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信來
(大理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陳亮功利主義思想的歷史影響
雷信來
(大理學院,云南大理 671003)
陳亮不僅是永康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而且以其學術成就和個人努力為浙東學派及其理論學說的創(chuàng)立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陳亮倡導的功利主義學說促進了南宋浙江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推動了清代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形成與發(fā)展,并對當今道德體系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陳亮;永康學派;功利主義思想
陳亮,字同甫,號龍川,浙江永康縣(今永康市龍山鎮(zhèn)橋下村)人。生于宋高宗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卒于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他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主義者,浙東永康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紹熙四年(公元1193年)春,陳亮高中狀元,被任命為建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然而未及赴任即辭世。陳亮生活在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南宋時代,置身于當時國勢極度疲敝,理學高度繁榮的背景下,在現(xiàn)實政治層面上,陳亮堅決要求抗金以收復故疆之半,呼吁實施各項制度改革。在學術探討層面上,他從謀求實事、實功、實利的觀念出發(fā),提倡功利主義學說,反對空談道德性命之學,注重學術研究的經(jīng)世致用,努力探求富國強兵的途徑。他的思想觀點不僅對當世,而且對后世均有重要影響。
陳亮作為永康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與呂祖謙、葉適等人并為當時浙東學派的代表,以其個人作為和思想學說對浙東學派及其學說的形成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因此他在南宋浙東學派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從總體來看,在南宋浙東學派的發(fā)展過程中,陳亮發(fā)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陳亮之前,盡管有薛季宣等人提倡事功,但是浙東學術界仍然是一盤散沙。在宋孝宗淳熙年間,陳亮的功利主義學說一鳴驚人,永嘉的陳傅良、金華的呂祖謙、臺州的唐仲友等人與陳亮共同唱和,他們逐漸形成較為一致的學術趨向,浙東學派遂趨于繁榮,并對當時的社會及學術界產生很大影響。除此而外,葉適“在浙東的學術界中,他居于一個集大成地位”〔1〕,他使浙東學派的理論體系進一步成熟和系統(tǒng)化,這與陳亮對葉適學術思想的形成發(fā)展施加了重要影響是分不開的。“他們的數(shù)十年交往情誼無疑是宋代學術史、文學史上的佳話?!薄?〕
從南宋浙東學派功利主義學說形成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陳亮雖然沒有首倡之功卻有發(fā)揚光大之貢獻。功利主義思想,雖在先秦時提出來,但主要是在宋代歷史條件下發(fā)展完善起來的。在北宋時期,李覯繼承了歷史上功利主義的積極成果,提出義利統(tǒng)一的觀點,王安石則在實踐中具體運用和發(fā)展了功利主義思想。南宋時期,陳亮與葉適共同成為中國古代功利主義思想發(fā)展完善階段的代表人物。陳亮全面總結了歷史上功利主義思想的優(yōu)秀成果,舉起功利主義的旗幟與理學相抗衡,通過與理學家的學術辯論,對理學進行了嚴肅批判。《宋元學案》指出:“當乾道淳熙間,朱(熹)、張(栻)、呂(祖謙)、陸(九淵)皆談性命而辟功利。學者各守其師說,截然不可犯。陳同甫崛起其旁,獨為不然。”〔3〕可見,在當時理學流行與蔓延之際,陳亮以功利之學反對理學,在反對理學的斗爭中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功利主義思想。
陳亮通過積極地學術交流,為浙東學派的發(fā)展壯大發(fā)揮了建設性作用。陳亮一生與永嘉學派和金華學派的學者交往密切,彼此在學術上互有影響幫助,他們合力推動了浙東功利主義學說的形成與發(fā)展。在理學家看來,永康學術和永嘉學術都是“功利之學”,俱為“大不成學問”。客觀地說,在浙東學派中數(shù)永嘉學派與永康學派學術觀點最接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狀況,是因為陳亮與永嘉學派的學者之間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和人際往來。陳亮不僅和永嘉學者頻繁往來,與金華學者,尤其是呂祖謙更是莫逆之交。呂祖謙身為“東南三賢”之一,非常關心陳亮學術研究的進展,經(jīng)常給予陳亮鼓勵和指導。在陳亮功利主義思想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呂祖謙給予了他很多無私的幫助。
