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深圳海洋文化論壇聚焦《明東西洋航海圖》
2011年11月3日,第五屆深圳海洋文化論壇在深圳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史地理及海洋學界的多位知名專家和學者參會,共同聚焦揭幕牛津博德立安圖書館授權復制的原大絹本彩繪明代古地圖——《明東西洋航海圖》。
《明東西洋航海圖》縱158厘米,橫96厘米。不同于我國現存的其他古代海洋地圖,這張地圖明確標有羅盤與比例尺,它是中國第一幅準確表現中國與東亞地區(qū)地理關系的海圖,帶有明顯的西方現代制圖理念。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這張地圖的出現,改寫了中國地圖史,是首張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中國古代航海總圖。
《明東西洋航海圖》英文名為《雪爾登中國地圖》,是由英國人約翰·雪爾登先生捐贈的。
這幅中國古地圖一直保存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立安圖書館,直到三年前,該館清點藏品時才再度出現,又經過多次修復,才進入學術視野。
北京海洋出版社社長、鄭和研究專家劉義杰先生認為,這幅古地圖原本沒有名字,按傳統(tǒng)應以藏者雪爾登作為圖名,但這樣的圖名無法準確表達它的內容,所以,中國學者首先要確認其成圖時間和內容,而后再給它一個恰當的名字。劉義杰認為,它的成圖時間應在明萬歷年間,將之與明代航海圖進行比較后,可為這幅古地圖命名為《明東西洋航海圖》。
專家稱,僅此一點,它就有資格補充到今后的古代中國地圖思想史中?;始业摹疤煜掠^”與民間的“海洋觀”,在歷史上并不是統(tǒng)一的,民間有更加獨立的務實的地理思想與世界觀。
文獻來源:深圳特區(qū)報(201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