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婷婷,胡明,蔣學華
(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成都市610041)
我國藥品價格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陶婷婷*,胡明,蔣學華#
(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成都市610041)
目的:為促進藥品價格領域研究的發(fā)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通過對相關資料的總結歸納以及內容分析,探討目前我國在藥品價格領域的研究概況。結果與結論:目前相關文獻的研究工作雖為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許多依據及先進經驗,但在研究方法、廣度及深度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藥品價格;文獻分析;研究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醫(yī)療費用負擔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而影響醫(yī)藥費用的關鍵因素——藥品價格,也就成為了社會關心的焦點。因此,關于探討如何合理制定和管理藥品價格以及評價已有藥品價格政策等方面,成為了當前衛(wèi)生事業(yè)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采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對近年有關藥品價格研究的文獻進行歸納與分析,總結目前國內相關研究的熱點及不足之處,為促進藥品價格領域研究的發(fā)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采用“藥品價格”、“藥品費用”關鍵詞,通過對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和維普中文科技期刊2001-2009年數據庫進行主題檢索。經閱讀題目和摘要,剔除未對“藥品價格”、“藥品費用”相關內容進行明確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研究內容重復的以及僅為報道、轉載等文章后,將篩選的文獻進行內容分類與歸納。
文獻研究顯示,當前關于我國藥品價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問題:(1)導致“藥價虛高”的原因探討;(2)對我國藥品價格現(xiàn)行政策的分析與評價;(3)外國藥品定價模式以及控價手段的介紹;(4)藥品價格相關的定量研究;(5)完善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的建議與措施。這些研究工作為發(fā)展和完善我國藥品價格領域的運作機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和經驗。
2.1 “藥價虛高”的原因探討
相當數量的文獻[1~7]定性探討了造成我國“藥價虛高”的原因,研究者從三個方面探討了藥價虛高的成因,代表觀點歸納詳見表1。
表1“藥價虛高”成因分析Tab 1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inflated medicine price
2.2 關于我國藥品價格相關政策的效用分析
很多文獻[2,8~25]對我國藥品價格相關政策,如藥品定價制度、醫(yī)療機構價格加成制度等進行了效用分析。在探討我國現(xiàn)行藥品價格相關政策的文獻中,很多研究者都把矛頭指向了醫(yī)院藥品加成政策。由于醫(yī)院中的藥品零售份額占到了我國藥品零售份額的80%,因此醫(yī)院對藥品的加價使得整個藥品市場中的藥價偏高。在分析降價政策的實施效果時,根據查閱到的文獻來看,研究者的關注點主要放在該政策實施后醫(yī)療機構中相關藥品使用量的變化情況,以及對醫(yī)療機構經營狀況的影響兩個方面,而針對該政策減輕消費者的醫(yī)藥費用負擔方面僅進行了簡單的評價。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實施數年來,對藥品價格上漲的抑制不僅并未體現(xiàn)出來,并且該政策可能還會導致商業(yè)賄賂行為,因而國內“要求國家考慮取消現(xiàn)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呼聲很高。我國藥品價格相關政策的效用分析各類觀點歸納詳見表2。
2.3 國外藥品定價模式以及控價手段的簡介
除提出我國藥品價格管理問題及政策效用外,很多學者研究了國外藥品定價模式以及控價手段,來探尋我國可以學習借鑒的經驗。
關于各國具體定價政策方面,多位研究者[26~29]通過介紹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所采用的5種不同的藥品定價體系(自由定價體系、利潤控制最高限價定價體系、強制價格管制定價體系、參考價格體系、經濟學評價體系)以及政府補償制度,比較分析其利弊,為我國的藥品定價制度改革提供參考。吳晶等[30]以宏觀的視角綜合分析了國際藥品價格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剖析價格制定過程中的難點,探討國家間價格影響的因素,為我國新藥價格的制定及管理提供了若干可行性建議。