陳亮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及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這點我們可以從理學家朱熹對陳亮功利主義思想提出強烈的評判得到反證。由于作為顯學的理學依然堅守著傳統(tǒng)儒家的三綱五常、重農抑商、修身養(yǎng)性等信條,就使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無形中發(fā)揮著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學術功能,即在學術上牽制理學,從而避免了學界的話語壟斷。同時,陳亮的功利主義在理論上總結了先秦、漢唐以來的功利主義思想,并把它完善化、系統(tǒng)化,發(fā)展成為一個學術流派,即永康學派,從而促進了學術的繁榮。另一方面由于功利主義思想適應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并切合了人們的客觀要求,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因而南宋時期的人們逐漸擺脫了某些封建禮儀的束縛,掀起了一股講實際、重事功的功利主義思潮。在商品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浙東地區(qū),義利并重甚至重利輕義思想深入人心,似有取代儒家重義輕利之正統(tǒng)思想的趨勢。這一思潮既有比較系統(tǒng)的功利主義思想作理論支撐,又為民眾所支持,因而極大地推動著當時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主張農商互利與追逐合理的物質利益,反對重農抑商,提倡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為商人代言的治學路徑為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jù)。隨著功利主義思想的傳播,農商并重、發(fā)展生產、繁榮經(jīng)濟、盡快扭轉貧弱局面成為社會共識。“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促使宋代商品經(jīng)濟迅速成長起來,并達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水平。這種情況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隨著原有自耕農經(jīng)濟制度的崩潰,不少地主投身商業(yè),并在與商人爭相奪利的經(jīng)濟行為中極大地推動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破產的自耕農也紛紛卷入商品經(jīng)濟的漩渦之中。其二,眾多官僚加入商人行列,使商人的社會地位得以提升,形成了一大批與官府爭奪商業(yè)利益的富商大賈。而官府則運用法律手段,限制富商大賈的經(jīng)濟實力,盡可能使官府占取商業(yè)利潤。以利潤追求為動機的商品經(jīng)濟,比起保守封閉的自耕農經(jīng)濟,更能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因而具有歷史進步性。
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史上珍貴財富,其對社會功利和商品經(jīng)濟的倡導,對利欲功能與物質需求的合理性肯定,對極端利己主義的批判,對理學空談義理性命、恪守三綱五常的反對等思想都具有社會合理性與歷史進步性。陳亮所處時代雖然距今已有800多年,但是陳亮和浙東學派的經(jīng)濟思想一直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并且影響深遠。許多學者認為,它是“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chuàng)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的一個重要的歷史基因。陳亮和浙東學派學說的影響一直滲透在浙江這片土地上,在其影響下形成的浙江區(qū)域文化,與其他地區(qū)相比,文化中“功利、務實、創(chuàng)新”的特性相當明顯。因此在今天考察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陳亮的功利主義學說不僅對南宋的浙東學術影響很大,而且對清代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形成也功不可沒,清代“經(jīng)世致用”之學,正是沿著陳亮實功實事的功利主義思想發(fā)展起來?!爸腥A民族經(jīng)世致用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主要是在明清之際批判宋明理學的思潮中得到傳承和發(fā)展的。”〔4〕這從一個側面佐證了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在中國思想史及浙東學術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章學誠指出事功學派注重史學,旨在“史學所以經(jīng)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經(jīng)》同出于孔子,先儒以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當時人事耳。