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紅娟
(長春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科,吉林長春 130051)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發(fā)生的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的血栓性疾病。臨床類型主要包括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此類疾病起病急,死亡率高。其早期診斷及危險分層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B型鈉尿肽(BNP)是近年來發(fā)現(xiàn)的一種由心室分泌的多肽類激素,近年來成為心衰疾病的定量檢測指標。為心衰的診斷及預后判斷提供依據(jù)[1]。目前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應用中受到重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ACS的發(fā)病中,炎癥是重要因素之一。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B型鈉尿肽與超敏C反應蛋白與多種心血管疾病相關。本研究通過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BNP及超敏CRP水平的檢測,探討兩者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關系。
1
.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6月-2011年1月期間住院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60例,均符合WHO診斷標準,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42-78歲,平均65歲。其中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32例(UAP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5例)(AMI組)。對照組選擇同期門診健康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0-75歲,平均62歲。排除急慢性心衰病史,急慢性感染,外傷,腫瘤,術后、肝腎功能不全,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情況。三組間患者在年齡、性別、吸煙、家族史、血脂、血壓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所有觀察對象入院后24小時內清晨空腹靜脈采血。BNP檢測采用免疫熒光法,儀器為美國BIOSITE Triage BNP床旁快速檢測儀,超敏CRP檢測采用免疫比濁法,儀器為美國BECKMAN LX-20全自動生化儀。所有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方法進行。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間BNP結果對照組BNP:21.4±6.32 pg/ml,UAP組BNP:95.43±10.62 pg/ml,較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AMI組BNP303.34±24.78 pg/ml,較UAP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2.2 三組間hs-CRP結果對照組hs-CRP:1.78±0.64 mg/l,UAP組hs-CRP:6.25±2.64 mg/l,較對照組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AMI組hs-CRP10.68±3.26 mg/l,較UAP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三組間血漿BNP及hs-CRP水平比較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一組急性心肌缺血相關的臨床疾病的總稱,其病理機制已被證實為冠狀動脈內不穩(wěn)定斑塊的表面破損、出現(xiàn)裂紋,隨之觸發(fā)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導致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及血管完全不完全閉塞[3]。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起病急,危害大,對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B型鈉尿肽(BNP)是鈉尿肽家族成員之一,1988年最先從豬腦中發(fā)現(xiàn),后來發(fā)現(xiàn)主要來源于心室。BNP是含有特異性環(huán)狀結構的32肽,其生理作用主要有利鈉利尿,血管舒張,抑制腎素血管警長素醛固酮系統(tǒng)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經的傳出沖動等。當室壁張力升高、循環(huán)血量增加時,BNP相應升高。研究表明,ACS發(fā)作后,在缺血與非缺血區(qū)域交界的地帶,室壁機械張力最大,BNP分泌增加。血漿水平及濃度變化與梗死面積正相關[4]。本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三組間BNP水平差別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BNP水平高于健康人,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組又高于不穩(wěn)定心絞痛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臟功能受損,室壁張力增高,心肌細胞受到牽拉后BNP釋放增加。
1930年由Tillett和Francis在肺炎患者血清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反應素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被稱為C反應蛋白[5],C反應蛋白由肝臟合成,可在炎癥、感染、創(chuàng)傷等情況下出現(xiàn)升高。Hs-CRP是應用新的技術檢測C反應蛋白,更為靈敏??蓹z測到低濃度的微小變化。CRP濃度增高與冠心病及心血管病死亡率增高密切相關。高水平的CRP患者中風危險性增加2倍,心肌梗死的危險性增加3倍。是較敏感的心血管疾病預測因子[6]。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癥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及發(fā)展的機制之一[7],活動性炎癥可通過硬化灶纖維性被膜組織的不穩(wěn)定化,引起斑塊破裂,而發(fā)生冠狀動脈血栓形成。我們通過檢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發(fā)現(xiàn)急性心梗患者hs-CRP水平高于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hs-CRP水平高于正常人。說明在ACS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炎癥的重要作用。臨床上可以通過超敏CRP水平的測定,作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診斷及危險分層的重要參考。
[1]IwanagaY,Nishi I,Furuichi S,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strongly reflects diastolic wall stress in patients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omparison between systolic and diasolic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6,47:742.
[2]Bickel C,Rupprech H J,Blankenberg S,et al.Relation of marker of inflammation(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von Willebrandfactor,and leukocyte count)and statin therapy to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2,89(8):901.
[3]呂 萍,李自成,孫 蓓,等.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病關系探討[J].廣東醫(yī)學雜志,2003,24(3):256.
[4]James A,David A,Janeh,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 Med,2001,345:1014.
[5]Tillett WS,Francis T.Serological reactions in pneumonia with a nonproein somatic of the pneumococcus[J].J Exp Med,1930,52(4):561.
[6]楊勝利.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3):187.
[7]鄒前福.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