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軍
這張發(fā)黃的照片,是美國人埃文思·福代斯·卡爾遜1938年5月21日于榆林拍攝的,由左至右依次為歐陽山尊、劉白羽、林山、金肇野和汪洋,五個小伙子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歷史回潮到1938年。美國駐華海軍武官卡爾遜目睹了淞滬抗戰(zhàn)及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潰敗,聽到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敵后堅持抗戰(zhàn)的許多英雄事跡,要求到抗日根據(jù)地及游擊區(qū)去考察。
5月初,毛澤東吩咐劉白羽組織“抗日文藝工作團”陪同卡爾遜考察。工作團由劉白羽任組長,歐陽山尊任翻譯,其他三人是汪洋、林山和金肇野。他們5月15日從延安出發(fā),歷時85天,跨越了陜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五個省,行程3000多公里,在碉堡林立、壕溝阻隔、“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的緊張氣氛中,兩次穿過日本人控制的同蒲、津蒲鐵道,有時冒著彈火硝煙,在轟隆的炮聲中沖過日軍封鎖線。他們性命相依,生死與共,一路沿黃河河套進入晉西北??栠d會見賀龍、肖克、聶榮臻、彭真、徐向前、宋任窮等同志,又與鄧小平在雨中討論國際政治。
在華北敵后考察艱苦而危險,但他們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每到一地,都各施所長,作調查,寫報導,搞宣傳,編劇本,攝影,組織群眾,風趣和諧,很有收獲。他們與卡爾遜一起徒步行軍,住茅屋,睡土炕,吃農(nóng)民家里的粗茶淡飯,歷經(jīng)艱難險阻,出生入死,從而建立起真摯牢固的友誼。由于汪洋與卡爾遜的兒子同歲,卡爾遜還認汪洋為“干兒子”。
8月6日,他們與卡爾遜在鄭州告別。臨行依依,卡爾遜要文藝組向毛主席、林伯渠、洛甫、馬海德等致意,拉著歐陽山尊的手談了好久,還將隨身帶的毛毯送給他,說:“你會用得著的?!贝蠹冶舜搜劬Χ紳駶櫫?,在汽笛聲中,邊揮手作別,邊唱起卡爾遜愛聽的《游擊隊歌》。
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與卡爾遜這一別后再也沒有見過面。
由于卡爾遜直言不諱,引起了美國保守分子和國民黨右派的不滿,受到各方面的壓制,他無法工作便辭職回美。后來,他積極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事業(yè)游說,介紹在中國的見聞,除了發(fā)表一系列文章外,還編著了《中國的軍隊》和《中國的雙星》?!吨袊碾p星》扉頁上印有劉白羽等五人合影。卡爾遜在日記中這樣描述那五個小伙子:“劉(白羽),小組長,很有思想,穩(wěn)重自持,能約束自己,舉止文雅,心很細,對人循循善誘,5個人中最不表現(xiàn)自己的一個;歐陽(山尊),能說英語,很敏銳,容易沖動,但很有人緣,人很聰明,也很有才華;金(肇野),記者,是個鐵腕人物,很有耐性和意志,他常熱烈地為弱小的人打抱不平;林(山),詩人,少言寡語,有點怪脾氣,不太合群,獨來獨往,不跟大家在一起,不出頭露面;汪(洋),攝影師,最無所謂,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很天真,缺乏思考,沒有主意,有時好像無所適從。我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愉快,大家不分階層權勢和年齡大小一律平等?!?/p>
1946年,卡爾遜在美國病危,查爾斯·格羅斯曼負責醫(yī)治卡爾遜,雖然他終無回天之術,未能從死神那里將卡爾遜拉回來,但卻成了卡爾遜最好的朋友。
新中國成立初期,美國敵視中國,迫害一切與我友好的人士。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恢復后,兩國人民才有機會交往。1974年,“埃文思·卡爾遜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友社”成立, 格羅斯曼每年組團訪問中國,傳播卡爾遜的事跡,促進美中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同時多方尋找《中國的雙星》扉頁上那張老照片中的人員。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6年,在上海偶然有人認出照片上的劉白羽,又經(jīng)對外友協(xié)幫助,劉白羽、歐陽山尊、汪洋終于出現(xiàn)在格羅斯曼面前(林山逝世,金肇野重病在床)。當年的小伙子已經(jīng)都是古稀之人。格羅斯曼也已白發(fā)盈額。劉白羽十分感慨地說:“生活,生活是充滿多少偶然的機遇呀!”歐陽山尊說:“格羅斯曼不單是一位醫(yī)生,一位中國人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考古學家,是他把我們像古物一樣從生活的土壤里發(fā)掘出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