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則吾不得而知之矣。學者不知斯義,不足言史學也?!薄?〕這一學派的學風一直影響于明清。王夫之云:“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為史者,記載徒繁,而經(jīng)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樞機以效法之無由也,則惡用史為?”〔6〕他們都強調治史是為求能夠施治于經(jīng)世之事業(yè),從中理解把握治國安邦的學問,這是功利主義學派的特色。
永康學派和永嘉學派的史學及功利主義思想,歷經(jīng)元明至清,在清朝的浙東地區(qū)遂形成一個頗具特色的學術流派——浙東學派。清浙東學派指創(chuàng)于黃宗羲,包括萬氏兄弟、全祖望、章學誠在內的以史學為主的一個學派。黃宗羲作為清初浙東學派的大家,學識淵博,在經(jīng)學、政治哲學等各方面都有建樹,尤其在史學方面,他強調經(jīng)史結合,窮經(jīng)必兼通史,如此才可經(jīng)世致用,他著書立說皆期于有用。浙東學派代表邵廷采“有意天下之事,故所發(fā)多經(jīng)世之論?!彼?jīng)說:“文章無關世道者,可以不作;有關世道,不可不作;即文采未及,亦不妨作?!保ㄍ蹀瘢骸稄退继梦募ば颉罚U聦W誠論史,更時時處處言經(jīng)世。浙東學者反對吟風弄月,在學術研究上提倡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專門之學,他們反對單純地為前人的著述注釋考訂。
清代浙東學派倡導經(jīng)世致用之學是以實學、實事和實功為目的,通過史學研究以達于經(jīng)世致用,而不是從口頭上空言經(jīng)世的。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和《宋元學案》這兩部書都本著“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精神而寫,有極豐富可靠的文獻資料,案語都根據(jù)史實寫成,而且追本求源敘述學術沿革?!跋壬贾^學必原本于經(jīng)術,而后不為蹈虛,必證明于史籍,而后足以應務,元元本本,可據(jù)可依。”〔7〕與黃宗羲同時的愛國學者朱舜水,在抗清失敗后,流寓日本,倡導“實功”、“實用”之學,被日本學界奉為“儒宗”,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貢獻。這個時期的學術主潮,正如梁啟超所說,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于客觀的考察,排斥理論而提倡實踐。
陳亮具有離經(jīng)叛道色彩的王霸、義利之學說,雖然被以朱熹為首的理學派以“大不成學問”為由棄置道旁,而且“其言不為天下所重”。但是,陳亮對理學的重大責難說明理學自身的確存在一些缺點。因此,陳亮所持的觀點實為反對理學的先聲,也是清初主張經(jīng)世致用的先導。清初迭經(jīng)社會變亂,受到民族戰(zhàn)爭強烈震撼的知識分子自覺地以兼善天下為己任,矯正理學及王學末流的空疏誤國,倡導經(jīng)世實用之學。他們的治學從多個領域入手,注意總結歷史經(jīng)驗,探究成順致利之道,講求天下利病的緣由,“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保ㄅ笋纾骸度罩洝ば颉罚╊櫻孜湓鴩绤栔肛熗鯇W末流“不習六藝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綜當代之務,……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結果導致“股肱惰而萬事荒,爪牙亡而四國亂,神州蕩覆,宗社丘墟。”〔8〕黃宗羲、王夫之以經(jīng)社稷安人民為時務之首,一洗往日空疏之學的弊端。他們以社會問題作自己學術研究的核心,其影響很大。清代經(jīng)師學派莊存與、劉逢祿等并治《春秋·公羊傳》,指出孔孟之學在于實踐躬行和經(jīng)世致用。雖然,經(jīng)世學者們治學各有側重,涉及的領域也不同,但其“拋棄明心見性的空談,專講經(jīng)世致用的實務”〔9〕的學風卻是完全相同的。梁啟超也批判了那些于亡國滅種之際只知無事袖手談心性的清談之士:“進而考其思想之本質,則所研究之對象,乃純在紹紹靈靈不可捉摸之一物,……取極也,能使人之心思耳目皆閉塞不用,獨立創(chuàng)造之精神,銷蝕達于零度?!薄?0〕
南宋事功學派的反理學斗爭,對以后的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慘烈的歷史反省中,士大夫們已深刻地認識到那些空談心性的文風及學風是傾覆封建王朝的重要因素,于是,對玄學的空言心性之論進行激烈的批判,構成了清代學術界自戒自省的一種理性自覺。開一代風氣先河的龔自珍經(jīng)常引用《公羊》的微言大義譏諷時政,猛烈批判專制制度。魏源被美國學者稱為不僅是中國,而且是東亞最杰出的思想家,他與龔自珍是同時代人,他最早向國人介紹西方并提出中國應向西方學習。他系統(tǒng)編撰了《海國圖志》一書,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方針,目的是抵御外侮、挽救中國,同樣表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針對程朱向往的“三代之治”,魏源指出歷史進化的客觀趨勢是不以圣王的意志為轉移,“雖圣王復作,必不舍條鞭而復兩稅,舍兩稅而復租、庸、調也;……必不舍營伍而復為屯田為府兵也?!蔽涸磁c龔自珍一樣,用“公羊三世說”將所處之世及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危機視為“末世”,呼吁清政府要變法、改革。他說:“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扒f生喜言上古,上古之風必不可復,徒使晉人糠粃禮法而禍世教;宋儒專言三代,三代井田、封建、選舉必不可復,徒使功利之徒以迂疏病儒術。”〔11〕
