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夢筠
(西華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四川成都 610039)
從禮貌原則角度分析奧巴馬演講辭翻譯
遲夢筠
(西華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本文以Leech的禮貌原則為依據(jù),以演講本身應(yīng)該具有禮貌性為準繩,對奧巴馬的演講語篇進行分析,認為演講辭的翻譯應(yīng)體現(xiàn)其隱含的禮貌準則,方能正確傳遞演講者的本意。
禮貌原則;演講;翻譯
同一種交際意圖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禮貌程度的差異。在言語交際中,人們需要考慮話語的得體性,即禮貌問題。演講是一種通過有效的言語手段說服他人的藝術(shù),也是語言活動的一部分,屬于一種特殊交際。2008年11月,生長在平民家庭的巴拉克·奧巴馬以壓倒性票數(shù)當(dāng)選美國第44屆總統(tǒng)。他勝選的原因很多,但他頗具詞鋒的口才吸引了眾多的選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奧巴馬的演講用詞淺顯,行文流暢。他最重要的幾篇演說都是氣勢磅礴,節(jié)奏分明,言簡意賅,既有林肯式的深邃和思辨,也有馬丁·路德·金的激情和抑揚頓挫,不僅能感染打動眼前的聽眾,事后也經(jīng)得起推敲細讀,反復(fù)品味。
禮貌是人們?nèi)粘I钪械木哂械赖乱饬x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反映了人們?yōu)榫S護和睦的人際關(guān)系所做出的努力。禮貌現(xiàn)象逐漸成為語用學(xué)、心理學(xué)、社會學(xué)等學(xué)科研究的對象。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由美國哲學(xué)家Grice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提出,它是會話活動的一條重要指導(dǎo)原則。Grice在“邏輯與會話”(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中認為,言語交際雙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際成功的愿望;而且自覺不自覺地遵守著的這種默契就是合作原則。同時,Grice還提到了禮貌原則、美學(xué)原則、社會原則等。其中,最重要的即是禮貌原則。Lakeoff于1977年提出了“語用能力”的兩條原則:清楚和禮貌,這里的清楚原則主要針對信息,大致等同于Grice提出的“合作原則”。
在此基礎(chǔ)上,1978年Brown和Levinson發(fā)表了《語言使用中的一些普遍原則:禮貌現(xiàn)象》的文章。B&L對于禮貌策略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減輕對聽話人的面子威脅上,其中心思想是:某些言語行為從本質(zhì)上來說會威脅面子(1987:24),因此需要用委婉的方式來表達。繼B&L的面子禮貌理論,Leech提出了禮貌原則。他從修辭角度來研究語用學(xué),將語用原則分為“人際修辭”(interpersonal rhetoric)和“篇章修辭”(textual rhetoric),該修辭指的是在交際中有效地運用語言,它由交際雙方所遵守的原則和準則組成,禮貌原則屬于人際修辭的范疇(1983:15-17)。Leech提出禮貌原則的原因是,合作原則不足以解釋言內(nèi)之意(Sense)和言外之意(Force)之間的關(guān)系,無法解釋人們表達自己意圖時的間接性,而禮貌原則能幫助解釋人們說話時的間接性(1983:80-81),能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把不禮貌的信念減弱到最低限度。
演講詞是文學(xué)語篇和政治語篇的綜合體,它既是行文優(yōu)美、扣人心弦的文學(xué)篇章,也是邏輯縝密、措辭嚴謹?shù)恼撐墨I。演講對于奧巴馬而言,既是針對國家的內(nèi)政事務(wù)和外交關(guān)系,表明立場、闡明觀點、宣傳主張的手段,也是其政治斗爭的重要武器。下面我們以禮貌原則的六準則來具體分析奧巴馬演講辭的翻譯。
第一,策略準則,意思是令他人受損最小,受惠最大;寬宏準則是指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損最大。這兩條準則其實是指同一層含義,分別關(guān)注未來行為對人對己的損與益,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Leech本人也認為在實踐中沒有必要區(qū)分這兩條準則。[1]所以,本文將其視為同一準則來分析。奧巴馬于2008年11月在獲得總統(tǒng)大選勝利后發(fā)表了感人肺腑、熱情洋溢、慷慨激昂的演說,在表達自信的謝意的同時,也不忘向之前的競爭對手麥凱恩表示慰問和感謝:“I received an extraordinaril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Senator McCain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that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leader”。奧巴馬在公眾面前維護了競爭對手的形象,對麥凱恩的付出給予了肯定和贊賞。這些話語體現(xiàn)了策略準則和寬宏準則角度,能夠喚起聽眾的情感體驗,對演講者產(chǎn)生好感。所以譯者應(yīng)重點處理好“an extraordinarily gracious call”,“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及“endured sacrifices”等體現(xiàn)出得體性的短語,不妨試將這幾句話譯為:“我接到麥凱恩參議員打來的相當(dāng)具有大家風(fēng)范的電話,麥凱恩參議員為此次競選,做出了艱辛而長久的付出。不過,他對自己熱愛的這個國家,則付出了更多心血與歲月。他為美國做出的犧牲是我們多數(shù)人難以想象的。而現(xiàn)在,由于這位勇敢而無私的領(lǐng)袖所做出的奉獻,我們過著舒適的生活”。
