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
(河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063009)
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
王迎春
(河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063009)
大學生;挫折;抗挫折
在當今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下,當代大學生普遍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挫折、學習挫折、感情挫折、就業(yè)挫折等。培養(yǎng)他們的抗挫折能力,需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構建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并將挫折教育貫穿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階段。
挫折是人們在某種狀態(tài)下,在所要達到的目標過程中受到的障礙和因無法克服而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與情緒反應,挫折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面臨的問題。當代大學生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且多為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過分的家庭寵愛,單一的學習成績衡量標準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致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依賴心理,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進入大學后,離開父母,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都發(fā)生很大變化,相對自由的空間、豐富的生活、激烈的競爭又使他們時刻面臨失敗和挫折。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最重要資源。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適應能力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高素質的人必然有著卓越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堅韌頑強的意志是大學生適應當今社會、成長為國家棟梁的必備素質。增強大學生抗挫折能力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需要。
環(huán)境挫折主要發(fā)生在環(huán)境適應期,主要表現(xiàn)為大學生學校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剛剛離開家鄉(xiāng)過集體生活的大學生,面臨著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新的同學和師生關系。一方面,他們不再得到高中老師無微不至的關照,另一方面,他們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而大學生青春期固有的矜持、閉鎖、自尊等又加劇了他們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困難。
擺脫高考壓力的大學生,突然面對新專業(yè)內(nèi)容專業(yè)化的程度、廣度、難度加大,學習方法上獨立性、分析性增強,并要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這些新的問題,一些學生對學習和考試的焦慮心態(tài)與日俱增,很容易產(chǎn)生悲觀情緒。
大學生正處在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最活躍的時期,對戀愛的需求和渴望非常強烈。加之處在一個特殊的人際環(huán)境中,戀愛成了大學的一道風景線。但是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由于自我把握不當,也容易因此而產(chǎn)生一些情感挫折,主要表現(xiàn)為:與異性交往困難、單相思、失戀、陷入多角戀等[1]。
隨著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畢業(yè)的就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就業(yè)壓力不斷增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日益飽和的社會需求,大學生往往過于急功近利,或者缺乏主動出擊的精神,對應聘過于自信與缺乏自信的現(xiàn)象并存,不能很好的調(diào)節(jié)自身期望值,從而導致就業(yè)受挫。
挫折是客觀存在的,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所必然面對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有個人無法選擇的客觀條件:社會制度、時代背景、文化積淀、家庭環(huán)境等等,這些客觀因素造就了挫折和困境的形成的外部條件。
認識到挫折的客觀存在后,還需要理解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改變?nèi)松秤龅闹匾饔?。歌德說“流水在碰到抵觸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巴爾扎克說:“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p>
可見,自己主觀努力的因素,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升華和成熟,是掌握人生境遇的關鍵。[2]這就需要幫助大學生建立起正視挫折、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古今中外勇于面對挫折、在逆境中成長成才的例子不勝枚舉。事實上,在他們的身邊,遭遇困難、不畏困難后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只有通過讓他們正視挫折,不斷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鼓起勇氣和信心,才能不斷的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是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基礎。心理防御機制是挫折發(fā)生后人在內(nèi)部心理活動中所具備的有意或無意的擺脫挫折造成的心理壓力、減少精神痛苦、維護正常情緒、平衡心理的種種自我保護方式。當人面對挫折時,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壞,多數(shù)情況下,人們會感到困擾、不適應,甚至體驗到一種痛苦的折磨。出于自我保護本能,人們希望減輕或者消除這種狀態(tài),會有意無意的采取某種方式來恢復心理平衡。即人有擺脫痛苦、消除不安、恢復情緒、平衡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積極的心理防護機制可減輕遭受挫折的大學生的精神壓力、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頑強的毅力對抗挫折。
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多數(shù)高校在新生入學期間均安排軍訓這一環(huán)節(jié),其目的就是鍛煉大學生在困難中的生存、堅持、協(xié)作能力,加強他們的生活自立能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說,新生的軍訓是良好的抗挫折教育。
按照大學成長規(guī)律,大一著重進行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讓他們能夠快速的適應新環(huán)境,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來面對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大二、大三著重進行學習、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大學時代的學習和情感;對畢業(yè)生著重進行就業(yè)教育,使他們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yè)的現(xiàn)狀,能夠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到努力的方向,順利實現(xiàn)就業(yè)或者繼續(xù)深造。
各個階段的抗挫折教育可以隨時隨地的以各種形式展開:如通過不同范圍的文娛活動、拓展訓練、野外實習、班級對抗賽、講座、交流會等等。
[1] 吳寶瑞.高等教育心理學[M].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
[2] 趙懷玉,王磊.人文素質教育現(xiàn)實[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
To Discuss Exercising University Students’ Ability of Anti-frustation
WANG Ying-chun
(Hebei Polytechine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frustration; anti-frustr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oday’s society,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generally facing various frustrations from Environment,study, emotion and employment. It needs to guidie them to ha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frustration, construct positive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defense to exercise their ability of Anti-frustration as while make the education of anti-frustation throughout all stages of students’ study and daily life.
G40-012
A
1673–2804(2011)01-0048-02
201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