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勤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21)
合作教學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探索
王麗勤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 福建 廈門 361021)
合作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于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本文主要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并對英語教學新模式的可行性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合作教學;中職英語;教學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對于中職英語教學來說,教學對象是中職生,他們是特殊的學生群體,在生理、心理和學習目標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因此,更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上,筆者采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合作教學以“互動參與”為課堂目的,讓學生根據(jù)課堂目標分組交流學習。教師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般4人為1組,其中,優(yōu)等生1人,中等生2人,學困生1人,保證各小組間的整體水平大體相同。這樣既利于組內(nèi)互助,又能建立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在民主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側重。這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英語潛力,也營造了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初中階段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大部分中職生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心理上易產(chǎn)生“怕英語”的畏難情緒。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跟著模仿,學生往往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師生之間的這種單向交流很難引起共鳴。多數(shù)學生處于“啟而不發(fā)”狀態(tài),最后不僅無法提高學習成績,有的學生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學習缺乏情感和創(chuàng)造性,他們的天性沒得到重視和開發(fā),也就是說,“教”和“學”沒有配合好。相比之下,合作教學的優(yōu)勢就令人刮目相看了。首先,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廣泛地參與,通過討論式,表現(xiàn)式(游戲、表演等等),在活動中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小組交流時,教師應注意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與學生一起探究并給予指導,適時地引進適量的競爭,給學生及時而適度的鼓勵。例如,在教學英語(基礎版)第三冊Unit2 Health時,在布置學生預習“相關疾病的英語詞匯”的基礎上,出示一些形象、生動的圖片,分別發(fā)給各個小組。小組成員接到這些有趣的圖片后,便會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進而展開討論,各組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掌握了have a headache/toothache/fever/sore throat等英文 “疾病”的表達。接著,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哪一組的學生表現(xiàn)最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搶答的單詞最多,配合肢體語言表演得最好,即為獲勝者,并給予表揚,適時給予獎勵。接著布置任務:表演醫(yī)生與病人的對話,由小組成員自己討論、自編自演,加上生動的表情、動作,學生之間的互動會使氣氛變得積極活躍,從而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生討論時,教師的角色是鑒定者和評價者,需要提出有關的評價標準,給出詞語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頭提示,巡視各組討論情況,重點參與一兩個小組活動,了解各組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及時肯定、推廣某一小組的學習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將個人獨立思考轉(zhuǎn)化為全組共同的認知成果,通過組內(nèi)互助,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相互之間共同研究,提高了學習效率,加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他們對學習小組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同時有一種共同的榮譽感。在這里,他們個個是主人,人人有發(fā)言權。小組長是課前預習的佼佼者,他在組里負責討論、交流、小結,有這樣的小老師在身邊,既可減輕教師負擔,又可使學生放松,且更大膽,誰也不甘落后,特別是到了組際交流,大組碰撞時,人人描述心中的設想,交流、反饋,教學達到高潮,這里成為學生的樂園和舞臺。正如心理學家格拉塞博士指出的那樣:“人的一生都在尋找種種方式,去滿足自己對愛的需要,歸屬的需要,關心他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的需要……”這種需要是如此強烈地存在,只是傳統(tǒng)的眼光看不見罷了。有哪位學生不愿意表現(xiàn)自己呢?其實學生都喜歡自己能露一手給人看看的,這種表現(xiàn)欲千萬不可忽視,倘若每個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都感到自己很重要,在班里有“力”度,是主角,那么,學習就會成為一種樂趣,會使他們主動學習,合作教學恰恰把這種需要放在首位。
英語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面臨著學生有差異這一“老大難”問題。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不能用口語將生活中見到的有趣的事情敘述得很生動,但是他們卻能在文字上表達出來;相反,有的學生雖然能流利地敘述某件事情,但在筆頭上的表達卻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是因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語言智力、數(shù)理智力、人際交往智力等,而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這幾種智力,于是,表現(xiàn)出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英語教學中,語言智力強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受到表揚,反之,則容易受到冷落。長此以往,那些語言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會對英語失去興趣。英語是語言表達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需要努力調(diào)動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英語學習不擅長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掘他們的智力潛能,使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合作學習正好為我們提供了良機,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他們可以根據(jù)各自的特長分工合作,使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完成自己的職責,既得到成功的喜悅,又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在合作學習小組里,這個“師”暫時由小組長擔任,他要負責小組的討論、分工、檢查及匯報等工作。小組工作運轉(zhuǎn)好壞與組長有密切關系。所以,小組長必須先行一步,提早預習作業(yè),成為“帶頭羊”。在組內(nèi),每個學生都應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如表1所示。
