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
為什么我們什么都比美國貴
郎咸平
寶馬Z4型的車子在中國賣58.9萬元,在美國的價格折合人民幣20萬元。似乎只有天然氣等一般社會大眾都要用的產品價格我們與美國差不多,這個檔次以上的產品包括奢侈品、電腦、運動鞋等,我們都比別人貴。
1982年,我們去看電影《少林寺》,票價是1毛錢,2007年《變形金剛》在北京上映時,票價是80元,25年翻了800倍。而在美國,一線電影院《變形金剛》的票價折合人民幣54元。很多香港人在大陸看電影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香港的票價最貴也才50港元,如果在非尖峰時間看,還有20港元到40港元的票價。在中國,男學生要陪女朋友看個電影,是很奢侈的。這就是物價泡沫。
美國麥當勞價格和中國差不多,天然氣我們和美國也差不多,但是電影就差很多。也就是說,只要不屬于大眾消費品,中國的就一定比較貴。比如長途電話費,從美國打來,一分鐘1毛錢,我們打過去,一分鐘要8塊錢,松下54英寸等離子電視相同款式,在中國賣40939元,在美國的價格折合人民幣10239元,這個數(shù)據(jù)我們已經再三查驗過,保證正確。
有人喜歡穿大牌的衣服,阿瑪尼西服在中國差不多要3萬元,但是在美國買,折合人民幣只有15000元。汽油在中國每升6.83元,在美國每升4.56元,也差了很多。諾基亞1661型手機,大家會覺得這個東西應該全世界都一樣吧,其實也不一樣,在中國買大概要300美元,在美國買只要85美元。在中國買一個筆記本電腦6000元,在美國買折合人民幣只有3406元。在美國,一件POLO秋裝大衣只要29美元,Clark的涼鞋(美國牌子),23美元。看到這些數(shù)字,是不是以為美國經濟破產了,崩潰了?還是大甩賣?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到美國洛杉磯一家叫小臺北的中餐館吃飯,4個人點了很多菜,都是魚蝦螃蟹等海鮮,49美元,折合人民幣大概300多元,每一道菜平均價格7美元,在中國吃,這點錢頂多算個零頭。當然如果去那些特別小的店,就另當別論了。我們經常喝的咖啡,在美國是1美元,不到7元人民幣,我們這邊即使去一般的咖啡館,也大概要二三十元人民幣。似乎只有麥當勞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吃的快餐,天然氣這種一般社會大眾都要用的產品,我們和美國的價格差不多之外,其他稍微上點檔次的東西,我們都比人家貴。為什么?
如果我們每月能賺4000美元,花1美元可以喝杯咖啡,500美元可以買個筆記本電腦,50美元可以請幾個朋友吃一頓,這種日子該多爽?這對于中國人來說,像個遙不可及的夢,但這卻是美國大眾的真實生活,所以在美國消費是很幸福的。我們工作時間比他們長,還比他們累,憑什么他們的日子過得那么爽,而我們的日子過得這么苦?
我給出的答案一定出乎大家的意料——因為我們沒有藏富于民,所以除了大米、小麥、豬肉這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價格和美國的差不多之外,稍微奢侈一點的東西都比別人貴。2008年10月,受到金融海嘯的沖擊,我國政府決定提列4萬億元從事基礎建設。當時我明確說過要“放棄保八,藏富于民”,不希望政府拿這些錢去做基礎建設。政府在建高速公路時需要鋼材,需要水泥,可以消化鋼材市場2億噸的產能過剩,同時消化水泥市場超過5億噸的產能過剩。但是建完之后怎么辦?建完之后的高速公路因為沒有車在上面跑,又成了個新的產能過剩。當我們不再需要鋼材和水泥時,這兩個行業(yè)只能被打回原形——產能過剩。所以政府投4萬億元資金在基礎建設上的結果就是將成為一個產能過剩更嚴重的國家。這就解釋了2008年鋼筋水泥占57%、消費占35%的GDP,到2009年成為消費只有29%,鋼筋水泥卻占了67%的情況。
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錢給老百姓,做到藏富于民。政府也應幫助企業(yè)賺更多的錢,因為只有企業(yè)賺到錢,才會進行轉投資,通過乘數(shù)效果再賺更多的錢,最終通過企業(yè)利潤長期拉動中國經濟。鋼筋水泥只是一錘子買賣,今年用完了,明年就沒了。如果我們的企業(yè)家能賺很多錢,政府就可以通過立法等機制,讓企業(yè)提高員工薪水,慢慢培養(yǎng)我們的消費,內需不就跟著增長了嗎?這就是藏富于民的鏈條。
2008年11月5日,中國政府果斷宣布兩年內投資4萬億元及十大產業(yè)振興規(guī)劃等系列方案。一年之后,中國經濟在數(shù)據(jù)上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然而,在迅速穩(wěn)定經濟局面之后,如何拉動國內消費成為中國經濟振興的又一課題。
和中國相比,美國的房子便宜多了。2009年廣交會上,幾個華人把美國洛杉磯的房子拿來中國賣,其中總價最便宜的90平方米只要10萬美元,約70萬元人民幣,比廣州上海的房子便宜得多。而且,我們的房子叫公寓,美國的房子絕大多數(shù)是洋房、別墅,美國100平方米的別墅比上海、北京100平方米的公寓要便宜得多。和汽車、手機、電視機一樣的道理,因為我們沒有藏富于民。
