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麗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銀川750021)
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回顧和再思考
——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
楊曉麗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銀川750021)
2004年,根據(jù)教育部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全國各高校分別進行了“分層次,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改革?;诖耍员狈矫褡宕髮W為例,回顧該校從2005年至今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同時對現(xiàn)存的一些問題進行論述與分析,以期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持續(xù)提高教學質量。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分級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與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社會對各種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等學校所培養(yǎng)的人才必須具有英語實際運用能力[1]。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列為“質量工程”四項工作中的第二項[2]?!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頒布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xiàn)在英語教學改革引起了重視、教學設備得到了改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學生的英語水平在逐年提高等方面。盡管如此,學生的英語素質、特別是英語交際能力依然較弱,與經(jīng)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相比,英語教學的發(fā)展依然嚴重滯后。大學英語教學存在費時低效、高分低能、聽說能力差等問題。尤其在民族院校,這一現(xiàn)象尤其突出。2004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鑒于全國各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不盡相同,各高校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簡稱),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保?]針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2007年,為了全面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教育部有關專家,根據(jù)大學英語教學民族工作者目標要求,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對2004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從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墩n程要求》也明確提出了教學要求主要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4]。因此需要我們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改革滯后是制約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改革教學模式也成為當今大學英語教師思考的主要問題。如何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實現(xiàn)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開展互動;如何改進原來的以“教師一言堂”的單一教學模式;如何從語言點的講授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交際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如何把教師的地位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嵺`能力的指導者和質量監(jiān)控者;如何有效地把多媒體和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大學英語的教學中。在重講授、輕能力培養(yǎng)的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中,教師一直被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一種主導地位是討論的話題、內容的控制者和管理者。這種“教師一言堂”式的課堂,學生很少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機會和積極性去參與課堂討論或者進行師生交流。學生缺少語言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因此,這種課堂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不適應當前社會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的要求。
與此同時,從教育學與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的分級教學理論正好符合當前發(fā)展的需求。無論是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還是近現(xiàn)代的陶行知先生,他們都認為,教育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那么衍生到國外,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fā),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i+1”理論,指出教學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相匹配,難易要適度,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等來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有的放矢,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Krashen的理論集中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觀點,強調學習者如何獲得知識,即側重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途徑,這些正是構成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精髓和理論基礎[5]。
(一)實施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北方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的一所綜合性、民族性高等學校,是我國唯一建立在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的部屬綜合性民族高校,現(xiàn)有56個民族的全日制學生和研究生在校學習。大學生入學英語基礎相差較大,特別是擴招以來,很多學生的評議知識還不系統(tǒng),有的學生連語法關都沒過,甚至有些學生進入高校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學生的英語程度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為此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分級教學可將學生按其學習現(xiàn)狀及需求劃分為不同層次,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針對各層次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大學英語分級教學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教學方法上都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更大的優(yōu)勢。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我校分級教學現(xiàn)狀
為了順應全國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形勢,2005年9月大學英語教學部通過對國、內外教育理念的學習和研討,以及對我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反思,在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使英語教學向全方位、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同時促進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加強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要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提出了“差異性、主體性、整體性”的教學理念。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為全方位“以學生為中心”,就獲取知識的能力而言,在教學方式上要把重點教給學生,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通過五年多的實踐,該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學英語學習者整體英語水平有所提高,在各種全國英語實踐活動中,如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CCTV杯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1.確定教改思路目標
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是以教育部頒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依據(jù),結合本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整體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包括制定新的教學大綱;改革現(xiàn)有教學模式,開發(fā)研制符合個性化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系統(tǒng);改革大學英語教學評價系統(tǒng)等。教學改革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和規(guī)范教學條件,逐步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個性化、多樣化、立體化的全新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5]。
2.英語分班原則、教學要求
每級新生入校后,按照英語高考成績進行分班,劃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教學班。學生確定所在班級,不準調班,不實行滾動制。
