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 王信利
浙江省諸暨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 諸暨 311800
阿奇霉素為半合成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對支原體、衣原體和嗜肺軍團菌等非典型病原體及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在治療各種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但因其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fā)生率高,不易被患兒及家長接受。為緩解阿奇霉素副反應,臨床醫(yī)生常采用思密達口服或加用山莨菪堿等方法,取得一定效果。但思密達口感差、山莨菪堿易引起皮膚發(fā)紅、口渴,且有一定年齡限制,難以被患兒及家長接受。近半年來我院兒科以中藥臍貼緩解其副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無不良反應。現(xiàn)將中藥臍貼與思密達減輕阿奇霉素胃腸道副反應的療效對比結果及用藥依從性情況報道如下。
選擇2010年8月—2011年2月在本院兒科病房及門診使用阿奇霉素靜脈輸液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200例,女95例,男105例,年齡1~14歲,1~7歲123例(61.5%),7~14歲 77例(38.5%);支氣管炎72例(36.0%),肺炎支原體肺炎53例(26.5%),化膿性扁桃體炎45例(22.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15.0%)。所有病例均咽試子MP-DNA陽性或血MP-IgM陽性,無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無肝功能異常及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過敏史。靜滴阿奇霉素之前均無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既往無相關病史,也未使用其它影響胃動力的藥物。200例患兒分為思密達(蒙脫石散)組84例,中藥臍貼組116例。
兩組患兒均予阿奇霉素10mg/(kg·d)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滴,按阿奇霉素與生理鹽水1:10濃度,以5mL/min勻速滴入,1天1次,5天為1個療程。思密達組于阿奇霉素使用前半小時口服蒙脫石散(思密達)沖劑;≤3歲,1.5g加入25mL溫水;3歲以上,3g阿奇霉素加入50mL溫水。中藥臍貼組于阿奇霉素使用前半小時用中藥臍貼。中藥臍貼藥物制備:黨參、蒼術、砂仁、藿香、甘松等份研末,加蜂蜜、醋調成膏狀,揉成約0.7cm×0.7cm大小藥膏。用3cm×3cm大小的橡皮膏固定臍上,輸液后1h撕除。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χ2檢驗。
3.1 療效標準 根據(jù)胃腸道反應評定:Ⅰ級:無反應,輸液時無惡心嘔吐,無腹部不適;Ⅱ級:輕度反應,僅出現(xiàn)間斷腹部不適或輕微惡心;Ⅲ級:中度反應,明顯出現(xiàn)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及腹痛,但仍能堅持用藥;Ⅳ級:重度反應,因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而被迫停藥。
3.2 兩組消化道副作用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干預后均能減少阿奇霉素胃腸道反應,但臍貼組明顯優(yōu)于思密達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兩組胃腸道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阿奇霉素組織滲透性好,在各組織內濃度可達同期血液濃度的10~100倍,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紅霉素,故臨床廣泛用于肺炎支原體等非典型病原體感染性疾病,但在抗菌同時有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思密達是一種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可以減輕阿奇霉素消化道反應,其作用機制[1]:①思密達主要成分為雙八面蒙脫石,具有極高的定位能力,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從而避免腸細胞被病原體損傷。②通過靜電作用可與黏液相互結合,固定清除多種攻擊因子,保護黏膜免受損傷,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③抑制胃腸蠕動,解除內臟平滑肌痙攣,恢復胃腸蠕動的正常節(jié)律。④思密達對病原菌有固定作用,能減輕黏膜組織病變,防止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抑制其繁殖。
中藥臍貼為黨參、蒼術、砂仁、藿香、甘松等份研末而成。方中黨參能補氣健脾;廣藿香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作用,既能醒脾和胃,又能止嘔,凡嘔吐之證,無論寒熱虛實皆可使用;蒼術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興奮腸蠕動的作用;甘松具有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作用,提取物在離體平滑肌器官上(小腸、大腸、子宮、支氣管),具有拮抗組織胺、5-羥色胺及乙酰膽堿的作用對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2]。肚臍為神闕穴,內聯(lián)十二經(jīng)脈與五臟六腑,藥物吸收后輸布全身,持續(xù)作用于人體經(jīng)絡和穴位,能對機體產(chǎn)生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使全身經(jīng)絡疏通、氣血流暢。臍在胚胎發(fā)育中為腹壁最后閉合處,表面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極易穿透彌散。且臍下無脂肪層組織,有腹壁下動脈、靜脈及豐富的毛細血管,故滲透力強,有利于藥物吸收。
本組結果表明,中藥臍貼可以預防靜脈滴注阿奇霉素所致胃腸道反應,療效顯著,簡便易行,患兒依從性好,且無年齡限制。
[1]陳福新,林明南,陳文金.思密達預防阿奇霉素副作用臨床觀察[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4,17(6):536.
[2]張廷摸.中藥學[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9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