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瓊,彭 清
(賀州學院 外語系,廣西 賀州 542800)
心理詞匯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
舒 瓊,彭 清
(賀州學院 外語系,廣西 賀州 542800)
詞匯習得是二語習得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心理詞匯從心理語言學方面闡釋了詞匯在人腦中的組織、提取和儲存過程。心理詞匯的相關(guān)研究表明,針對我國大學生的詞匯學習現(xiàn)狀,提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有助于提高詞匯習得的效率。
心理詞匯;大學英語詞匯;策略
對于任何一種語言來說,詞匯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詞匯學習對語言的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發(fā)展,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者對詞匯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其語言水平的高低。因此,詞匯教與學研究,就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焦點之一。心理詞匯從心理語言學方面闡釋了詞匯在人腦中的組織和提取過程以及記憶特點,提高了詞匯習得的效率。
心理詞匯,或稱內(nèi)部詞匯是指存儲在長時間記憶中的詞匯即詞匯的心理表征[1]102。它不僅包含了詞的拼寫、發(fā)音、意義、搭配關(guān)系等語言知識,還包括了個人經(jīng)驗、百科知識等非語言信息。心理詞匯涉及到詞匯在人腦中存儲、辨認、提取、理解等問題。
心理詞匯組織,是指詞匯怎樣存儲于我們的記憶之中。它不像書本詞典一樣,按字母順序編輯,而是通過語義網(wǎng)絡的形式把詞匯組織在一起。在語義網(wǎng)絡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Collins&Quillian提出的分層網(wǎng)絡[2]330和Collins&Loftus提出的激活擴散網(wǎng)絡[2]335。他們彼此都認為詞用節(jié)點來表示,詞與詞之間即節(jié)點與節(jié)點之間又通過語義關(guān)系連接在一起,構(gòu)成了復雜而龐大的網(wǎng)絡。但分層網(wǎng)絡模型認為概念在人腦里像金字塔一樣組織起來,金字塔底部是具體的下屬概念,而其頂部則是覆蓋面廣的,上層的概念。概念若是同等級別則處于該網(wǎng)絡的同一層面上。它體現(xiàn)了詞匯的范疇和屬性關(guān)系[3]243。激活擴散網(wǎng)絡模型摒棄了分層的概念,認為在這彼此關(guān)聯(lián)的龐大的“蜘蛛網(wǎng)”里,當某個節(jié)點被激活,就逐漸擴散到整個概念網(wǎng)絡并激活與此關(guān)聯(lián)的節(jié)點。離這個被激活的節(jié)點的距離越近,語義聯(lián)系就越緊密,激活就越強,反之,則越弱。越往前擴散,激活水平就越低[4]411。此模型體現(xiàn)了詞的概念知識,也兼顧了句法、語音之間的關(guān)系。
心理詞匯的提取,是指在心理詞匯中激活相關(guān)的詞匯知識,即利用心理詞來辨認我們所感知的詞匯的過程。心理詞匯的提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詞頻效應,詞匯歧義,詞素結(jié)構(gòu),詞匯性因素,語義啟動等。詞頻效應是指詞匯使用頻率越高,提取也就越容易,辨認速度就越快。這是因為詞匯使用的頻率越高,激活的閾限就越低,所以高頻詞匯比低頻詞匯的反應速度要快。詞匯歧義是針對一詞多義詞的情況而言的,當人們看到或聽到多義詞時,詞的多個意義被短時激活,而語境就很快幫助我們保留哪種意義。換言之,當詞的多個意義沒有使用頻率上的區(qū)別時,即使語境明顯偏向此詞的某個意義,其他的意義也被同時提取出來。若詞匯的多個意義有使用頻率上的區(qū)別,且語境明顯偏向于詞匯的主要意義,其次要意義就沒有明顯被激活的證據(jù)[5]37。詞素結(jié)構(gòu)是指一個詞可能由多個詞素構(gòu)成,提取帶有詞綴的詞比無詞綴的詞要快,這是因為無詞綴的詞是直接提取的,而帶詞綴的詞是分別提取詞根和詞綴的,然后再整合并提取[5]38。但并非所有的帶詞綴的詞都經(jīng)歷了分解,并分別提取的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高頻詞匯(包括帶詞綴的詞)一般情況下,都是整詞存儲的,整詞提取。而低頻詞匯可能就是將詞根和詞綴分別存儲的[1]122。詞匯性因素是指拒絕一個看起來像詞的非詞比接受一個真詞要慢,但拒絕一個看起來根本不像詞比接受一個真詞要快。換而言之,拒絕一個合法非詞要比拒絕一個不合法非詞要難的多。語義啟動是指,辨別有語義聯(lián)系的詞比無語義聯(lián)系的詞反應要快。在辨別某詞時,若前面加上有明顯語義關(guān)系的啟動詞時,就會縮短其反應速度,而且辨別具體的詞比抽象的詞要容易[5]39。
信息處理系統(tǒng)可以很好的解釋心理詞匯的記憶過程。該系統(tǒng)分為三個部分: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及長時記憶[6]66。當人們以各種渠道或得到詞匯信息時,并以完整的形式存儲到感覺記憶中,只有那些得到充分注意的詞匯才能暫時地進入短時記憶中。其它的未注意到的詞匯在感覺記憶里,半分鐘到一分鐘后就消失了。存放在短時記憶的詞匯需要進一步編碼,重組,加工。只有那些深層次地加工的詞匯才能進入長時記憶中存儲,而其余的詞匯不超過20分鐘后就會被遺忘。長時記憶是詞匯的最終儲存區(qū),存儲在長時記憶的詞就會轉(zhuǎn)化成心理詞匯。
心理詞匯的相關(guān)理論為人們理解詞匯習得的本質(zhì),提高詞匯的教學水平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妨努力嘗試以下幾種詞匯教學策略。
心理詞匯的組織模式告訴我們,心理詞匯是按照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guān)系并以網(wǎng)絡的形式組織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語義網(wǎng)絡中各個節(jié)點的語義聯(lián)系,通過激活某個節(jié)點及相關(guān)聯(lián)的節(jié)點,達到詞匯的重組,從而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橫向的、縱向的語義網(wǎng)絡。
在詞匯教學實踐中,遇到涉及分類關(guān)系的詞,教師可以借助分層網(wǎng)絡模型。因為上層概念具有下層概念的共同特點,而下層概念卻有自己獨特的特征。這樣的分類學習有利于明確詞匯間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借助激活擴散網(wǎng)絡模型,也可以通過語義的聯(lián)系以及語義的相似性將所學的新詞匯與已學的舊詞匯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心理詞匯組織結(jié)構(gòu)。一方面利用這種擴散,教師可以在學生可接受的程度上,適當聯(lián)想引申出詞或詞綴的同義詞、反義詞,以及詞性的變化,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得他們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已有的信息產(chǎn)生新的觀點與想法。
