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榮光, 郭遼原, 郭省學
( 1. 勝利油田分公司 油田機關開發(fā)處,山東 東營 257001;2. 勝利油田分公司 采油工藝研究院,山東 東營 257000 )
油藏內源微生物比外源微生物具有更高的代謝活性,且內源微生物驅以工藝簡單、投資少、成本低、適用范圍廣等優(yōu)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3].內源微生物驅油工藝參數包括激活劑注入量(注入孔隙體積倍數,PV)、注入質量濃度、注入方式及其他配套參數(空氣配注量等).微生物驅注入方式的選擇影響提高采收率的程度.激活劑的注入量及注入質量濃度的選擇,既要考慮提高采收率程度,又要考慮投資成本.內源微生物驅注入工藝參數優(yōu)化設計是內源微生物驅進入現場試驗的前提條件,并為現場試驗方案設計提供依據.目前關于內源微生物驅油工藝參數優(yōu)化方面的研究很少.
前期實驗研究表明,沾3塊內源微生物群落結構比較豐富,且具有可激活性,激活后微生物群落總數達到108個/mL,物模實驗提高采收率大于7.0%[4],具有實施內源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的潛力.因此,有必要進行內源微生物驅注入工藝參數優(yōu)化研究.
表1 沾3區(qū)塊油藏參數
針對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沾3塊,進行內源微生物驅現場注入工藝參數優(yōu)化研究,優(yōu)化一套現場注入工藝參數,包括最佳激活劑注入量、注入方式及空氣配注量;實驗所用的激活劑配方為:玉米漿干粉3.3 g/L、磷酸銨3.12 g/L、硝酸鈉2.0 g/L.采用正交設計法優(yōu)化出最佳現場注入工藝參數,為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現場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2.1.1 儀器
高壓模型管(φ×l:21.5 mm×160 mm)16根,P2000型平流泵2臺,Ⅲ型1 L中間容器2個,氣相色譜儀1臺,表面張力測定儀1臺,手搖式加壓泵1臺,恒溫培養(yǎng)箱1個.
2.1.2 材料
實驗用水,沾3塊注入水和沾3x24井產出水;實驗用油,沾3x24井原油;激活劑,玉米漿干粉0.33 g/L、磷酸銨0.312 g/L、硝酸鈉0.2 g/L.
2.1.3 條件
實驗溫度,油藏溫度54 ℃;實驗壓力,油藏壓力10 MPa.
2.2.1 方法
實驗采用正交設計法.正交設計法主要使用正交表工具進行整體設計、綜合比較、統(tǒng)計分析.它的處理方法是使用正交表從所有可能搭配中挑出若干必需的試驗;然后再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試驗結果進行綜合處理,進而解決問題.其主要優(yōu)點:(1)能夠用盡可能少的試驗次數尋求各因子間的最佳協(xié)同;(2)能夠分析各因子之間的交互作用.
2.2.2 方案
在內源微生物驅油過程中,影響現場試驗結果的因素多種多樣,工藝參數優(yōu)化涉及的參數也很多,鑒于現場先導試驗的經驗及研究資料的收集與綜合分析,初步篩選激活劑注入量、段塞注入方式和空氣配注量作為主要工藝參數因素.將內源微生物驅注采參數的優(yōu)化設計過程看作是一個多因子多水平的數值試驗過程[6].選取激活劑注入量(A)、段塞注入方式(B)和空氣配注量(C)等3個因子作為考察對象,每個因子按3種水平進行水驅試驗,選擇 L16(43)四水平正交表設計16個試驗方案[7],見表2.
表2 微生物驅激活劑注入量、段塞及配氣量優(yōu)化參數水平取值
(1)配制石英砂,模型管前期準備,填裝巖心;
(2)巖心抽真空飽和地層水;
(3)測巖心水相滲透率,計算巖心孔隙體積和孔隙度;
(4)巖心飽和油,并在油藏溫度(54 ℃)下放置7 d;
(5)進行一次水驅,至出口含水率為90%;
(6)按照正交實驗方案以1.0 mL/min速度注入一定體積激活劑(第一段塞)和配注一定量的空氣,然后在54 ℃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15 d;
(7)進行二次水驅,水驅1 PV(PV為注入孔隙體積倍數),計算增油量;
(8)注入第二段塞激活劑,然后在54 ℃條件下恒溫培養(yǎng)15 d;
(9)進行三次水驅,水驅2 PV,進行取樣,同時計算增油量.