第二,贊揚準則,意思是指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夸大對他人的贊揚。這條原則關(guān)注說話人對他人傳遞的某種或好或壞的評價程度。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無論是發(fā)自內(nèi)心或是客氣地對別人進行贊揚,都是交際中的一種策略方式,也與策略原則相吻合,贊揚的言語會使對方受損最小。奧巴馬在2005年6月進行了一次演講。此次演講是為了告誡美國人應(yīng)該重視圖書館的作用,增加閱讀時間,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閱讀的習(xí)慣。演講開場白中對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的圖書管理員表示感謝,并提到,“I have no idea how the biggest mouth in our office came from a family of two librarians,but we’re proud to have him on board and I’m sure you are too”。這句話是對圖書管理員的間接贊揚,也是對知識的間接贊揚。翻譯這句話時要注意處理“big mouth”這個固定短語,該短語本意指“搬嘴的人,喜談別人私事的人;饒舌之人”,若將其泛泛譯為“多話的人”,則與原意背道而馳,因為奧巴馬本意是表揚其辦公室里的工作人員能言快語。應(yīng)譯為具有褒獎意義的“能言善辯之人”,方才與奧巴馬的原意吻合。試譯為:“事先我并不知道我們辦公室里最能說會道之人來自有兩個圖書管理員的家庭,但是我們與他共事非常自豪,相信你們也深有同感”。演講時采用贊揚準則,能展示出演講者的大度,演說更具說服力。
第三,謙虛準則,意思是指盡力縮小對自身的贊揚,夸大對自身的貶損。這條原則關(guān)注說話人對自己的某種或好或壞的評價程度。在會話中運用謙虛原則,能博人好感。尤其是在演講中需要運用謙虛原則,方能得到聽眾的廣泛支持與信任,達到良好的溝通目的。奧巴馬在2004年7月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fā)表了誠摯的演講,講話伊始他對自己能有機會發(fā)表演講深表榮幸:“On behalf of the great state of Illinois,crossroads of nations,land of Lincoln,let me express my deep gratitude for the privilege of addressing this convention. Tonight is a particular honor for me because,let’s face it,my presence on this stage is pretty unlikely”,奧巴馬出身低微,后文提到他的父親是一位外國留學(xué)生,生長在肯尼亞的一個小山村,在簡陋學(xué)校上學(xué)的同時還要放羊,而他的祖父則是一個專門負責(zé)煮飯的傭人。因而演講辭中運用了“l(fā)et me express”,“deep gratitude for the privilege”及“a particular honor”等話語,表達出他的謙遜態(tài)度,對美國人民和國家的感激之情,這樣的遣詞用句符合演講人的身份地位,在特定的演講文體中顯得尤為恰當(dāng)妥帖??蓪⑸衔淖g為:“我謹代表全國的中心地帶,林肯的家鄉(xiāng)——偉大的伊利諾伊州,對享有在此次大會上發(fā)言的殊榮表示衷心的謝意。今晚我感到無上榮耀,坦率地說,我的登臺不大可能?!?/p>
第四,贊同準則,指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奧巴馬在200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后的演講中說:“Our government should work for us,not against us. It should help us,not hurt us. It should ensure opportunity not just for those with the most money and influence,but for every American who’s willing to work”。這篇演講批評共和黨人約翰·麥凱恩遠離民眾,親近富人,不了解民情,政策不得民心。例句中的話語讓他拉攏了與平民之間的距離,明確地站在平民的立場上,使聽眾對新政產(chǎn)生期待,相當(dāng)博人好感。句中的排比結(jié)構(gòu)使上下文的意義連接緊密,銜接自然,使語篇的整體意義在聽眾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增強語言的氣勢美和節(jié)奏感,突出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可試譯為“我們的政府應(yīng)該為我們服務(wù),而不是與我們對立。它應(yīng)該幫助我們,而不是傷害我們。它不應(yīng)該僅僅為最有權(quán)有勢之人提供機會,而是應(yīng)該為所有愿意工作的美國人提供機會”。此番講話對于面臨內(nèi)憂外患之際的美國人民而言,無疑于是鼓舞士氣的一劑強心針,讓他們對擺脫困境以迎接更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演講辭的社會功能決定了它的翻譯必須從根本上遵循以聽眾為中心的根本方向,從Leech的禮貌原則來分析奧巴馬的演講辭,不難看出,演講辭的翻譯應(yīng)遵循禮貌原則,既要考慮譯文的得體性又要考慮受話人的受益問題。該語用策略能夠提升聽眾的認同感,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演講者的感染,從而獲得聽眾的廣泛支持和信任,進而實現(xiàn)演講附著于言語之上的政治目的,同時也為譯者解讀演講辭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1]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221.
[1]Brown,Penelope and 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Leech,G.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longman,1983.
[3]高航.禮貌現(xiàn)象研究評介[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6(2).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xué)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8).
本文為西華大學(xué)重點學(xué)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資助項目
遲夢筠(1976-),女,山東蓬萊人,碩士,西華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及英美文學(xué)。
201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