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西起甘肅臨潭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jīng)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最終融入河南。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shù)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是黃河與長江的天然分水嶺,動植物資源和人文資源異常豐富。她像一面橫貫中國東西的巨大屏障,巍峨雄渾,氣貫中原,將整個中國分為南北兩半。
《大秦嶺》第一集便對秦嶺追根溯源,探索秦嶺的來歷,展現(xiàn)中華農(nóng)業(yè)文明的第一個高峰。第二集展現(xiàn)漢王朝奠定了中國遼闊的版圖,并且沿著一條條秦嶺古道,造紙術(shù)等中華文明更是穿越千年時空影響后世。第三集展現(xiàn)佛教在中國的興盛及偉大的唐王朝。第四集展現(xiàn)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偉大地位。第五集展現(xiàn)從秦嶺發(fā)源的河流護佑了中國十三個封建王朝,又承載起“南水北調(diào)”的歷史使命,影響中國未來。第六集展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在秦嶺深處得到最好的彰顯。第七集以熊貓為代表,展現(xiàn)了秦嶺密林深處的中國珍稀動物資源。第八集通過李白的《蜀道難》、白居易的《長恨歌》、王維的《輞川圖》,歷代才子或雄渾、奔放,或淡雅、內(nèi)斂的文藝作品書寫了自己對秦嶺山水的感悟。
《大秦嶺》第八集有一句話總結(jié)到:“秦嶺無言,只是默默的守護著胸懷里的萬千生靈?!比撕推渌锓N一樣,都是秦嶺胸懷里的萬千生靈?!洞笄貛X》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秦嶺。
秦嶺初誕,天地一片混沌。在這片土地上,嶄新的生命正在孕育生發(fā),一個無限奇跡萌發(fā)的時代即將到來。秦嶺,縱使世人有萬般猜測,也難以追蹤它神秘渺遠的足跡。的確,秦嶺的自然美輕紗薄霧,如仙如夢;它沾染了水的鐘靈毓秀,倚仗了重重山巒的巍峨,甚至山崖石壁間每一寸縫隙,都有輕輕的生命的喘息聲。它神秘,因為有與現(xiàn)實最遙遠的距離;它珍貴,因為它隱匿了來自塵世的無數(shù)足跡。秦嶺動植物資源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據(jù)統(tǒng)計秦嶺有獸類動物100多種,鳥類動物338種,其中不乏中國的國寶大熊貓和朱鹮。秦嶺屬于南北方植物交匯地帶,加上苔蘚,蕨類等,各種植物總數(shù)超過3800多種,星葉草、獨葉草、銀杏、珙桐就是她們中的代表。這些使我們覺得好像秦嶺山里藏匿了一部世代書寫的撼世奇書“紅樓夢”,它內(nèi)容的廣闊如星漢般燦爛,如星斗般搖曳閃爍。
秦嶺無限的自然神韻壯闊了這片土地的胸懷,就連樹影,石縫,崖間,潤澤的泥土里都包裹著陳釀的智慧,一字深,道不盡秦嶺收錄的善思靜觀;一字大,說不完秦嶺萬事萬物融于天地之間的豐腴;一字寬,又拘謹了這片土地延伸的力量;它賦予了每個紛至沓來的文人墨客以靈感,用自然之美撼動了才子佳人無限詩懷卻從未高調(diào)引得人們對它予以無限贊美吟嘆。即使如此,天地的穹廬也難以遮罩這片寶地。湖光山色也不及秦嶺一滴山泉。它用渾然天成的自然美收納了來自人的智慧大美,無論唐詩宋詞如珠璣般散落,秦嶺具有天生不可拿來的氣質(zhì),大氣唯美。然而,秦嶺的人文風貌遠不是另外半分的拼湊:地老天荒,春寒所賜,水滑凝脂,盛唐君主曾得秦嶺靈秀所賜,盡攬一代芳華;李白斗酒詩百篇,吐露才情雅致;道經(jīng),德經(jīng),一語道出秦嶺埋藏千萬年的達濟深遠。
秦嶺北麓有一個著名的道觀叫樓觀臺,據(jù)說老子曾在此修行、得道,并著述《道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無為,虛靜,貴柔,淡泊,中和。以柔克剛,才能剛?cè)岵?,這也正與秦嶺的自然之氣,自然之魂相一致。大自然神秘,總是無處不在地體現(xiàn)出兩面性,正如水是柔的,也是剛的;涓涓細流,風平浪靜,也許很多時候溪水都是默默東逝的,但是林欲靜,風不止;要相信萬事萬物都是輪回的,當大風來臨,吹拂過河面,吹打在輕輕泛起的微波之上時,水也就充滿了剛性,變得波濤澎湃,氣勢洶洶,難以抵擋,更難以駕馭。誕生于秦嶺的《道德經(jīng)》也是對中國文化的這種哲學思考,參禪,參悟,從而使我們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知禮節(jié)、明事理,做一個心如明鏡,并且內(nèi)心澄澈,品行端正的人;做一個智慧中人,不迷失自我,不誤入歧途,把握人生航向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虛懷若谷、進退自如、積極生活,猶如秦嶺一樣經(jīng)歷萬年尤高大巍峨、充滿生命力的人。