詞匯效應是影響詞匯提取的因素之一,因而區(qū)分高頻詞匯與低頻詞匯成為詞匯教學的必然。高頻詞匯使用頻率較高,而且易理解,覆蓋廣泛,所以,它是詞匯學習的關(guān)鍵。低頻詞匯雖然使用頻率低,但可以豐富語言的表達,促進語言的多樣化,所以,它是詞匯學習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生詞,應盡量采用高頻詞匯來解釋單詞,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生詞和常用詞的聯(lián)系,便于理解和掌握生詞,而且也降低了與之相關(guān)聯(lián)的高頻詞匯的閾限,促進了這些高頻詞匯的提取。詞匯的教學并非孤立的,應該將它與聽,說,讀,寫有機的結(jié)合。比如,讓學生在口語和中使用剛學過的單詞,提高生詞的使用頻率,加速生詞向高頻詞轉(zhuǎn)換。
根據(jù)詞匯歧義,上下文語境為多義詞的提取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創(chuàng)造上下文語境來講授新詞,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義關(guān)系、語法形式、習慣搭配、語用規(guī)則等,從而促進學生詞匯的深度學習。
在課堂上,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置成語境來講解新單詞,讓學生們在熟悉的話題中,掌握詞匯知識,認識詞匯間的語義聯(lián)系,從而強化記憶程度,延長記憶時間。另一方面,通過語境,教師也可以有效地開展文化教學。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的熏陶。因此,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詞匯放入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讓學生了解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理解此詞與母語翻譯的“對等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心理詞匯記憶結(jié)構(gòu)使人們了解了信息的整個記憶過程,認識到科學記憶詞匯的規(guī)律。然而一些老師認為,詞匯記憶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不在他們的教學任務之內(nèi),所以才出現(xiàn)了學生經(jīng)常抱怨“記得沒有忘的快”的現(xiàn)象。倘若教師能將學生帶出“記憶就是死記硬背”的誤區(qū),讓他們認識到記憶不是盲目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那么,單詞的記憶也不再成為他們最為頭疼的問題。
詞匯要達到真正記住不忘的效果,就需要將詞匯儲存在長時記憶里。一些學生刻意地背單詞使詞匯信息從外界輸入經(jīng)感覺記錄器過濾進入短時記憶儲存區(qū)里,但要使單詞存儲在長時記憶里,并轉(zhuǎn)化為心理詞匯,就需要對暫時存儲在短時記憶的詞匯信息進行深層次加工。對學生們而言,他們普遍采用的加工模式是死記硬背,雖說這種方式在短期內(nèi)還是有效的,但時間久了,就很容易忘記。所以教師不妨傳授給學生更多的記憶術(shù),如詞根法、聯(lián)想法、關(guān)鍵詞法,諧音轉(zhuǎn)換法,字鉤法等。當然只注意到“記”的效果是不夠的,更要注重后期的憶,即保持,再現(xiàn)。倘若不及時的復習,這些詞匯就會遺忘。而且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最初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到一段時間后,就幾乎不再遺忘了。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提倡“趁熱打鐵”的對策,即開始一段時間多花時間強化,以后逐漸遞減。合理利用這些規(guī)律,可以有效防止詞匯的遺忘,提高記憶效率。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石,而心理詞匯的有關(guān)研究為詞匯的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也為外語學習者學習詞匯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上述研究只是心理詞匯應用于詞匯教學的一般性探討,如何將理論與具體的詞匯教學方法結(jié)合,還需要不斷深入研究。
[1]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3]Collins,A.M.,&Quillian,M.R.Retrieval Times from Semantic Memory[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9(8).
[4]Collins,A.M,&Loftus,E.F.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J].Psychological Review,1975(82).
[5]董燕萍.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6]桂詩春.語用與記憶[J].語言文字應用,2000(1).
A Study of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ntal Lexicon
SHU Qiong,PENG Q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the mental lexicon explains the process of the organization,retrieval,storage of vocabulary in human brain from the aspect of psycholinguistics.In viwe ofo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of mental lexic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vocabulary learning,the strategiesof 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could be put forward.
mental lexicon;colleg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strategy
H13
A
1673-8861(2011)01-0105-03
2010-10-08
舒瓊(1983-),女,湖北宜昌人,賀州學院外語系教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