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闖 江蘇省濱海市睦鄰開發(fā)區(qū)養(yǎng)殖基地 224500
張仕權(quán) 江蘇省濱海市睦鄰開發(fā)區(qū)畜牧局 224500
晚冬早春,因氣候和環(huán)境變化,加之管理不力,山羊很容易發(fā)生感冒、腹瀉、疥癬病等一些常見疾病,如不及時防治到位,就會導(dǎo)致山羊停止生長,甚至死亡,直接影響當(dāng)年和來年的養(yǎng)羊效益。因此,冬季山羊防病治病切莫馬虎。
由于氣候驟變,產(chǎn)室封閉不嚴(yán),墊草太潮濕,遭受賊風(fēng)侵襲,使羔羊機體受寒冷襲擊而致。
病羊精神不振,初期皮溫不均,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發(fā)涼,繼而體溫升高,呼吸、脈搏加快;鼻黏膜充血、腫脹,鼻塞,之后流清涕,病羊不斷打噴嚏,并在墻壁、飼槽處擦鼻;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減少或停止,鼻鏡干燥,腸音不齊或減弱,糞便干燥。
治療措施:(1)取大蘿卜2個,洗凈去皮后搗爛,用干凈的紗布包住擠出蘿卜汁,用500g開水沖蘿卜汁,再加入適量食鹽拌勻,晾溫后一次給羊灌服。服藥后1-2小時見效,連服2天即愈。(2)用生姜100g、大蔥2根切碎熬湯,加紅糖50-100g灌服,一日2次,連服2天;茶葉15g、紅糖 60g、生姜30g、胡椒 4g,煎水飼喂。
因氣候聚變,寒風(fēng)雨雪,最容易使山羊的耳部、嘴部、足部凍傷,因此冬季首先要注意羊舍的保溫工作,舍內(nèi)溫度要保持在8℃以上。
治療措施:(1)取蒜瓣 1粒、蔥根 1把、蔥白5根水煎,用此液擦洗凍傷患部,輕度凍傷3次可治愈。或用生大蒜頭去皮,切片敷于初患凍傷處,用膠布固定,有助于凍傷痊愈。(2)雞蛋1個取蛋清,加蜂蜜3湯匙,攪拌均勻后搽凍傷開裂口處,每日2次,數(shù)日即愈。(3)用尖辣椒煮水加適量茶葉浸泡后,每天燙洗羊的尾巴、四肢、耳朵、陰囊等凍傷患部,7天見效,對于山羊習(xí)慣性凍傷有奇效。(4)取凡士林250g、香油10g、魚石脂 20g、樟腦 2g混合調(diào)成膏。取適量藥膏搽在凍傷部位,每日1次,5日見效。
口腔炎俗稱口瘡,是由羊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人畜共患病。3-15日齡的羔羊時常出現(xiàn)口腔流涎、不肯吸吮母奶的現(xiàn)象,這時若檢查口腔黏膜會發(fā)現(xiàn)有充血斑點、小水泡狀或潰瘍面,說明羔羊已經(jīng)得了口腔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dǎo)致羔羊消瘦、消化不良,甚至餓死。
治療措施:將硼砂、冰片、青黛、枯礬各10g,皂角、黃連各5g,研成細(xì)末。羔羊患口腔炎時,用蘸水的棉球黏附藥末輕輕抹在口腔黏膜上,每日2次,連續(xù)2天。繼發(fā)感染者用青霉素80萬單位、5%的葡萄糖20m L靜脈注射,一日2次。
發(fā)病羊的頭部有灰色的瘡疤,好像鍋巴一樣分布在羊的嘴唇和鼻子等部,用手一剝就下來,一剝開就流血,山羊患的是疥癬病或傳染性膿瘡病。山羊疥癬病是由疥螨蟲寄生引起的,主要特征是患部發(fā)癢。
治療措施:(1)先用小刀刮去病變部位的硬痂皮至出血,隨后用臘豬油涂抹患處,1日2次,連續(xù)3天。(2)傳染性膿瘡病的癥狀和疥癬病相似,不過病羊沒有擦癢的表現(xiàn)??蓪⑸鈩兤_成泥狀用力擦患部,其他藥物如磺胺軟膏、土霉素軟膏、磺甘等。
此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消化系統(tǒng)機能紊亂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對養(yǎng)羊業(yè)危害較大。因羔羊的抵抗能力較差,病菌最易感染,多以7日齡以內(nèi)的羔羊為主。傳播源為病羔羊糞便,經(jīng)消化道、臍帶和創(chuàng)傷感染。羔羊病初精神萎靡,不想吃奶;,有的呼吸快,體溫降至常溫以下,不久發(fā)生腹瀉,糞便如水,惡臭,到了后期帶有血液,直到血便。羔羊逐漸消瘦,臥地不起,如不及時治療,常在2-3天死亡。
治療措施:(1)用夏季收集的楊樹花500g加水適量,煎汁濃縮至500m L。每日10-15m L,1次服完,連服 2-3次即愈;(2)酸奶水 50m L、紅糖 25g,加溫至40℃左右,候溫內(nèi)服,每只每次30m L,日服3次,也有良好效果。(3)水樣腹瀉者可用活性炭20-40g、次蒼 3g、鞣酸蛋白 2g、磺胺脒 4g、水適量,一次灌服,并肌肉注射阿托品。(4)脫水羊可用糖鹽水500m L,加1%安鈉咖2m L、40%烏洛托品5m L,一次靜脈注射。
剪臍帶的剪刀消毒不徹底,或用不潔的線結(jié)扎臍帶等,使傷風(fēng)桿菌通過臍部感染所致。發(fā)病羔羊出生4-6天后吸吮困難,逐漸牙關(guān)緊閉,不能開口,面肌痙攣,眼縫變小,口角向外牽引,呈痙攣樣苦笑面容。全身痙攣時,頭向后仰,脊柱前凸,呈角弓反張狀。嚴(yán)重時,呼吸肌和膈肌都會發(fā)生痙攣,最后因呼吸困難窒息而死亡。
治療措施:用中藥烏蛇、全蝎、天麻、天南星、川芎、羌活、獨活、荊芥、薄荷、蟬蛻、僵蠶各 9g,防風(fēng)12g,當(dāng)歸15g。將以上各藥共煎水,分3次灌服,8小時1次,直到痙攣消失為止;蟬蛻60g煎水,加黃酒60m L,每天服1次。
該病是冬季最常見的山羊寄生蟲病。預(yù)防絳蟲病,使用20%的生石灰水或5%的克遼林溶液噴灑、洗刷羊舍和飼具。預(yù)防性驅(qū)蟲可使用吡喹酮或硫雙二氯酚,前者用量為12mg/kg體重,后者用量為60-80mg/kg體重。
藥物治療:口服1%的硫酸銅,1-6個月的羔羊用15-45m L,7個月以上的羊用45-100m L;或口服砷制劑,羔羊0.5g、成年羊1g,然后供給油類瀉劑,幫助排出蟲體;或氯硝柳胺(滅絳靈),50-75m L/kg體重,1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