巍巍秦嶺被譽為“萬山之祖”,它的氣勢是渺遠,肅穆,巍峨的。歷代文人學士都曾對這座孕育著通靈之氣的秦嶺頂禮膜拜:老子、王維、李白、白居易等文人先哲都曾在這里留下著名的詩篇。綜合起來,本片涉及到的內(nèi)容是綜合性的,著重介紹了秦嶺巨大而豐富的自然寶藏和自然掩映下的人文情懷。這樣一個自然美和人文美合而為一的整體,一個擁有無限自然資源,加之人性融合的美麗和音,呈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眼前的是一個無以名狀的獨一無二的奇幻世界。為了能夠?qū)⒆匀慌c人文完美結(jié)合,導演在影片的視聽語言上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大秦嶺》每集片頭曲的歌詞全部采用唐代著名詩人的詩作為詞。
終南陰嶺秀,(唐?祖詠)
碧嶂插遙天,(唐?李世民)
愿乘泠風去,
直出浮云間。(唐?李白)
秦嶺愁回馬,(唐?杜甫)
心事兩悠然,(唐?白居易)
行到水窮處,(唐?王維)
月出孤舟寒,(唐?岑參)
云橫秦嶺家何在,(唐?韓愈)
試登秦嶺望秦川。(唐?孟浩然)
首先這種詩詞的串聯(lián)是非常和諧統(tǒng)一的,前兩句介紹了秦嶺的巍峨、壯麗;緊接兩句展現(xiàn)了詩人的宏圖大愿;下來四句展現(xiàn)了秦嶺之行的艱難和詩人的苦悶;最后兩句的一問一答總結(jié)出秦川大地是中華文明的搖籃。用古代詩句作歌詞,能夠讓觀眾對《大秦嶺》的內(nèi)容進行遐想,不但使觀眾對片子豐富的內(nèi)容有種心理期待,而且顯得古樸凝練,又不失穩(wěn)重大氣。前兩句運用女聲獨唱、高昂激越;中四句男聲合唱,低沉婉轉(zhuǎn)、情深意滿;后面男女聲合唱氣勢恢弘、和諧自然。運用合唱形式,展現(xiàn)秦嶺的秀美風光、人文傳統(tǒng),不但曲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而且還能夠?qū)⑵拥娘L格、內(nèi)容、特點、主題用更加有力的詩人內(nèi)心感受和創(chuàng)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現(xiàn),緊扣主題,簡約明了,令人印象深刻。與此同時,片中其它古樸優(yōu)美的音樂音響也起到了轉(zhuǎn)換情緒,增進情感的作用,缺一不可。
以第八集為例,本集影片整體節(jié)奏舒緩有致,音樂配合畫面中的長鏡頭,平移鏡頭,使得聲畫關(guān)系和諧統(tǒng)一。影片剛一開始介紹關(guān)于《山海經(jīng)》起源的內(nèi)容時,鏡頭由實漸漸虛化,虛實結(jié)合,配合解說詞,更加形象地說明《山海經(jīng)》到現(xiàn)在仍然是個未解的謎團這一事實,讓觀眾的思考緊緊跟隨內(nèi)容而變動。由于本集還要介紹有關(guān)秦嶺的自然景觀,所以很多鏡頭都是在戶外實景拍攝,特寫與遠景結(jié)合。對于一些溪流、草葉、花朵等進行了特寫拍攝,近距離拉近觀眾對于秦嶺一草一木的認識,也便于觀眾對相關(guān)物種的特性、形狀、紋路以及細枝末節(jié)做更細致的觀察;而關(guān)于秦嶺的全貌以及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場所,采用遠景將每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都是涵蓋在秦嶺的自然景觀之中的。比如介紹驪山腳下的華清池,就自然從驪山周邊的青山綠水,溫泉,過渡到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池發(fā)生的美好愛情故事;提到老子的《道德經(jīng)》,畫面先對觀樓臺前的青牛塑像進行拍攝,轉(zhuǎn)而引出老子。這樣做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出片子的延展性,將自然景觀介紹與人文景觀介紹自然過渡,不至于使內(nèi)容枯燥無味,生硬刻板。
