011-03-01;
2011-03-20
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體育學術期刊在我國建設體育強國中的作用研究”子課題“國外體育學術期刊發(fā)展狀況研究”(1642SS11050)。
李愛群(1974-),女,湖北荊門人,博士,編輯,研究方向:體育科技期刊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