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中的名人故事
■胡 健
尹靈芝,在她短暫的16年生命里,見證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在與敵人頑強戰(zhàn)斗了15天后,英勇就義。
尹靈芝出生在英烈之家,16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很小就開始幫父親和親戚做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
1931年3月12日,尹靈芝出生在壽陽縣趙家垴村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尹爾恭自幼給地主放羊、扛長工,成家后又常年走鄉(xiāng)串戶,靠打鐵、彈棉花養(yǎng)活家人。尹靈芝和妹妹、弟弟相繼出生后,他們的母親便為生計所迫,扔下自己吃奶的孩子,前往省城給人當奶媽。年幼的尹靈芝早早挑起了照看弟妹、操持家務的重擔。
1940年,抗日工作開展到壽陽縣,趙家垴村成立了抗日組織。尹靈芝的父親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村抗聯(lián)主任,領導本村進步青年開展割電線、埋地雷、抓漢奸及抗糧減租等活動。尹靈芝經(jīng)常幫助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抗日工作,派、收軍鞋,給抗日干部燒水、帶路等。
杜二鳳是尹靈芝的親二姨,1912年生于壽陽太平鄉(xiāng)界石村,1929年嫁到太平村一個潘姓貧農家庭??谷栈顒娱_展到太平村時,她積極參加抗日工作,于1943年擔任太平村婦救會主任,是太平村第一批中共黨員之一。
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此時年僅14歲的尹靈芝,已經(jīng)擔任了趙家垴村婦救會副主任,她積極組織群眾挖地道、發(fā)動婦女做軍鞋,還帶人火線送飯、運送傷員。1946年9月,閻軍“水漫”太平溝,區(qū)、村干部暫時撤離壽陽,退到盂縣境內。
之前被清算的地主漢奸公開組織起復仇隊,瘋狂殺害共產(chǎn)黨員和村干部,留村工作的尹爾恭和另外5名共產(chǎn)黨員壯烈犧牲。懷著巨大的悲痛和仇恨,尹靈芝更加忘我地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她曾獨自一人前往太平村,在閻軍鄉(xiāng)公所門外貼上“打倒閻錫山”的標語;也曾喬裝打扮,深入芹泉車站散發(fā)傳單,顯露出非同尋常的機智和勇敢。
1947年5月,壽陽縣解放,尹靈芝參加了區(qū)委組織的“反奸清算訓練班”?;卮搴?,她發(fā)動群眾清算本村和野雀坡等地的地主和漢奸,其中包括她的伯父尹爾溫和堂兄尹政。這年7月,16歲的尹靈芝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尹靈芝為了保護公糧和群眾的安全,帶人回村“搶秋”。本來已經(jīng)逃脫,但發(fā)現(xiàn)有人還在村里,便不顧自身安危,二次進村,帶領群眾再次突圍。被捕后,受盡折磨,最后被敵人用鍘刀鍘成三段。
1947年10月,為保護9000公斤公糧和護糧群眾的安全,尹靈芝又開始一次次帶人回村“搶秋”。10月19日,尹靈芝再一次帶人回村搶收秋糧時,反動分子發(fā)現(xiàn)了她們的行蹤,并向閻偽太平鄉(xiāng)公所告密。
當?shù)嘏淹嚼铒L翥率反動武裝“自衛(wèi)隊”和閻軍四十九師一個營共計400多人,即刻撲向趙家垴。危急時刻,尹靈芝沉著冷靜地帶領群眾向山上撤退,途中發(fā)現(xiàn)村糧秣員羅世寬等仍在村里,便不顧自身安危,二次進村,帶領數(shù)名群眾再次突圍。
此時的趙家垴,已經(jīng)被閻軍包圍。尹靈芝率羅世寬等人躲進一處窯洞,閻軍發(fā)現(xiàn)后,在窯洞口鳴槍威脅,并喊話要求尹靈芝出來,否則就要扔手榴彈。為了掩護糧秣員和其他群眾,保證9000公斤糧的安全,尹靈芝毅然走出窯洞。
尹靈芝被捕后還曾逃出過一回。和她一起被關在南湮村一間空房里的青年姜之榮說,門外的杏樹把屋頂都蓋住了,下面有條小路,只要跳進溝里,敵人就逮不住了。
但逃出去的尹靈芝又累又餓,加之天黑,對地形不熟悉,天亮后很快又被敵人抓了回來。隨后,尹靈芝就遭到了敵人的嚴刑拷打。李鳳翥先將尹靈芝毒打一頓,后為請功,又將尹靈芝帶到了閻軍在壽陽的據(jù)點宗艾鎮(zhèn)。
