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廣州市公用事業(yè)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 510100)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造園中的應用
王婷婷
(廣州市公用事業(yè)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 510100)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是西方園林藝術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筆者從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與中國園林發(fā)展入手,深入探討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造園中的應用,以使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與中國造園有進一步的融合。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中國造園;應用
(一)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發(fā)展
黑格爾認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彼麖娬{非經人工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就是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體現了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唯理至上”的特點。
16世紀,繼英法戰(zhàn)爭之后,法國侵略了意大利,接觸到了文藝復興文化。17世紀,隨著國內中央集權的加強,國王希望通過各種形式彰顯其至高無上的地位。此時,法國園林史上出現了一位開創(chuàng)法國乃至歐洲造園新風的杰出人物——勒·諾特,勒·諾特的造園保留了意大利文藝復興莊園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種更開朗、華麗、宏偉、對稱的方式在法國重新組合,創(chuàng)造了一種輝煌的氣勢、嚴謹的布局、精美的圖案的園林藝術,這便是法國的古典主義園林。
(二)中國園林的發(fā)展
道家的哲學思想強調“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對中國園林具有深遠影響,中國園林形成了“源于自然”“崇尚自然”的審美取向?!秷@冶》中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便是“天人合一”這一道家思想在造園藝術中應用的體現。
中國古典園林起源于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的靈囿。到了秦漢時期,秦始皇幻想著長生不老,聽從方士的話,模仿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營造了“一池三山”的皇家園林布局,崇尚自然,曲徑通幽在這一時期便得到了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道、佛、玄諸家爭鳴,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這一時期,“桃花源”式的園林形式得到社會的普遍推崇。唐宋時期,園林藝術發(fā)展到較為成熟的境地。隨著山水田園詩、山水畫的發(fā)展,文人志士紛紛參與造園中來,憑借他們對大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鑒賞能力來造園,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哲理的體驗融注于造園藝術中。
(一)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造園中應用的社會背景
17世紀的法國處于絕對君權制度,君主至高無上;而中國的封建社會也是遵從中央集權制度,因此,無論在法國還是中國,君主均希望通過園林藝術形式表現君權的統(tǒng)治地位,這便奠定了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皇家園林中的運用的基礎。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共產黨正確、權威的領導也促進了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各級人民政府廣場的運用。隨著全球的文化的融合,西方園林藝術精髓逐漸引進到我國公園、小區(qū)綠化中,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作為西方園林藝術的重要代表,其藝術價值越來越得到我國人民的肯定。
(二)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造園中應用的實例
圓明園長春園觀水法景區(qū)遺址
圓明園長春園(遺址公園)凡爾賽式大噴水池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作為西方園林的一種重要風格,體現了古典主義的審美思想,成為風靡歐洲各國達100多年的一種造園樣式,并對現代風景園林設計及各國城市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在中國,法國傳教士的到來,不僅帶來法國的宗教思想、文化,還引入了法式建筑、法式園林。
在皇家園林中,具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中的長春園,在典型的中國園圃中設置有凡爾賽式的大噴水池、觀水法景區(qū)、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完美的中西合璧,是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在中國園林運用的劃時代的佳作。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不僅應用于我國的皇家園林之中,在現代的市政園林也頗有應用。我國各級人民政府廣場,多采用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中嚴格對稱的方法來排列建筑,而且園林中軸線非常明顯,大型的噴水池、成片規(guī)整的草地、修建整齊的植物。以廣東省東莞市市政府廣場為例,廣場采用中軸對稱,嚴謹的布局,以水鏡面、噴水池造景為主,體現了開朗、華麗、宏偉的特點;結合東莞市本身的實際情況,東莞市中心廣場巨型雕塑的名字叫“紐帶”,表現黨、政府與人民的一種緊密團結的紐帶關系,體現了愉快、樂觀、向上而又具有發(fā)展象征意味的寓意。
東莞市市政府廣場
凡爾賽阿波羅噴水池
法國國土三分之二為平原,園林中以靜水景觀為主,水池中反射出藍天白云或周圍的景致,仿佛是巨大的鏡面鑲嵌在花園中,使其魅力倍增。我國公園、小區(qū)綠化也往往通過這種理水方式,營造出靜謐、和諧的休息游憩環(huán)境。水池反射出藍天白云、周圍的景致、游人,更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
凡爾賽宮水鏡面
中法園林藝術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唯理之上”與“宛自天開”在世界園林史上競放異彩,各有千秋。在全球文化大匯合的今天,如何在各自的民族傳統(tǒng)基礎上,進一步促進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藝術和園林美學思想的融合,開拓視野,互相包容,取長補短,構建更為完美的中國新型園林,是我國園林工作者該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1] 胡奇瑋. 宛自天開與唯理至上——中法園林藝術之比較[J]. 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1,1.
[2] 劉托. 園林藝術[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J59
A
1008-7427(2011)02-0083-01
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