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兩大類,即:非藝術類和藝術類,并對教學對象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非藝術類英語高班達到“較高要求”,中班達到“一般要求”,低班和藝術類教學班達到“基本要求”。確定非藝術類高、中班的學生在大一第二學期有資格申報大學英語國家四、六級的考試,該資格直至大四第二學期終止。非藝術類低班和藝術類高、中、低班的學生在大二第一學期有資格申報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該資格直至大四第二學期終止。
3.教材使用
非藝術類:《新互動大學英語》;藝術類:《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
在教材方面,使用多元化的現(xiàn)代網(wǎng)絡版教材,針對不同層次的班級使用不同起點的教材,實行“分類指導、分級教學,目標管理、因材施教”,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從2010級起,按照非藝術類和藝術類的生源情況,使用清華出版社的《新互動大學英語》教材和起點較低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創(chuàng)新大學英語》教材。
4.課程設置
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學英語課程分為精讀、綜合和視聽說三個板塊。該課程設置本著實現(xiàn):“分類指導、分層次教學”和“英語學習四年不斷線”的目標,把英語整個課程設置為三個層次:英語基礎課程、提高課程和拓展課程?;A課程指大學英語1—4級精讀和視聽說,每級四個學分,共計16學分。精讀課以講授讀寫教程為主,課上繼承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詞匯、語法和翻譯法的精華,精講精練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并采用“以學生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畫龍點睛的講解,通過提問,討論啟發(fā)學生理解課文;用比較法、反問歸廖法啟發(fā)學生回憶,舊知識理解新教材;對于詞句語法注重實際應用,這種從注入式教學方式轉變?yōu)閱l(fā)式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綜合技能課對學生的讀寫譯技能進行加強,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在傳授技巧的同時輔助以專題訓練,同時照顧到了學生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需要,提高了學生的應試水平。為彌補大班教學缺陷和學生聽說能力的不足,并按照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所提出的“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要求”[6],設置了小班視聽說課。因為人數(shù)少,有利于進行課堂活動的組織,教師們采用了基于“交際教學法”理論指導下的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如進行了角色扮演、對話、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演講等等。在視聽說課上各位老師精心設計安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課程主要為已通過國家四級考試的學生開設,在第四學期大學英語課上授課,課程有六級強化輔導和考研輔導課,計兩個學分。拓展課主要指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專業(yè)等方面進行的系列選修課,如實用英語演講與實踐、語言與文化、英文影視賞析等,每學期計兩個學分。
5.教學模式
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積極引入現(xiàn)代網(wǎng)絡教育技術,建立“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即“2+1+1+X“模式:大班精讀(周2課時)+大班綜合(周1課時)+小班視聽說(周1課時)+X(周2小時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強了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文字教材與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課件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面授與輔導答疑相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是為全體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而開設的必修課,主要為綜合英語類。教學選用高質量的教材和教學軟件,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對它們進行二次開發(fā),編寫助教型課件,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將教學課件和相關學習資料放在教務系統(tǒng)上,學生根據(jù)教學計劃和進度,在相關學習單元開展自主學習。
6.評估體系
按照《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我校開始對在修學生從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其中他們分別占總成績的40%和60%。期末考試分類、分級別對待。
我們自身存在許多制約發(fā)展的問題。比如: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自身資源的不足問題(教師數(shù)量不足、質量有待提高);管理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職能不清晰問題、管理重心偏離問題、缺乏激勵機制和責任追究問題等);辦學封閉性太強,主動爭取外部辦學資源不夠問題。
(一)師資隊伍
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和有效的激勵措施直接影響到教師對教改的態(tài)度和投入度。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改革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還取決于教師是否有過硬的教學技能,特別是基于計算機多媒體的教學改革對大部分教師來說是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且實施分層次教學使教師面臨著代課多、跨課頭,同時還要準備不同教材的使用,所有的這一切,都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管理方面
大學英語作為全校的公共基礎課程,涉及面廣,尤其是分層次教學,只靠大學英語教師的力量是很難達到理想的管理,因此需要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強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管理,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逐步推進國家大學英語四、六級過級率。在不斷深化我校的大學英語改革,全面實現(xiàn)基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機上考試,以及實現(xiàn)學生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校的硬件配套管理、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監(jiān)控、網(wǎng)上答疑、分級試題庫的建立及教師工作量的核算等問題都需進一步解決。
綜上所述,從2005年起至今,我校已徹底完成了“分級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改革,盡管它在諸多方面存在挑戰(zhàn)和困難,但我校沒有停止改革,我們堅定分級教學的決心,同時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如實現(xiàn)基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機上考試、實現(xiàn)學生網(wǎng)絡自主學習,從而完善、深化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jīng)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謀求新的發(fā)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沒有其他選擇,唯有奮力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尋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1]嚴明.分級動態(tài)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新購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2).
[2]張堯學.關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J].外語界,2008,(5):2 -4.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5]陳琳霞.大學英語分層的重要性[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
[6]北方民族大學《大學英語》課程分級教學管理規(guī)定(試行)[Z].2010.
Review and Rethinking of Gradation Teaching Refor M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ake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as an Exa Mple
YANG Xiao-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Yinchuan 750021,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 Mand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 Mation put forwar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4,all colleges carry out the refor Mof education featuring“gradation teaching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The paper reviews gradation teaching refor M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fro M2005 to now and analyzes so Me existing proble Ms in order to further pro Mote grodation teaching refor Mof college English and to continuously i 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 Mation;refor Mof education;teaching Mode;curriculu Mdevelop Ment;gradation teaching
H319;G758.4
A
1001-7836(2011)08-0168-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08.068
2011-07-01
2010—2011年度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大學英語教學科研個人項目“淺析分層次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GNX20110407),批準單位: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與北方民族大學
楊曉麗(1979-),女(回族),寧夏同心人,講師,碩士,從事英國文學和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