當?shù)弥`芝是趙家垴的主要干部之一后,閻軍四十九師所屬的支隊副隊長王某決定親自出馬審問。
在尹靈芝被關押的十五個晝夜里,敵人先后對她進行了七八次刑訊,一次比一次狠毒,一次比一次殘忍。但每次都毫無結果。
“我們用火柱燙,她不說;用皮鞭抽,她不說;用盡各種手段她還是不肯說?!碑敃r參與審訊的人員事后在證詞中這樣交代。
十五天的折磨過后,尹靈芝臉上血肉模糊、遍體鱗傷、右眼失明、渾身多處骨折。眼看不能從尹靈芝身上得到任何情報,氣急敗壞的敵人只能選擇公開殺害尹靈芝以示眾了。最終,她被敵人鍘成三段,拋尸野外,壯烈犧牲。
解放后,出賣尹靈芝的叛徒李風翥和尹靈芝的堂兄尹政被人民政府槍斃,尹靈芝的二娘黃銀嬋畏罪自殺,審問尹靈芝的王某因在解放太原時打開城門而戴罪立功,被判七年徒刑。
就在尹靈芝犧牲的前一年,也就是1946年,尹靈芝的母親杜鳳妮在太原奶孩子因勞累過度得了肺癆病,在臨終前,特意給女兒尹靈芝做了梳妝盒作為嫁妝,誰想?yún)s沒用上,時年,杜鳳妮38歲。
尹靈芝用她短暫的生命,書寫了一曲壯歌,她被稱為劉胡蘭式的英雄,她的事跡在我省大地上廣為傳頌。
1966年,山西省民政廳追認尹靈芝為“劉胡蘭式的革命烈士”。同年7月修建了尹靈芝烈士陵園和尹靈芝烈士紀念館。1987年,尹靈芝烈士紀念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趙家垴村更名為尹靈芝村,芹泉鎮(zhèn)更名為尹靈芝鎮(zhèn);更多的人了解了尹靈芝,先烈的名字和革命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
■南 航
華龍毅,1925年生于定襄縣,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中共第一批飛行員之一。他在朝鮮戰(zhàn)場上曾單機與敵軍14架飛機浴血奮戰(zhàn),共擊落擊傷敵機4架,是我軍空戰(zhàn)史上第一個特等功獲得者。1951年,毛澤東在《空軍戰(zhàn)報》上看到華龍毅的事跡后,當即在報告上寫下“空四師奮勇作戰(zhàn),甚好甚慰”,并稱贊華龍毅為“孤膽英雄”。
華龍毅14歲走上抗日前線,參加了薄一波領導的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
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大舉南下,忻口、太原和整個華北相繼失守。當時,華龍毅在定襄高小讀書,還是一個名叫閻童生的12歲少年。
一天下午,校長將全校師生召集到一起,說日本人打進山西了,學校辦不成了,大家各回各家吧,但是,千萬不能當亡國奴!“說著說著,校長就哭了”。
不久,日軍鐵蹄踏進定襄。炮火連天中華龍毅考入了該縣新成立的聯(lián)合高小。實際上,該校是中共定襄縣委舉辦的抗日干部培訓班,校長就是縣委書記。從此之后,華龍毅正式脫離家庭,參加了革命。當時華龍毅一邊上學,一邊進行抗日宣傳。
華龍毅真正走上抗日前線是一件小事刺激的結果。一次,山西青年決死隊一名傷員從火線上下來。很多人趕去慰問,華龍毅也在其中。在大家爭相夸贊其乃抗日勇士之際,沒想到,這名傷痕累累的戰(zhàn)士說了一句話:“說這些有啥用,有本事你們都真刀真槍地上去殺鬼子去啊!”
那一幕對華龍毅刺激很大。1939年3月,華龍毅到晉綏軍事干部學校學習,同年10月加入薄一波領導的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
華龍毅1940年奔赴延安,曾被誣蔑為特務,被關押。1946年參加空軍,改名華龍毅,意為:中華兒女,龍的傳人。
1940年,在時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的南漢宸(曾任楊虎城秘書)的帶領下,華龍毅一行告別家鄉(xiāng),步行半月,從山西趕到延安。在延安,華龍毅被分配到交際處工作。先后做炊事員、通訊員等工作。
那時,延安物質條件極差,幾乎每天都吃不飽,華龍毅常常走著走著就栽倒。栽倒了,在地上趴會兒再起來。由于沒鞋子,在延安幾年,華龍毅基本是一年四季光著腳板。
除了物質條件艱苦之外,政治運動也在考驗著華龍毅。1943年,在延安“搶救”運動中,華龍毅被誣蔑為特務,并被關押。受盡委屈的華龍毅曾逃出來跑到林伯渠處,撲在老人懷里大哭。林伯渠還專門為華龍毅寫了條子。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華龍毅響應中央號召,奔赴東北。任東北局刑偵處處長,后改任東北日報政治教員。
由于轉戰(zhàn)需要,原名閻童生的華龍毅為自己取了一個化名:華龍毅。意為“中華兒女,龍的傳人。