在合作學習時,確定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身份,可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們的潛能得到發(fā)揮,個性得到張揚,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小組學習不是一味地強調(diào)小組整體而忽略了個人在小組中的地位,最終的目的是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完成小組的任務,全面發(fā)展自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小組里出現(xiàn)了“四人行,人人皆師”的情況,差生不見了。這要歸功于合作學習充分利用了“個體差異”的這一教學資源,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信息量僅僅從教師到每個學生單向交流而變成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馬克思說過,個人的發(fā)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fā)展。學生在發(fā)展中存在著差異并不可怕,合作學習把學生個體差異轉(zhuǎn)變成為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巧妙地把這種差異因素構成的矛盾轉(zhuǎn)化為動力,這才是最可取的。這動力不僅可以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成績,更可貴的是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使他們更具有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能改善學生對學習、對學校、對同學的態(tài)度,從而形成“優(yōu)生不自滿,差生不自卑,差生趕優(yōu)生,優(yōu)生更先進”的生動局面。
表1 英語課4人合作小組成員分工表
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情感和想象。英語合作教學有助于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質(zhì)疑、發(fā)展求異思維和主動探求知識,從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英語 (基礎版)第二冊Unit1 Friends Listen and Speak:Task2時,先展示學生自繪的描述人物外貌和性格特征的圖片,和他們一起復習已學過的詞匯和句型,e.g.tall/short/has black hair/has blue eyes……,He is very polite and friendly……接著布置聽力任務,要求小組成員先獨立聽音,完成課文表格中的內(nèi)容,再與其他成員討論、交流,派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公布本組的答案,與其他組同學分享學習成果。針對學生的缺漏部分,及時重復聽、并加以補充,講解記憶。在這基礎上,接下來的鞏固知識的任務就更得心應手了:要求小組合作,每個成員描繪大家熟悉的一個人:對象不限,可以是自己、老師、同學等。再讓其他小組成員互相競猜,評出最佳個人和最佳小組,給予加分鼓勵。小組成員在熱烈地討論、交流后,大部分組員躍躍欲試,異常興奮。接下來的匯報讓我一陣陣驚喜,也讓我一次次震驚。有的學生通過想象把同學、老師描繪得非常貼切、形象,并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許多課外的新單詞,一個學生這樣描述:She is our classmate,she has long and straight hair,she has a medium build,she is good-looking but she’s a little shy,she works very hard and she is very helpful,we all like her.Who is she? 看另一個同學的流利表達:He is my favourite singer,he’s also a very fomous actor.He is very tall and handsome,he comes from Hong Kong.It’s said that he’s one of the most hard-working actors in Hong Kong and is praised by the government.有的小組成員想象更豐富,他們集體合作,表達了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好朋友:I hope to make a good friend.He is very tall,strong and handsome.He will be kind and responsible,also with a good sense of humor.We’ll have the same hobbies…由于引導得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他們的匯報各具特色,極少雷同,各個小組內(nèi)的成員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協(xié)商,相互補充、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從同學那里獲取信息,不斷從別人的發(fā)言中受到啟發(fā),既提高了聽說能力,掌握了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培養(yǎng)了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發(fā)散型思維能力。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合作性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主要起主導作用,充當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管理、引導評價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向?qū)Ш痛龠M者。
通過組長分工后,組里的差生“不見了”,其實不是真的不見了,只不過是人人在揚長,短處暫時看不見罷了?!八娜诵校巳私詭煛?,這個“師”,是指每個人的長處,小組長按特長分工,讓每個人當一回老師,目的是迅速在組里建立“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集體意識,同時讓每個人產(chǎn)生“我很棒”的心理暗示,擁有為組里做了貢獻的自尊自豪感。這樣的分工在操作時當然是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發(fā)展??墒情L期固定不變的分工是不行的,會造成技能的單一化,每個小組的成員身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嘗試不同的角色,這種角色轉(zhuǎn)換一般是兩周一次,最終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完成小組任務的工作,全面發(fā)展自己。這種角色輪換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極大。正如季亞琴科所說的那樣:“學生之間的互教互學,是深刻的,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可靠手段,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生給別人帶去的益處越多,他從別人那兒得到的益處也愈多,他本人就能得到更有力的發(fā)展?!彼哉f,“四人行,人人皆師”是小組奮斗的目標,這個 “師”當然不是前面所講的一技之長的“師”,而是全能師傅的“師”,只有在人人皆成全能師傅時,才能更快地縮小優(yōu)生、弱生之間的差距,更快地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應堅持“兩個結合,兩個側重”,即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無論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果評價,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個人評價,都必須把“小組合作表現(xiàn)”列為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科學的評價機制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把小組的總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jù),形成了“組內(nèi)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同時,也要對小組內(nèi)各成員的參與度、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出恰當?shù)脑u價,在組內(nèi)樹立榜樣,激發(fā)組內(nèi)競爭,以調(diào)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任務的思想。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1]啟泉總.外語教學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董奇.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3]葉海嬌,章亞青.也談如何在職業(yè)中專成功開展英語合作探究教學[J].中等職業(yè)教育,2005,(18).
G710
A
1672-5727(2011)04-0121-02
王麗勤(1973—),女,福建廈門人,廈門工商旅游學校英語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