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衛(wèi),陳 祥,曾麗萍
優(yōu)秀跳遠運動員云知明起跳階段技術研究
熊 衛(wèi)1,陳 祥2,曾麗萍3
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攝像解析、數(shù)理統(tǒng)計、對比分析等方法,查閱了大量期刊,了解目前跳遠研究現(xiàn)狀及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使用 JVC攝像機對該運動員的跳遠進行定點拍攝,選擇成績?yōu)?7.86M的一次跳躍動作影片,利用錄像解析系統(tǒng),得到研究需要的相關數(shù)據(jù),并對結果用 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常規(guī)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把經(jīng)過統(tǒng)計處理的運動學參數(shù)和國內外優(yōu)秀跳遠運動員進行比較,尋找出云知明技術環(huán)節(jié)上的優(yōu)勢與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必將有利于該運動員的進一步提高,并為我國高水平跳遠運動員的技術訓練提供參考。
云知明;跳遠;起跳角度;騰起速度
跳遠項目經(jīng)過近百年的發(fā)展,技術動作不斷完善,成績不斷提高。1991年在東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美國運動員鮑威爾把保持了 23年之久的男子跳遠世界紀錄改寫為 8.95M。我國男子跳遠項目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 -批跳出 8M以上成績的優(yōu)秀選手,陳尊榮、黃庚、勞劍峰在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曾 5次進入當年世界前十名。
湖北跳遠運動員云知明是目前我國最優(yōu)秀的跳遠運動員之一,個人最好成績 8.04M,在 09年全運會上以 7.95M的成績獲得第五名。通過對云知明踏跳過程的技術分析,對比國內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技術參數(shù),尋找出優(yōu)勢與不足,使我們的訓練思路和主攻方向得以明確,將有利于在專項成績上取得更大突破。
本次研究使用 JVC攝像機對云知明的跳遠進行定點拍攝,機位高度 1.14m,拍攝速度 50fps,位于運動員右側,垂直于助跑道中心線 8.8m,主光軸垂直于起跳板。選擇成績?yōu)?7.86m的一次跳躍動作影片,利用美國 APAS錄像解析系統(tǒng),采用美國 Dempster人體模型對影片進行解析,并用數(shù)字濾波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平滑處理,得到研究需要的相關數(shù)據(jù)。用 Excell2003軟件對所得到的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對結果用 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常規(guī)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運用國內外文獻資料、圖像解析、數(shù)理統(tǒng)計、對比分析等方法,了解目前跳遠研究現(xiàn)狀及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把經(jīng)過統(tǒng)計處理的運動學參數(shù)和國內外優(yōu)秀跳遠運動員進行比較,分析其技術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建議。
2.1 起跳時間
起跳時間是評價起跳效果好壞的關鍵性指標之一。世界男子高水平運動員起跳時間為 0.10s-0.1255s之間。云知明起跳時間為 0.10s,與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平均水平(0.1125s)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目前我國學者通常把起跳時間 (T總)分為緩沖 (T1)、轉化 (T2)、蹬伸 (T3)三個連續(xù)的時段來評價起跳效果,在起跳各時段的時間應該分配為:轉換最長,蹬伸次之,緩沖最短。從表 1可見,云知明 T1最大,T2和 T3一樣。這可能是由于云知明著地角過小造成的,較小的著地角勢必使人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制動沖量增大,同時使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從著地時到膝關節(jié)最大緩沖時的距離延長,從而加大了 T1的值。
表 1 起跳時各時相時間
2.2 起跳腿髖關節(jié)角度
跳遠技術要求整個人體同時參與運動,人體的軀干和下肢之間的運動銜接,力量矩傳遞必須依賴于髖的動作,所以髖部在跳遠起跳蹬伸離板瞬間的位置和動作,對起跳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
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比較,云知明在著地瞬間的髖角略小,在最大緩沖時的髖角明顯較大,在蹬伸階段的髖角又明顯過小。說明起跳階段髖關節(jié)角度不合理,起跳腿側髖關節(jié)緩沖幅度較小,從而使人體的重心降低,延長了緩沖時起跳腿的支撐時間;髖關節(jié)周圍肌肉力量不足,起跳腿側向前送髖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夠充分。
表 2 起跳腿髖關節(jié)不同時相角度
2.3 起跳腿膝關節(jié)角度
膝關節(jié)的緩沖角度變化可以作為衡量下肢緩沖能力強弱的標志。隨訓練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的完善,在起跳階段各相位上,膝關節(jié)角度都有增大的趨勢。
云知明在著地瞬間起跳腿膝關節(jié)角度比國外運動員小4.1°,說明云知明在起跳放腳時的身體形態(tài)與助跑相比改變較大,不利于“跑步式”起跳。
緩沖著地時,緩沖動作使起跳腿伸肌拉長,為快速蹬伸創(chuàng)造有力條件。在最大緩沖相位上,優(yōu)秀運動員膝關節(jié)角度通常為 138-145°。云知明的角度大于國外優(yōu)秀選手 11.3°,說明云知明起跳腿支撐能力不足,不利于完成快速蹬伸動作。而蹬離瞬間的膝角小于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說明蹬伸不夠充分。