一個簡單的故事。A先生挖金礦賺了100元,他當時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給10個挖礦工人每人1元錢;第二個是給每個礦工5元錢。我相信,有智慧的人一定會做第二個選擇,因為當這個礦工用1元錢就可以解決溫飽的話,他就會再花1元錢買皮包、運動服和運動鞋。A先生會發(fā)現(xiàn),除了挖金礦,他可以再開個大賣場,專門賣皮包,賣運動服、運動鞋。為了賣這些產品,他又聘請了10個女售貨員。最后,10個礦工和10個女售貨員會結婚、生孩子,他們又會拿出另外1元錢買嬰兒用品,他又可以生產嬰兒用品。最后這對夫婦還剩2元錢,他們需要住房子,A先生還可以做地產開發(fā)。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等金礦挖完了,其他行業(yè)也成長起來了,這個地方成了一個富裕的小城鎮(zhèn)。這就是美國的藏富于民。
如果A先生做了第一個選擇,金礦挖完了怎么辦?10個礦工就會立刻失業(yè),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A先生不得不再拿出40元錢建高速公路,以幫助這些礦工就業(yè),最后A先生還是花了50塊錢,卻解決不了問題。高速公路建完后呢?還有什么辦法能讓他們再就業(yè)?到最后,A先生只能看著人跡罕至的大地上,有一條似乎很好看的高速公路。這時候的A先生既不可能開大賣場,也不可能生產嬰兒用品,更不可能做地產開發(fā),因為老百姓太貧窮了。A先生就只剩下口袋里的50元錢了,怎么花呢?只能拿這50元蓋一棟豪華別墅。
中國的房價為什么這么貴,因為我們的政府做了第一個選擇,因此一棟房子要50元錢,而美國做了第二個選擇,所以一棟房子才兩元錢。
國內汽車與電影的高價也是同樣原因造成的嗎?用同樣的故事說明。A先生做了第一個選擇后,發(fā)現(xiàn)這10個工人可能不好管,總得找人管這些工人吧,所以花了10元聘請一位職業(yè)經理人,也就是所謂的白領精英B先生。如果每一個礦工都拿1元薪水,只有這個白領精英拿10元薪水,會是什么結果?以電影為例。拍片子總要有成本,要付給章子怡錢,還要付給張震錢,這么多演員的錢都要付。制作的費用呢?行銷的費用呢?加在一起成本就是10元,怎么收回成本?就要看政府做了什么選擇?如果做了第一個選擇,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白領精英看得起電影,你為了收回成本,一張票就要賣10元。做了第二個選擇呢,10個礦工就都看得起電影,10元的成本除以10個人,電影的票價就是1元。全中國有13億人口,只有4097塊銀幕,而美國只有3億人口,卻有高達38990塊銀幕。算銀幕而不算電影院,因為一個電影院可能有七八塊銀幕,所以算銀幕比較精確。對一個電影制作商而言,你賣到一個以第一個選擇為主的中國,成本一攤下來,票價當然比較高。而賣到以第二個選擇為主的美國,3萬多塊銀幕攤下來,電影票肯定比較便宜了。
中國手機生產很多,一半以上是山寨機,山寨機的價格只有正牌貨的1/4到1/10,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山寨機?因為正牌的手機都比較貴,我們的消費能力太低了。正牌的手機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并不是一個能普及的東西,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誰都買得起手機,因為大家都買正牌手機,手機的價格自然就便宜。汽車也是一樣,汽車在中國是賣給A先生和白領精英B先生的,一般老百姓買不起。在美國呢?每一個家庭基本都有兩部車子,車子價格也特別便宜。當然你可能要問我,我們超市的東西不是也很便宜嗎?你說得沒錯,但我告訴你,美國超市的東西和我們一樣便宜,2009年圣誕節(jié)我在美國買了一雙中國制造的登山鞋,才2.99美元。這個登山鞋在國內卻賣三四百元人民幣,為什么?還是因為他們藏富于民。
除了藏富于民這個原因造成中美兩國物價的差距外,還有第二個重大原因。中國的A先生和白領精英B先生在中國取得財富相對于礦工要容易得多。不妨去西湖看一下,外表還是依然,但是西湖的靈魂已經蕩然無存了,因為西湖周圍幾乎所有的古典式房子,目前已經全部被A先生和B先生占據(jù)了,說是公開的會所,一般老百姓想來吃飯也沒問題,進去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菜貴得離譜。他們就是透過高昂的價格把所有老百姓擋在門外。
既然A先生和白領精英B先生很容易就能取得資源,就會比較容易賺到錢,他們就不會珍惜這些資源包括金錢,他們對奢侈品價格是高是低也沒有概念,只要想要我就買,不在乎貴還是便宜。為什么美國的奢侈品價格比中國便宜得多?因為美國這10名礦工取得資源的能力比中國的A先生和B先生差多了,他們比較珍惜資源包括金錢,對奢侈品價格的波動肯定比A先生和白領精英B先生敏感,所以奢侈品的價格普遍都比中國低。而對于中國的10名礦工來說,取得資源極其困難,因此對于他們能買得起的產品價格,一般是民生必需品,就會極其敏感,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民生必需品價格和美國的差不多的原因了。
Tips
業(yè)內專家指出,目前海南三亞的一套海景別墅,售價折算后高達450萬美元,這一金額可以在美國買下喬治·布什的農場,在歐洲可以買下一座古堡,在泰國可以買下一個海灘。在西班牙,30萬歐元可以買下一套豪華海景公寓,而在希臘,70萬歐元可以買下懸崖上的獨棟別墅。
郎咸平 經濟學家,極視智庫專家。本文節(jié)選自《郎咸平說 我們的日子為什么這么難》,該書由極視傳播出品,東方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