關于各國藥品價格管理政策方面,黃冬梅等[31]對歐盟各成員國的藥品費用控制政策進行了分類和詳細的分析,并剖析了政策決策過程中各種利益集團及其對決策過程的影響,為學習和理解藥品價格的制定和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劉寶[32]介紹了加拿大藥品價格和藥品費用管理的基本制度,并分別深入地對專利藥和非專利藥價格的管理進行了討論。武瑞雪等[33]分析了瑞典專利藥品價格管理的政策及其實施效果,為我國在專利藥價格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些經驗啟示。吳晶等[34]闡述和分析芬蘭的藥品價格控制措施、報銷管理機制,提出我國可借鑒的措施包括強制提交藥物經濟學證據,實施參考價格體系等。
關于國外“醫(yī)?!敝贫扰c藥品價格管理的關系方面,胡善聯(lián)等[35]從藥品分類補償的角度入手,闡述了意大利、比利時、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泰國等9個國家及地區(qū)的相關政策及舉措,提出我國可借鑒的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通行做法。例如:不將非處方藥品列入藥品報銷目錄范圍;控制藥品費用應從控制價格、補償比例和藥品用量三個方面同時著手等等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2.4 有關構成藥品價格的定量研究
2.4.1 利用經濟學原理研究藥品價格 文獻研究顯示,目前國內開展的有關藥品價格的研究較多,但利用經濟學原理的定量化研究工作相對涉及較少。王國華[36]從我國藥品價格管理實踐出發(fā),探討了開展藥品定價量化指標研究的必要性,并針對藥品定價辦法量化指標體系的構建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議。在我國藥品價格定量指標體系研究的相關課題方面,較為突出的還有由張仁偉等[37~40]與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合作進行的有關我國藥品價格問題的系列研究。該研究工作較為全面地調查、收集了有關我國藥品流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大量基礎性數據,為藥品價格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據。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利用統(tǒng)計數據系統(tǒng)分析了我國20世紀90年代藥品費用的增長速度,以及藥品費用占醫(yī)療費用中的比例變化;通過調查多個制藥廠家及藥品批發(fā)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基本情況,研究藥品生產企業(yè)與批發(fā)企業(yè)的生產成本、毛利潤以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多家藥品批發(fā)公司、醫(yī)院的藥品購銷價格,分析藥品流通領域的獲利水平及藥品的利潤空間。這不僅為藥品價格管理部門及生產、流通和使用部門提供了決策的信息,而且開創(chuàng)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藥品定量研究方法的先河,為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科學基礎。在藥品定價方法方面,趙曉莉等[41]提出了利用規(guī)制經濟學中的價格上限和投資回報率規(guī)則模型構建藥品價格的規(guī)制數學模型。該模型將藥品價格與生產成本、臨床成本、療效以及通貨膨脹水平和企業(yè)生產效率的變化等多方面因素有機聯(lián)系起來,能夠使藥品定價更科學、公正。
2.4.2 藥品價格的比較研究 研究者期望通過藥品價格的比較研究,來反映我國藥品價格的真實水平以及發(fā)現(xiàn)我國目前的藥品流通市場存在的各項問題,進一步從這些問題出發(fā)探尋藥品價格管理改革的方向。各類藥品價格比較研究詳見表3。
表2 我國藥品價格相關政策的效用分析Tab 2 Effect analysis of related policy of medicine price in China
表3 藥品價格比較研究Tab 3 Comparative study of medicine price
2.4.3 藥物經濟學理論在藥品定價和管理中的應用 我國現(xiàn)行的藥品定價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如制藥企業(yè)虛報生產成本、定價過程中忽略對藥品效用的評價,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研究者提出運用藥物經濟學手段來探討藥品真實的使用價值,從而完善藥品價格的制定和管理。孫利華等[47]介紹了如何從藥物治療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兩個方面來綜合考慮藥品的成本和功能,科學地評價藥品的經濟性。其中,著重簡述了成本-效果分析法、增量分析法等經濟學工具。在此基礎上,孫利華等[48]進一步探討了如何根據設定的藥品基準價格,并結合其經濟性來制定新藥價格;介紹了將藥物經濟學的評價結果運用于藥品價格管理的方法。陶立波等[49]、彭六保等[50]采用理論推導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藥物經濟學評價在藥品(新藥)定價中的應用和操作方法做了一些探討。燕蘭英等[51]簡述了利用藥物經濟學理論,在控制醫(yī)療藥品費用過度增長方面的應用前景。如:可以指導新藥的研發(fā)生產;制定出公費醫(yī)療報銷范圍;規(guī)范醫(yī)師用藥;幫助患者正確選擇藥品等。
