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嵐,錢春妹,成佳景,陳玉英,劉仕英
(1.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學校,上海 200434;2.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上海 200072)
分娩期心理干預對分娩結果的影響
姚曉嵐1,錢春妹2,成佳景2,陳玉英2,劉仕英2
(1.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學校,上海 200434;2.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上海 200072)
目的 探討分娩期心理干預對分娩結果的影響。方法 將800例產婦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采取常規(guī)醫(yī)療護理措施,而干預組從產程開始即給予心理干預,其他處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比較2組產婦的產痛程度、產程時間、分娩方式、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量及產婦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低于對照組,產婦滿意度明顯提高。結論 分娩期心理干預有助于產科質量的提高,值得推廣。
分娩期;心理干預;分娩結果
分娩雖然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可它對人類卻往往是一件重大的應激事件,尤其是初產婦,非常容易出現復雜的心理變化,對分娩產生不良的影響。近年來,心身醫(yī)學正在受到廣泛重視,它要求廣大婦產科醫(yī)務工作者不但要重視生理因素對分娩的影響,更應關注社會及心理因素對分娩過程的影響[1]。現在心理干預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重視。筆者嘗試將心理干預應用于分娩期,取得了良好效果?,F報告如下。
在2010年1月~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yī)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1 961例孕婦中,隨機選擇單胎頭位,無明顯頭盆不稱,無產科并發(fā)癥、合并癥,胎兒情況正常的80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400例。2組產婦在年齡、孕周、體重、身高、宮頸Bishop評分等有關因素上均無顯著性差異。
產婦進入待產室,經檢查無陰道試產禁忌,隨機分組。對照組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采取常規(guī)醫(yī)護措施,包括定時聽胎心及相應的必要檢查和處理。干預組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除采取常規(guī)醫(yī)護措施外,在產程開始時即給予支持性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具體方法:(1)傾聽。在產婦進入待產室待產時就開始和產婦進行親切的交談,耐心聆聽產婦傾訴有關自己的擔憂和顧慮,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干預。(2)解釋。向產婦解釋自然分娩的好處,介紹整個分娩經過,產痛的必然性及如何減輕產痛等。(3)鼓勵。鼓勵產婦,建立她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時指導其家屬給予產婦更多的照顧和心理支持。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經常對產婦表示關心,和她談論她喜歡的話題及對孩子的憧憬等,經常與其家屬溝通產婦情況,并向產婦轉達其家屬的關心和鼓勵、支持。分娩結束后醫(yī)務人員比較2組產婦的產痛程度、產程時間、分娩方式、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量及以問卷形式測定產婦滿意度。
采用改良后的Mulleetr強度評分法[2]。優(yōu)(0級):無痛或稍感不適。良(1級):輕度疼痛,可忍受。一般(2級):中度疼痛,輾轉不安。差(3級):重度疼痛,不能忍受。
所得數據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u檢驗。
2組產痛情況比較,干預組1級及以下169例,對照組84例。2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具體見表1。
表1 2組產痛情況比較(例)
對照組自然分娩184例,干預組自然分娩307例。2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具體見表2。
表2 2組分娩方式比較(例)
產時以容積法,產后以稱重法計算產后24小時出血量。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失血量超過500 ml為產后出血。對照組產后出血6例,干預組產后出血4例。除產后出血病例外,對照組平均出血量為403 ml,干預組為397 ml。2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新生兒Apgar評分8~10分屬正常新生兒,4~7分為輕度窒息,0~4分為重度窒息。2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具體見表 3。
表3 2組新生兒窒息率比較(例)
對照組滿意度為90%(361/400),干預組滿意度為100%(400/400)。2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
臨產后子宮收縮的特點有節(jié)律性、對稱性和極性。宮縮時,子宮肌壁血管及胎盤受壓,致使子宮血流量減少;間歇期子宮肌肉松弛,子宮血流恢復到原來水平,胎盤絨毛間隙的血管重新充盈。隨著宮縮的加強,宮頸管逐漸變短直至消失、宮口擴張、胎膜破裂、胎先露下降、胎兒娩出,此時第二產程結束;之后,胎盤、胎膜娩出,此時第三產程結束。伴隨每次宮縮的開始,產婦都會有疼痛感,隨著產程的進展宮縮越來越強,疼痛感也越來越重[3]。
對產婦來講,分娩是她們一生中的重要時刻。產婦在分娩期普遍存在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一方面對即將出生的新生兒抱著期待、喜悅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因各種原因感到憂慮和緊張,擔心胎兒發(fā)育不正常、分娩不順利,害怕陌生的分娩環(huán)境、分娩時的宮縮痛、周圍產婦痛苦的呻吟和叫喊,害怕手術,擔心產后無人照顧,甚至有些產婦還為胎兒的性別煩惱等[4]。
心理干預是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施加策略性影響,使之發(fā)生指向預期目標的變化。其中策略性影響是指采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如運用關于行為矯正的方法和技術來解決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最常用、最基本的心理干預方法是支持性干預[5]。
產痛是伴隨分娩而產生的生理現象,但這種疼痛使得產婦對分娩產生巨大的恐懼感,而恐懼、緊張的心理又可以降低大腦皮質及皮質下的痛閾,使其對疼痛的感受加重,不能忍受。緊張、恐懼還可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醇、兒茶酚胺、內啡肽增高,這些均與疼痛有關,即害怕-緊張-疼痛綜合征。產痛使產婦呼吸加深、加快,過度通氣導致呼吸性堿中毒,母體血紅蛋白釋氧量下降,導致胎兒缺氧。同時,疼痛使產婦大量出汗、惡心、嘔吐、脫水,致使產婦自身代謝性酸中毒和胎兒酸中毒。害怕-緊張-疼痛綜合征還可影響子宮有效宮縮,使產程延長,手術產率上升,而且產時心理創(chuàng)傷易誘發(fā)產后抑郁[6]。從正常自然分娩過程來看,產痛和宮縮是必然存在的、無法消除的一種生理現象。因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是人體的主觀感受,完全建立在個人的情緒感受上,缺乏客觀的衡量指標。因此,通過心理干預改善分娩期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可有效降低產痛的程度,打斷害怕-緊張-疼痛這一不良循環(huán)。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干預組和對照組產痛程度相比有極顯著性差異。筆者同時還發(fā)現,干預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新生兒窒息率則低于對照組,并且產婦滿意度明顯提高,亦減少了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由此可見,分娩期心理干預可改善分娩結果。
[1]古航,林其德.分娩前宣教[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5):257~258.
[2]張曦.無痛計劃分娩[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3]樂杰,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4]范玲,吳連方.產婦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5):276~278.
[5]章志光,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6]羅虹,翟靜秋,劉彩霞.焦慮和抑郁對分娩方式的影響和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5):10~12.
R195
B
1671-1246(2011)08-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