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林
(江蘇省金湖中學,江蘇淮安 211600)
直面課堂問題行為,促進教學高效開展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問題行為分析及對策
張厚林
(江蘇省金湖中學,江蘇淮安 211600)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課程,它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終身學習手段,并成為社會良好公民的必備技能。但是,有些學生只對“計算機”感興趣,而對上課內(nèi)容不感興趣,在上課過程中出現(xiàn)諸多不和諧因素。文章對信息技術課常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也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問題行為
情境再現(xiàn)1: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講解演示具體的操作步驟,而學生有的敲鍵盤、砸鼠標,有的聊天,有的走來走去,有的打瞌睡,也有的吃零食。
情境再現(xiàn)2: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接通網(wǎng)絡,要求學生查找有關“2010上海世博會”的資料,而學生有的在瀏覽新聞,有的安裝起了QQ并聊天,有的則寫起博客來,更有學生在玩網(wǎng)絡游戲。
以上這兩種情境在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中并不鮮見。與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學科由于在學科地位、評價方式、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的特殊性,確實遇到了個性化的課堂問題,如何控制課堂問題行為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經(jīng)常討論的話題之一。
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生問題行為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忽視。而且據(jù)調查,不僅學困生有問題行為,優(yōu)秀生也有問題行為,而且有時優(yōu)秀生更易發(fā)生。關于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問題行為,筆者在本校做過一次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信息技術課程的與眾不同使信息技術課堂與其他學科課堂存在著不同,從而課堂中存在著的問題也與眾不同。故此,就不能用其他學科的課堂標準來要求和評價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而要用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要求來分析課堂問題行為的原因,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1.信息技術學科本身的影響因素
(1)課程地位低,人們固有觀念陳舊
和其他學科相比,信息技術學科不僅是一門小學科,更是一門新興學科,既沒有開設的厚重歷史,也沒有深刻的學科文化內(nèi)涵,有著先天不足的背景。雖然在新頒布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它在教學中的地位,在高中的實踐過程中高度重視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但人們固有觀念陳舊,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新不夠,造成了 “信息技術就像廚房里的生姜,做什么菜都要用到,吃的時候又會被扔掉”的怪異現(xiàn)象。
(2)學科本身的特點給教學管理帶來難度
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的課程,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自學能力,注重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環(huán)境應該是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計算機是每位學生的學習工具,從而為課堂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3)缺乏考核機制
雖然信息技術課程已經(jīng)成為全國大多數(shù)省份的統(tǒng)一考試課程,但其考試形式單一、考核試題簡單,因此在中學普遍缺乏足夠的重視,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較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學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客觀上對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2.學生方面的影響因素
(1)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起點差異較大,教師分層教學體現(xiàn)不夠
由于學生的來源不同,學生入學時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現(xiàn)象比較嚴重,特別是在高中,因為各個地區(qū)初中對信息技術重視程度不一樣,高中入學時學生對信息技能與方法的掌握存在很大差異,這些都將導致后續(xù)學習的差異越來越大、學生的素質良莠不齊。就拿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淮安市來說,我市非常重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從2005年開始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中考,這種評價方式提高了廣大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提高了廣大信息技術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對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極大認同。而我省的其他同級城市,因為沒有采取此評價方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普遍不高。學生信息技術起點水平的差異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課難上。有的學生吃不飽,在課堂上無所事事,長此以往會滋長自以為是、不求進取的思想,養(yǎng)成懶懶散散的習慣,玩游戲、聊天,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而學困生認為進度太快,自己無法跟上,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越學越差,也索性玩起了游戲。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會的學生玩游戲,不會的學生也玩游戲”。而目前關于分層教學只是理論研究的較多,但將其轉化成實踐成果的很少。
(2)學生心理年齡低,自控能力差