由于我國藥物經濟學尚屬于起步階段,應用并不廣泛,因此研究者將藥物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引入藥品價格的制定和管理中,對于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管理水平的科學性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5 完善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的建議與措施
2.5.1 完善現(xiàn)行的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的建設 利用醫(yī)院應將藥品銷售獨立核算、合理調整醫(yī)療收入比例等具體的整治方案,糾正醫(yī)療機構“以藥養(yǎng)醫(yī)”的行為[4];也應將控制價格-合理補償-合理用藥三者配套結合,通過“三醫(yī)(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醫(yī)療保險制度和醫(yī)藥流通體制)聯(lián)動”改革,利用循證決策來指導政策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實際的和可操作性的藥品改革政策,徹底切斷醫(yī)與藥之間的直接聯(lián)系[24]。
2.5.2 完善政府藥品定價機制 藥品價格制定過程中引入藥物經濟學的評價手段,將價格制定的方法由按成本定價轉向按藥品“價效比”定價;研究制定藥品比價系數體系、藥品治療費用比較定價體系、藥品優(yōu)質優(yōu)價的評價體系等科學的定價方法;同時還提出了規(guī)范和完善藥品定價程序、監(jiān)測體系建設等多條合理化建議[5,8]。
2.5.3 加強政府的監(jiān)管力度 從健全藥品價格市場監(jiān)測體系、完善招投標體系和加強政府相關部門對藥價形成機制的管理等多個方面來提高政府監(jiān)管的科學性和全面性[1,4]。
2.5.4 推進藥品流通體制的改革 國家應提高藥品經營企業(yè)的準入標準,實行分級管理,完善GSP規(guī)范,從而提高藥品經營企業(yè)的集中度,改善目前的流通領域混亂的局面[5]。
2.5.5 在現(xiàn)行的藥品市場中引入更多的競爭元素 放開處方藥零售權,允許社會零售藥店銷售處方藥;醫(yī)療機構藥房應向社會零售藥店一樣明碼實價售藥。這樣一來,患者可以通過價格的比較來選擇購藥地點,使社會零售藥店和醫(yī)療機構藥房直接競爭[3]。
綜上所述,以上的研究工作為我國藥品價格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許多依據及先進經驗,也為藥品價格管理部門決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但從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研究的廣度、深度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3.1 方法學方面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相關的研究工作僅僅局限于對當前的情況進行分析,根據研究者的理解談想法和建議;或者介紹國外藥品價格的制定和管理模式,總結出我國可以借鑒的經驗。研究的內容很廣泛,但深度不夠。對于以后的研究工作來說,應考慮采用更為科學的研究手段(如:調查研究、實地研究等),通過掌握各種具有說服力的基礎性資料、數據,應用相關的經濟學和管理學理論對藥品價格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發(fā)現(xiàn)導致“藥價虛高”的各方面根源。同時,國內應建立起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系統(tǒng)化的藥品價格、藥品費用的反饋機制來客觀、及時反映藥品價格和費用的水平和變化,從而評價各項控價政策的實施效果,及時調整改革思路。
3.2 對國外經驗介紹面較窄
關于國外藥品價格制定和管理相關內容的介紹,大多數文獻集中在對發(fā)達國家的情況進行闡述,而忽略了對與我國發(fā)展水平相當的發(fā)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成功經驗的介紹。藥品價格相關政策的制定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很密切的關系。發(fā)達國家經濟實力強,有很完善的醫(yī)療保障體系,同我國的國情相差較遠。學習發(fā)達國家的相關先進經驗是十分有意義的,但研究在控制藥品費用方面做得較好的發(fā)展中國家(南非、印度等)的成功經驗可能對于我國更有實用價值。
在進行藥品價格國際間比較時,研究內容皆集中在將我國藥價與其他發(fā)達國家相比較。由于發(fā)達國家與我國的消費水平差異較大,因此評價我國藥價在國際上所處水平時,還應考慮與相近發(fā)達程度國家進行橫向比較,全面掌握各項信息。同時,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間經濟發(fā)展程度參差不齊,進行不同經濟發(fā)展地區(qū)之間的價格比較,也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國藥品價格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控制藥價的出路。而以上的這些研究工作在現(xiàn)有的文獻中并沒有涉及,有待研究者進一步的深入探討。
3.3 改革建議的對象較單一
針對我國藥品價格領域的問題,大多數研究者提出的各項建議總是集中在對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方面,而往往忽視了市場能夠起到的調節(jié)和控制藥價的作用。藥品雖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其市場規(guī)律區(qū)別于其他一般商品,但這并不代表著市場在整個藥品流通過程中不起作用。政府對藥品價格的控價和降價的強制措施,雖在短期內有一定作用,但長期來看,可能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通過對醫(yī)藥體制及市場的相關改革,營造出一個和諧、有序的,具有一定市場競爭的醫(yī)療藥品市場,將藥品價格問題更多的回歸市場,使得藥品價格在良性的市場競爭下自然得到控制和調節(jié),是我國藥品定價、控價改革目前缺少的思路。