1946年,組織找華龍毅談話,問他是否愿意參加空軍。同年3月,他到東北民主聯(lián)軍航空學校(始駐通化,稱航空教導隊;同年6月轉至牡丹江,改稱航校)學習,成為中共最早的飛行員之一。
當時華龍毅他們學習用的飛機全是日軍遺留下來的,主任教官也是一個名叫林敏一郎的投降日軍少佐。當時能用的飛機很少,而且每架飛機上都打著七八十個補丁。東北天冷,每天飛行前都要先用木炭將潤滑油烤開,再使勁搖著搖把將飛機發(fā)動,像發(fā)動拖拉機一樣。由于時間緊,條件差,他們跨越了初中級教練機,直接從高級教練機開始。
一年后,華龍毅留校開始擔任飛行教官和飛行隊長,參加了遼沈和平津戰(zhàn)役。1949年,華龍毅赴上海擔任新組建的空軍混成旅第10團飛行大隊副大隊長,首飛噴氣式飛機。
1950年,華龍毅赴朝鮮參戰(zhàn)。孤膽雄鷹,血染戰(zhàn)場,以一當十,力克敵機,被中朝空軍聯(lián)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為中國空戰(zhàn)史上第一個特等功獲得者。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原空軍混成旅第10團擴編為空軍第4師,華龍毅被任命為該師第12團2大隊大隊長,飛赴鴨綠江邊的丹東浪頭機場參戰(zhàn)。當時駕駛的是蘇聯(lián)人提供的米格15戰(zhàn)斗機。
1951年10月10日下午,三顆信號彈騰空而起。華龍毅和戰(zhàn)友知道這是參戰(zhàn)信號,立即駕機起飛。在飛至清川江上空8000米處時,看見8架敵機正貼著海面低低飛來。他立即急降,迎面沖上。在相距七八百米時,對方分開。華龍毅緊跟其中一架,在距五六百米時射出一炮,未中。他穩(wěn)穩(wěn)神,再次瞄準,這次一炮擊中,敵機燃起濃煙,一頭栽落。他隨即又盯上另一架敵機,緊追不放。對方緊張,開始一路躲閃“蛇行”。華龍毅加速貼近,急射,對方中彈,但是還拖著白煙在山溝里拐來拐去。待閃過一個村莊后,華龍毅再出幾炮,敵機終于在海邊著火墜毀。
10月16日,三顆信號彈再次升起。華龍毅和戰(zhàn)友們馬上騰空出發(fā)。又是在清川江上空遭遇敵機。敵機有多少架,華龍毅也不清楚。只見黑壓壓一大片,正前方一群,右邊一群,左上方還有一群。其中兩架敵機開始迫近我一架飛機。華龍毅立即命令:扔掉副油箱,準備戰(zhàn)斗。此時,敵機已經(jīng)包圍一架我機。華龍毅猛開幾炮,救出該機,而自己卻陷入包圍之中,上下左右全是敵機。當時華龍毅也顧不上多想,立馬一通掃射,同時也感覺自己機身后面震得厲害,知道自己被擊中了。敵機太多,華龍毅干脆鉆到敵機肚皮底下。
敵機立即散開,并再次向華龍毅圍追。當時雙方都在高速飛行,華龍毅突然放開空中剎車,一架敵機立即從頭上飛過。華龍毅立即三炮齊開,擊中該機。同時也發(fā)現(xiàn)自己手臂受傷,只能單手操作。再次側轉機頭,對準一架敵機射出幾炮,該機亦被擊中。而此時,更多的敵機向他包抄過來。
華龍毅機身多處中彈,他索性在機群中直接沖撞,敵機紛紛躲避,同時還在向他炮擊,他的機尾已經(jīng)斷掉。華龍毅這才打開艙門,跳了下去。此時,他已經(jīng)從3000米打到10000米,又從10000米打到1000米,單機與14架敵機進行了近20分鐘的戰(zhàn)斗。
跳傘之后,華龍毅發(fā)現(xiàn)自己左臂已經(jīng)血肉模糊,右腿也鮮血直流。華龍毅把帽子摘下來想纏住傷口,發(fā)現(xiàn)根本沒用。他索性不再理會。不過,敵機還是死盯著華龍毅不放,居然又有4架沖過來沖華龍毅開炮。好在當時有我軍8架飛機飛來掩護,敵機逃走。
華龍毅降落在平壤以東的白云山上,立即被志愿軍和朝鮮軍民送到醫(yī)療所。由于和血肉粘連在一起,醫(yī)護人員不得不剪下他的衣服。1954年,這套上衣被軍事博物館收藏,褲子被航空兵一師收藏。經(jīng)過搶救后,華龍毅被送回祖國。
1951年11月,華龍毅被中朝空軍聯(lián)合司令部授予特等功,成為中國空戰(zhàn)史上第一個特等功獲得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政治部授予他特等功獎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先后授予他軍功章、國旗勛章和自由獨立勛章各一枚。毛澤東在《空軍戰(zhàn)報》上看到華龍毅的事跡后,當即在報告上寫下“空四師奮勇作戰(zhàn),甚好甚慰”,并稱贊華龍毅為“孤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