高中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思維活躍,經(jīng)常提出問題,喜歡評論和爭議,有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xiàn)的訴求,但心理年齡低,自控能力差。信息技術課一般在機房上,學生面對的是計算機,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經(jīng)常要在講臺電腦上進行板演操作,由于有電腦顯示器的阻隔和機器的聲響,學生的課堂行為很難被教師發(fā)現(xiàn)。另外,通常機房面積較大,而且學生到機房后,跟在教室相比心情放松很多,更容易興奮,所以難以聽進教師的“枯燥”教學語言。因此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就經(jīng)常不能抗拒周圍事物的吸引,爭論、下位置等時有發(fā)生,而QQ、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上博客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能信手拈來。這種現(xiàn)象無形地影響著周圍的學生,旁邊的學生看到后也就無心上機,不顧被批評,也要跟著“過把癮”。
3.教師方面的影響因素
信息技術課堂里發(fā)生的問題行為,看上去是學生的問題,實際上與教師也有關系,有些問題行為就是教師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教師不進行充分備課,照本宣科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信息技術教材要求教師能夠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自己定義講解內(nèi)容來達到課程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相關技能的目的。而在具體教學中,不少教師按照教材內(nèi)容不加任何改造地去教授,教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學生喜歡的內(nèi)容課上又沒有引入,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失去了學習興趣,自然會出現(xiàn)課堂混亂的局面,如果一味地強調課堂問題,不從學習課程設計上解決問題,只能加劇問題的嚴重性。
(2)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學生都希望教師減少講解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他們,這說明學生不滿意教師的 “滿堂灌”,喜歡憑著興趣去學習,喜歡自主操作,如玩游戲、交友聊天、在網(wǎng)上查找資料等,不喜歡教師過多地約束他們。當然,不能因此說教師的指導不重要,而是說明教師的指導、教學方式存在問題。教學中忽略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教學觀念落后是這門學科教學效益低的主要原因。
(3)教師的課堂管理水平和意識不夠
筆者了解到,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年輕課程,而擔任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大都是年輕人,他們在課堂管理水平上不及其他學科的教師,而且因為年齡與學生差距相對較小,所以對學生管理的意識不強。甚至有時年輕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課不重要,只要學生不吵鬧就任由學生玩,更有甚者與學生一起玩起了游戲,這些都是認識上的誤區(qū)。
4.家長及社會方面的影響因素
雖然現(xiàn)在的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也明白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今后發(fā)展將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如今的高考面前,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家長還是更加重視升學科目,家長對課程的態(tài)度會對孩子的思想起著深刻的影響作用。加之每逢各種考試,信息技術課就會被其他主課教師占用,而且信息技術教師基本上在學校除了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外,還兼有其他電教工作,自然也得不到家長應有的尊重。所以,信息技術在高中屬于不被重視的課程。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現(xiàn)狀如此,唯有通過我們廣大一線信息技術教師共同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課程核心價值。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從實際工作出發(fā),從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真正懂得信息技術課程的現(xiàn)實作用和重要價值,自覺認真地上好每一堂信息技術課,掌握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1.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做有學識的教師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不斷積累新知識,注重自身知識更新,吸收知識精華與養(yǎng)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信息素養(yǎng)和能力是教師自身的信息修養(yǎng)和對各種信息技術理解、活用的能力,即對信息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傳遞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包括多個方面,既是一種信息素養(yǎng),又是一種在技術層面、操作層面、思想層面和能力層面的素養(yǎng)。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是具備了一定程度信息技術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他們的知識也需要不斷的更新。計算機學科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點,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該對信息的獲取和處理有一種特殊的敏銳性。如果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問題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樣去解決,學生就會對教師失去信心,就會對知識失去興趣。所以,教師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學生信息能力的關鍵,必須在不斷學習中更新知識,與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計算機教師在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事實證明:“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對計算機學科同樣適用和重要。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做有魅力的教師
改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做到“親”,做到“學高”,做到“身正”,并且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進而使學生“信”,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紀律與顯著的教學效果的雙贏。教師應隨著教學的進程,不斷分析學生的感受,觀察學生的反應。如果學生能夠接受,并且教學效果很明顯,我們就繼續(xù)采用某種方法,如果學生難以接受,課堂教學效果沒有太大改觀,我們要依據(jù)學生的心理需求,改變我們的方法和策略。時常保持新鮮感,這樣我們才能取得長久的成效。