3.4 研究工作沒有與消費者經濟水平相聯(lián)系
研究者的重點往往就僅集中于藥品價格本身,而并沒有把研究的廣度放寬,如從支付方的角度來進行藥品費用方面的探討。大多數研究工作缺失消費者最終獲得藥品時所實際支付的費用,以及他們對于該費用的承擔能力的分析。而解決消費者對藥品的可獲得性及可負擔性的問題是進行藥品價格研究的最終目的,也是研究工作的出發(fā)點。故在進行藥品價格研究工作時,不應只孤立地考慮藥品價格本身,還應與民眾的消費水平和經濟負擔能力綜合地分析考慮,從多角度評價藥品價格對民眾醫(yī)療負擔的影響。
綜上所述,藥品價格領域目前是我國各領域學者研究的熱點社會問題。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推進我國藥品價格領域的改進和完善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建立一套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藥品價格研究方法,更廣泛地開拓研究思路,努力探尋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出路也是擺在廣大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1] 溫曉帆.淺析藥品價格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27(6):40.
[2] 陳文玲.藥品價格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何在[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25(1):15.
[3] 朱恒鵬.醫(yī)療體制弊端與藥品定價扭曲[J].中國社會科學,2007,28(4):89.
[4] 鄧晨珂.藥價虛高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研究[J].藥品評價,2006,3(2):94.
[5] 孔祥金.藥品價格虛高的市場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07,28(6):16.
[6] 劉 華.對藥品價格虛高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6,9(4):151.
[7] 吳 晶.中國藥品價格問題的癥結[J].中國處方藥,2007,69(12):38.
[8] 付 昕,袁曉晶.對完善我國藥品定價制度的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27(7):34.
[9] 韓 晟,朱明蕾,史錄文.對《藥品差比價規(guī)則》的綜合評價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雜志,2009,(3):27.
[10] 傅書勇,孫淑軍.現(xiàn)階段我國藥品政府定價失靈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J].中國藥房,2008,19(4):241.
[11] 王克春,閆 紅.順加作價改革評價及完善對策建議[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5,25(5):19.
[12] 張 默,卞 鷹.我國醫(yī)院藥品價格加成政策的歷史回顧及其影響[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7,23(7):465.
[13] 柳 萍,季樹忠.順加作價政策對藥品價格和患者負擔的作用[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5,25(5):13.
[14] 王吉善,常 明,李喜西,等.7省市12所醫(yī)院藥品使用情況調查[J].中國醫(yī)院,2007,11(4):23.
[15] 陳 彪.22種抗生素降價前后用量分析[J].醫(yī)學信息,2007,20(6):991.
[16] 文柳靜.藥品降價對我院腫瘤患者抗微生物藥利用的影響[J].中國藥房,2008,19(14):1 053.
[17] 李天平,張
,李 健,等.價格因素對醫(yī)院藥品使用的影響[J].中國藥房,2009,20(1):4.
[18] 徐新海,李美秀.藥品降價政策對醫(yī)院經營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經濟,2007,26(5):63.
[19] 楊芬芳,鄭燕娜.醫(yī)院執(zhí)行藥品降價政策后的運行狀況分析[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5,22(8):55.
[20] 劉佐仁,何觀炎.藥品降價效果分析研究[J].中國藥業(yè),2006,15(13):51.
[21] 鄭燕娜,趙懷峰.對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政策的實施效果探討與建議[J].中國醫(yī)院,2007,11(7):23.
[22] 任彥孔,王樹芹.對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理性思考[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7,24(5):39.