各巖心孔隙體積在215~245 mL之間,孔隙度在32.1%~35.0%之間,滲透率在1.1~1.3 μm2之間,原始含油飽和度在87.2%~90.5%之間.其中,0號巖心為空白對比巖心,1~16號巖心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總菌數、表面張力和乙酸根檢測結果
圖1~4分別為各巖心內源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柱狀關系圖、二、三次水驅產出液總菌數、表面張力和乙酸柱狀圖.
由圖1可知,二次水驅提高采收率平均在1.1%左右,最高達2.5%,三次水驅提高采收率平均在3.8%左右,最高為12號巖心6.8%,平均高出二次水驅2.7%;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平均達到5.6%,最低為1號巖心達到3.0%,最高為12號巖心達到9.0%.
圖1 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柱狀關系
圖2 巖心二、三次水驅產出液總菌數柱狀圖
圖3 巖心二、三次水驅產出液乙酸根質量濃度柱狀圖
圖4 激活劑注入量、段塞尺寸和空氣配注量優(yōu)化對比
由表3、圖2和圖3可知,三次水驅高出二次水驅2個數量級,達到1.9×108個/mL.二次水驅乙酸根平均質量濃度為43.9 mg/L;三次水驅為123.6 mg/L,高出二次水驅79.7 mg/L.二次水驅產出液中的表面張力最高為56.8 mN/m,最低為51.6 mN/m,平均為54.2 mN/m;三次水驅的表面張力平均為41.3 mN/m,低于二次水驅12.9 mN/m.
表4 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注入參數優(yōu)化正交實驗結果
注:A4為激活劑注入量位級4提高采收率之和;B3為段塞大小比位級3提高采收率之和;C3為空氣配注量位級3提高采收率之和;R為級差.
由于各巖心產出液中總菌數、表面張力和乙酸根質量濃度變化不明顯,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幅度的變化比較大;因此選定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為評判值[8].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注入參數優(yōu)化正交實驗結果見表4.激活劑注入量、段塞尺寸和空氣配注量優(yōu)化對比直方圖見圖4.
由表4可知,12號巖心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為9.0%,其次16號巖心為8.2%,8號的為7.5%,最低為1號巖心,提高采收率幅度為3.0%.級差R的大小反映試驗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激活劑注入量極差最大為19.6,其次為激活劑注入形式級差4.1,空氣配注量極差最小為2.1,說明激活劑注入量(A)為重要因素,激活劑注入形式(B)為比較主要因素,空氣配注量(C)為次要因素.由圖4可知,激活劑注入量中位級4為最優(yōu)水平,段塞大小比中位級3為最優(yōu)水平,空氣配注量中位級3為最優(yōu)水平.
為了比較填砂巖心與實際天然巖心的差異,選用提高采收率較高的4號、12號和16號巖心所用的工藝條件在天然巖心中進行物理模擬驅油實驗,實驗步驟同2.3.實驗結果表明,4號、12號和16號天然巖心內源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分別為7.0%、8.7%和8.1%,與人工填砂巖心內源微生物驅實驗結果(7.2%、9.0%和8.2%)比較接近,說明填砂巖心物模實驗結果具有一定可靠性.
(1)物模實驗中各巖心產出液中總菌數、表面張力和乙酸根質量濃度差別不大,而內源微生物驅提高采收率幅度差別比較大;因此選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值作為正交實驗主要評判值.
(2)沾3塊各注入參數對開發(fā)效果影響的敏感程度有差異,其中激活劑注入量影響最明顯(極差為19.6),其次為激活劑注入形式(極差為4.1),最后為空氣配注量(極差為2.1).
(3)沾3塊內源微生物驅最佳的現場注入方案為:激活劑注入量,0.3 PV;段塞大小比,1∶3(0.075 PV前置段塞+0.225 PV后置段塞);空氣配注量,15∶1(氣液體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