3.采用多種方法教學,做有思考的教師
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起始水平參差不齊,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來化解這樣的“痛苦”。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分成幾個任務來進行教學,即在上課開始,教師給出幾個不同任務,然后教師以任務為中心進行講解,最后讓學生自己完成提出的任務?!胺謱咏虒W”即結合學生的情況,在教學中按學生的基礎分別給出不同層次的任務,讓有實力的學生完成較為困難的任務,一般的學生完成難度適中的任務,學習感到困難的完成較為簡單的任務,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各有所學,各有提高,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分層一般在結構上可以有班級內(nèi)部分層、年級跑班制分層,從作業(yè)難易程度上教師可以布置難、中、易難度不等的題目,對于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布置一些探究性試題,給他們以廣闊的思考空間。
4.注重體驗和創(chuàng)造教學,做有實踐的教師
新疆教科所的劉進錄老師曾經(jīng)給出如表1所示的一個中小學教師工作記錄。
通過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
教學方式 記住率 實際采用率教師講授 5% 95%學生閱讀 10% 70%視聽并用 20% 50%教師演示 30% 30%學生討論 50% 20%學生實踐 70% 10%學生教別人 95% 5%
表1讓學生在體驗和創(chuàng)造過程中學習”,“最輕松且最有效的教學是學生教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注重實踐教學且以技能學習為基礎的課程,我們更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建立科學的實踐體驗方式,制定詳實的實踐體驗內(nèi)容,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讓學生切實感到學知識是為了應用,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在課堂中要大力提倡互學互助,堅持以優(yōu)帶拙,要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學生敢于擔當小老師,促進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全面提升。
5.加強課堂監(jiān)控管理,做有威嚴的教師
課堂的管理離不開教師,我們的教師既要做“慈母”,也要能做“嚴父”。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若有大聲喧嘩和討論、偷偷摸摸打游戲、睡覺、暗自吃零食或擾亂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的,教師要明確指出,嚴肅批評,嚴格管理。學校相關部門要及時制定計算機房管理條例和學生機房上課行為準則,要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從根本上治理學生的錯誤思想。通過抓反面典型、樹正面典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正反兩方面的教育,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機房的規(guī)范管理和課堂秩序的井然有條對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幫助。通過個別交流和談心,來疏導和感化特別調皮的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來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讓他們的游戲情結淡化。通過在機房安裝監(jiān)控,利用監(jiān)控技術對機房進行協(xié)助管理,對學生形成一種威懾,把玩游戲的機會減少到最低。不定期地實行小組長檢查制度,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坐在本組最后,督促學生學習,監(jiān)督學生做作業(yè)。教師也可適當介紹一些游戲軟件的制作方式,教會學生一些軟件制作技能,讓學生體驗到制作游戲的快樂,把學生的吸引力從玩游戲轉到制作游戲上來。
6.培養(yǎng)網(wǎng)絡安全意識,做有遠見的教師
網(wǎng)絡世界,無奇不有,這也是當今中學生特別喜愛上網(wǎng)的重要原因。因為網(wǎng)絡的魅力太大,學生上課時總喜歡上網(wǎng),特別是在一些需要網(wǎng)絡協(xié)助的情況下完成上課任務的課型,這時如果教師強行禁止上網(wǎng),會使學生反感,更何況,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網(wǎng)絡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網(wǎng)絡上有很多有趣且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文化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思維。網(wǎng)絡理應不被禁止,而是信息技術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網(wǎng)絡安全意識,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wǎng)絡,把網(wǎng)絡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網(wǎng)絡的正面作用,要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網(wǎng)絡安全意識和樹立網(wǎng)絡道德觀念,讓他們正確地使用好網(wǎng)絡,為學習服務。
信息技術課程雖然年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還有很多不足,但它有活力,它具備了形象、直觀、趣味、探索、多樣等特點,它因與各學科的整合而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轉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教育思想。只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能夠不懈追求,勇于探索,敢于擔當好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就一定能夠避免課堂中出現(xiàn)的諸多不和諧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確保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
[1]史曉宇.試論信息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J].電化教育研究,2003,(1).
[2]邢棟.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1).
(編輯:王天鵬)
G424.21
A
1673-8454(2011)12-00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