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香
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商丘 476100
對腦出血病人實施血腫清除術或鉆孔引流術是當前普遍應用的治療技術,通過手術治療使腦出血病人病死率明顯下降,但術后的后遺癥康復尚缺乏特效手段,多途徑綜合康復仍是后續(xù)治療的主要方法,我科醫(yī)護配合實施早期綜合康復方法治療的患者肌力恢復有效率及運動功能評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F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9-06~2010-06收治的首次發(fā)病的腦出血術后患者34例,男23例,女 11例;年齡32~77歲,平均69歲;其中內囊出血15例,腦葉出血19例;22例患者經血腫清除術,12例行鉆孔引流術。
1.2 方法 隨機將34例患者分組,治療組18例,對照組 16例,2組性別、年齡、病情、手術方式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護理,治療組于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經學表現不在進展時(一般5~7 d)開始被動運動療法,包括:①患肢擺放良肢位;②按摩患側肢體肌肉,由遠及近,先輕后重,先淺后深,由慢及快,2次/d,30 min/次;③關節(jié)被動運動,由近心端至遠心端,2次/d。主動運動療法包括:①Rood法[1],感覺性刺激;②誘發(fā)聯合反應和共同運動;③采用肢體放置及關節(jié)擠壓增加感覺輸入;④采用Bobath[1]握手、滾筒訓練、橋式運動等促進痙攣患者分離運動出現,2次/d,40 min/次,同時進行心理康復;對意識清醒患者反復講解康復的意義和作用,讓患者參觀同類成功病例,讓患者看到康復的希望,以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身心康復同步進行,相互促進,配合針灸治療:依據中醫(yī)辨證取穴,針灸針痲儀治療,1次/d,10次一療程。上肢取曲池、外關和合谷等,下時取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等。另外應用高壓氧治療:昏迷患者應用高壓氧治療 1次/d,90 min/次,治療 1~2個療程(10 d一療程),同時配合高氧液靜脈輸注治療,500~1000 m L/d,10 d一療程,治療1~2個療程,進行癱瘓肢體功能評估。
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n(%)]
評估標準:運動功能(FMA)評價法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數評價。FAM評分治療組于治療前后分別為(23.00±19.92)分、(52.61±16.32)分,對照組治療前后分別為(24.12±17.00)分、(30.86±14.30)分(P<0.05);ADL評分治療組治療前后分別為(34.11±16.15)分、(69.30±22.26)分,對照組治療前后分別為(34.40±15.20)分、(40.60±20.70)分(P<0.05),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現今腦可塑理論,中樞神經系統(CNS)損傷后是有可能恢復的,并認為CNS損傷后殘留部分通過功能上的重新組織,以新的方式完成已喪失的功能,使腦在結構、功能上修改自身以適應改變了客觀事實,在此過程中功能訓練是必需的。對腦出血病人手術治療可以改變生命預后,而早期綜合康復過程中的主、被動訓練通過刺激肢體,反射性地促進腦功能恢復,改善腦血流量,促腦細胞功能恢復;針灸治療能促進傷灶側支循環(huán)建立,改善傷灶的氧供,改善腦微循環(huán),促進血漿纖溶活性增加,改善血液的黏、聚、凝狀態(tài),引起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腦血流量的增加,改善了腦細胞缺血缺氧情況,起到活血化瘀作用,使神經功能發(fā)生代償和轉移,以防肌萎縮[2],加速癥狀體征的好轉[3];高壓氧、高氧液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飽和度,可增加核苷酸活動代償性,激活細胞色素氧化酶,抑制糖分解,使高能磷酸鍵形成增多,線粒體和細胞器中酶的合成功能增強,還可減少血中的丙二醛、兒茶酚胺、單胺類及興奮性氨基酸等有害因子的形成及釋放[4],減輕其對腦組織的繼發(fā)損害。心理康復使患者積極參與訓練,防止正常腦功能的廢用,促進損傷腦細胞功能恢復。
[1]黃葵.早期運動療法對腦出血術后偏癱的功能恢復的干預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7(6):2 109.
[2]陳仲武.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康復醫(yī)學分卷[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8:32-57.
[3]趙鈦.現代偏癱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6:190-191.
[4]易生禹,只達石.顱腦損傷診治[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