紀錄片資料的來源主要包括實景拍攝的視頻資料、歷史視頻資料、文件檔案資料、采訪、圖表、動畫等等。本片畫面優(yōu)美是她首屈一指的特點,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同樣僅以第八集為例,本片創(chuàng)作者在地理上橫跨秦嶺東西南北、溝溝壑壑,在時間上展現(xiàn)一年四季,克服重重困難進行實景拍攝,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無法見到的美景都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本片中,一些涉及到歷史文化的內(nèi)容,如《山海經(jīng)》,畫面就是一破舊的古裝書,形象自然,也便于觀眾直觀理解相關(guān)資料。因為本片還具有較強的理論專業(yè)性,所以穿插了不同專家學者的采訪,其中涉及文學、佛學、歷史學,哲學等各高校、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共102位,對于編導提出的相關(guān)問題,專家都做簡短精辟的回答和評述,使影片的嚴肅性、正式性、重要性和可信得到充分的保證,凸顯了影片的學術(shù)氛圍。有些片段動畫的運用也給我們的影片制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比如第八集中關(guān)于秦嶺的誕生就用到了動畫,火紅的巖漿洶涌流淌,也正是這巖漿孕育了巍峨挺拔大秦嶺。
解說詞是紀錄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解說員音質(zhì)的好壞,解說能力的高低,解說詞文采的有無,解說詞說明、敘述、闡釋作用是否清楚等都會影響一部紀錄片品質(zhì)的高低。本片解說譚江海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為中國傳媒大學),曾獲1997年主持人“金話筒”評選三等獎,全國“百優(yōu)”主持人稱號;1999年獲全國播音與主持作品評選政府獎一等獎。他音色清越、以情吐字、用心歸音、沉穩(wěn)大氣,給予觀眾美好的聽覺享受。由于該片是自然科學類和社會人文類并重的紀錄片,所以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性、專業(yè)性和文化性,片中解說詞配合生動的畫面,打破了解說詞冗長帶來的枯燥乏味感,幫助觀眾了解文學歷史知識,吸引觀眾注意力,帶領(lǐng)觀眾思維前進,達到了很好的說明解釋和抒情作用。
秦嶺是一個巨大寶藏,在這座連綿的大山之中,不僅有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更有令人贊嘆不已的豐富人文景觀。然而,這個自然精雕細琢的上乘佳作,它的一舉一動,每一處細節(jié)和蓋世經(jīng)典的誕生都與群山圍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第八集中《山海經(jīng)》的謎團至今未解,懸案背后隱藏太多令人遐想的猜測。秦嶺的誕生遠在古老渺遠的年代,那時地老天荒,蒼穹混沌。開天?劈山?鑿城?秦嶺的源頭讓它和這些久遠的時代一樣,變得愈恍惚、愈充滿玄幻的美麗色彩。而《山海經(jīng)》的成書時間還沒有確切考證。有人認為可能出自戰(zhàn)國初年到漢代初年巴蜀、齊和楚地方人所作,有人認為是印度或伊朗人所作,甚至是古巴比倫人所作!帶著這些疑問,影片開始沿著秦嶺的誕生、藍田人的出現(xiàn)、半坡人的發(fā)展、大秦帝國的崛起以及盛世唐朝的衰落,條理清晰的對秦嶺的前世今生進行了分析總結(jié)。這些也昭示出不論自然再美,也離不開人的滋養(yǎng),舊石器、新石器、陶器,半坡人召示著充滿激情的新時代的到來;青銅器、西漢皇后之璽、唐朝風韻絕代的楊貴妃,她們都為身后這座巨大而敦實的山脈——秦嶺涂抹上了濃濃的一筆重彩!
《大秦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紀錄片的形式,從中華文明、中國歷史的進程中來審視一座山脈。陜西作為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藍田猿人,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特征的西安半坡遺址,這里還有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這里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和黃帝的部族發(fā)源地和陵寢所在地,這里更有一座新興的現(xiàn)代化大都市——西安!所有這一切都因為陜西有巍峨的秦嶺庇護!所有這些也都是因為陜西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一批優(yōu)秀紀錄片——《法門寺》《大明宮》《舞動陜西》《大秦嶺》等而被人們熟知。愿陜西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愈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