[23] 張曉蘭.中醫(yī)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缺失與完善研究[J].中國市場,2007,14(8):119.
[24] 胡善聯(lián).政府干預和市場機制在降低中國藥品價格中的作用[J].上海醫(yī)藥,2003,24(12):533.
[25] 楊 悅,蔣志剛.我國現(xiàn)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藥房,2008,19(19):1 449.
[26] 王娟娟,葉 露.藥品定價體系探討[J].衛(wèi)生經濟研究,2004,21(7):10.
[27] 許進標,張新平.部分發(fā)達國家藥品價格管制政策比較及啟示[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5,22(3):114.
[28] 劉 昕,史錄文.日本藥品價格管理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23):1 993.
[29] 張子蔚,常 峰,邵 容.歐洲主要國家藥品定價和補償制度的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藥技術經濟與管理,2008,2(6):83.
[30] 吳 晶,李劍青,黃泰康.國際藥品定價理論與實踐對我國藥品定價的啟示[J].中國藥房,2007,18(7):487.
[31] 黃冬梅,胡善菊,李國鴻.歐盟藥品政策改革評價[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經濟分冊,2006,23(1):29.
[32] 劉 寶.加拿大藥品費用及藥品價格管理介紹[J].中國藥房,2009,20(4):244.
[33] 武瑞雪,葉 露.瑞典專利藥價格管理政策的經驗啟示[J].中國藥房,2009,20(1):10.
[34] 吳 晶,黃泰康.芬蘭的藥品定價和報銷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藥房,2007,18(14):1 044.
[35] 胡善聯(lián),陳 文,張崖冰,等.藥品分類補償的他國及地區(qū)經驗[J].中國藥房,2005,16(5):355.
[36] 王國華.藥品定價量化指標研究的價值分析及若干原則建議[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7,27(6):36.
[37] 張仁偉,胡善聯(lián),張崖冰.藥品價格問題的研究概述[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11):646.
[38] 張仁偉,胡善聯(lián),張崖冰.中國藥品費用增長情況分析[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11):648.
[39] 張仁偉,胡善聯(lián),張崖冰.藥品價格變化與生產成本利潤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11):651.
[40] 張仁偉,胡善聯(lián),張崖冰.藥品流通環(huán)節(jié)利潤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2,18(11):654.
[41] 趙曉莉,梁 艷.中國藥品價格規(guī)制模型研究[J].科學與管理,2007,27(1):20.
[42] 姜思通,郝曉佳,王路寧.不同銷售終端的118種藥品售價調查及差率分析[J].中國藥業(yè),2007,16(1):41.
[43] 徐小薇,李大魁,張繼春.中國與歐美亞7國和地區(qū)部分藥品價格調查[J].中國藥房,1999,10(5):198.
[44] 張仁偉,胡善聯(lián),孫 瑾.上海市用藥基本狀況及與美國藥品價格比較[J].中國衛(wèi)生經濟,2001,20(12):24.
[45] 葉 露,胡善聯(lián),Margaret E,等.上海市藥品價格水平實證研究[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08,11(5):238.
[46] 趙必仰.國際藥品平均價格水平比較的方法學初探[J].價格月刊,2008,7(374):41.
[47] 孫利華,田雪瑩.利用藥物經濟學指導藥品定價——完善藥品定價方法[J].中國藥房,2004,15(9):545.
[48] 孫利華,田雪瑩.利用藥物經濟學指導藥品定價——對經濟性不同的藥品區(qū)別定價及有效管理[J].中國藥房,2004,15(10):609.
[49] 陶立波,楊 莉.藥物經濟學評價在藥品定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6,17(1):31.
[50] 彭六保,崔 巍.以藥物經濟學原理為指導制定藥品價格[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7,27(1):88.
[51] 燕蘭英,李 麗.藥物經濟學在藥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J].江蘇藥學與臨床研究,2004,12(6):56.
Analysis of Research Situation of Medicine Price in China
TAO Ting-ting,HU Ming,JIANG Xue-hua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medicine prices in China,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METHODS:By literatures study,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medicine price in China.RESULTS&CONCLUSION:The current research works have provided a sound basis and many advanced experiences for medicine price reform,but there are shortcoming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research method,scope and depth.
Medicine price;Literature analysis;Research situation
R95
C
1001-0408(2011)20-1850-05
2010-11-03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