表 3 最后一步左膝關節(jié)角度表
2.4 著地角與起跳扇面角
著地角反映著地時人體重心投影點的位置。著地角較小,說明著板瞬間人體重心距支撐點的距離較遠,身體重心向前性較差,增加水平速度的損失,同時還會增加起跳腿著板時的沖擊負荷。從表 4可見,云知明起跳階段著地角大于國內選手小于國外優(yōu)秀選手。從起跳類型上分析,云知明軀干后傾,起跳腿離重心投影點較遠,屬于制動型起跳,不利于最大限度保持水平速度。
起跳扇面角反映了在起跳過程中人體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狀況。優(yōu)秀跳遠運動員的運動實踐表明,運動成績的提高是通過減小起跳扇面角,縮短起跳時間來實現(xiàn)的。從表 4可見,云知明的起跳扇面角比中國選手平均小 3.399°,比國外選手大 9.7°,云知明采用挺身式技術是導致扇面角較大的主要原因。
表 4 起跳階段相關角度
2.5 騰起速度與騰起角
騰起速度與騰起角作為跳遠的重要技術參數(shù),對跳遠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跳遠最佳騰起角一般為18-24°。云知明在騰起垂直速度和騰起角度上和國外優(yōu)秀選手相當,而騰起水平速度則有較大差距。在現(xiàn)有條件下,云知明可以適當減小騰起角度,努力增大騰起水平速度。從長遠來看,應努力提高絕對速度和助跑的水平速度。
1)云知明起跳時間與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的平均水平相比并無顯著性差異,但緩沖時間過長,應加強起跳腿的支撐能力訓練。2)云知明起跳離地瞬間髖關節(jié)角度明顯偏小,送髖速度慢、幅度小。起跳腿膝關節(jié)角度小于國外優(yōu)秀運動員,蹬地不充分,應加強髖關節(jié)和腰腹部肌肉力量。3)云知明的起跳著地角和扇面角優(yōu)于中國選手,但與國外選手相比仍有差距。應適當增大著地角,減小起跳扇面角,有利于縮短起跳時間,減小水平速度的損失。4)云知明的騰起垂直速度、騰起角度和國外優(yōu)秀選手相當,但騰起水平速度則有較大差距。應努力提高絕對速度,從而提高助跑的水平速度。
[1]劉 暢.對提高跳遠助跑中速度利用率的初探[J].湖北體育科技,2003(4).
[2]張 妮.跳遠最佳騰起角與助跑速度利用率關系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S1.
[3]龐慶軍,李銀萍.中美優(yōu)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助跑最后兩步身體重心變化的運動學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3).
[4]馮曉勁.從起跳環(huán)節(jié)看國內外選手跳遠水平的差距[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12).
[5]李建英,關建軍.九運會男子跳遠運動員起跳階段相關參數(shù)的分析與討論[J].中國體育科技,2004,40(2).
[6]張 新.中外優(yōu)秀男子跳遠選手起跳階段技術對比[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3).
Research on Athlete Yun Zhiming’s Technicals in the Takeoff Stage of the Excellent Long Jump
XIONG Wei1,CHEN Xiang2,ZENGLiping3
(1.Athletics Center of Hubei Administration of Sport,Wuhan Hubei,430205;2.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3.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4)
By using literature,video analysis,statistics,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and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journals,we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ong jump research and the related data.In this paper,we used the JVC camcorder to fixed-point shoot the athletes’long jump,and chose a score of7.86M jumps video.By using video analysis system,we acquired related data needed.And w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the results with SPSS11.0,and compared the regular statistical kinematic parameters with that of long jumpers’at home and abroad,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echnical procedures of Yun Zhiming.Accordingly,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help further improve the athletes’technical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chnical training of our high level long jump athletes.
Yun Zhiming;long jump;takeoff angle;jumping speed
G823.3
A
1003-983X(2011)02-0247-02
2011-02-15
(
熊 衛(wèi) (1970-),男,湖北武漢人,一級教練,研究方向:競技體育教學.
1.湖北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湖北武漢 430205;2.湖北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武漢 430062;3.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體育部,湖北武漢4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