通經(jīng)致用、明道救世的求實致用精神成為了士子學術研究的靈魂,尤其是清初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崛起,更是引領了一個時代的學術風尚。鴉片戰(zhàn)爭前后,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等人在舉國文恬武嬉、沉醉歡歌之時,抱著經(jīng)世務實、救國濟民的理想,關心民眾苦難,著力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權勢的經(jīng)世派大臣們?yōu)閲鵀槊褡鞒隽瞬簧賹嵖儭=袊臅r代主題雖然變幻不定,學習西方走了一條從堅船利炮的有形器物到無形的政教制度、思想文化的道路,但無論是改革內政還是學習西方,其內在深層次的學術文化動因仍是經(jīng)世實學。
清代學術文化的變化,就其實質來說是社會歷史深刻變化的反映,尤其是清代后期社會危機的加劇引起了一些關切時弊的士大夫的擔憂,因而士林風氣中逐漸彌漫著經(jīng)世致用的思潮?!坝蓱{虛而趨實證,由個人而至社會,由惟理惟物而至惟行?!薄?2〕永康義利、王霸之學這股功利主義新風及其事功思想之流傳,皆舍天道而言人事,罷邪說而辟新解,力掃身心性命之空談,銳意經(jīng)世治人之實效,直至清代天道性命之說退為學術旁支,最終為經(jīng)世致用之學的發(fā)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之所以能夠從理學陣營分離出來,不在于他是否堅持儒家立場,是否背叛儒學傳統(tǒng),而在于他走著與理學家們截然不同的學術道路。他的最顯著特點是把學術研究和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因此,他的學說有時也被稱為“實學”。陳亮聯(lián)系南宋社會現(xiàn)實,著眼于抗金以收復失地,他的功利主義思想在理論上的貢獻是:第一,堅持從利益、效用來說明道德原則,而不是以預設的“天理”來說明道德,由此,他承認欲望的合理性,以富民求富國。第二,堅持功利主義價值觀,把求利置于道義之上,以功利做為價值追求。第三,把功利的實現(xiàn)作為歷史的評價標準。第四,在強調功利時把功利規(guī)定為天下公利。這種理論品格使陳亮成為當之無愧的功利主義思想家。
陳亮與朱熹之間的辯論成為著名的學術公案,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說明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在某種程度上適應了社會需要,一方面說明宋代理學造成的沉悶的學術空氣,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士人們的不滿。但更加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是,在后人看來明顯適應當時社會需要的功利主義思想為什么不能取代理學而成為學術正統(tǒng)呢?究其原因,除了當時理學在學術上的精致,功利學說在學術上的粗糙以外,更深刻的原因在于統(tǒng)治者的沒落以及有意倡導理學而造成的蔚然成風的守舊傳統(tǒng),而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德傾向導致道義論的強大?,F(xiàn)在,沒落的統(tǒng)治階級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道義論的影響和守舊主義的傳統(tǒng)依然積淀在民族心理中,繼續(xù)發(fā)生著深遠的影響。
歷史上起過巨大影響的道義論,曾經(jīng)賜予我們民族很多優(yōu)秀的品格。但我們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重義賤利傾向帶來的種種問題,如法制觀念、契約觀念、權利觀念的淡漠,重視國家和集體利益而忽視個體利益等。在重新估價傳統(tǒng)道德價值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道義論傳統(tǒng)帶來的負面影響,決不能忘記因其影響而導致的中華民族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貧弱的歷史。在中國思想史中,關于道義的資源很充足,相比之下,功利的見解比較缺乏。基于此故,研究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就顯得很有意義。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具有偏重效用、忽視道義的內在缺陷,這是我們在借鑒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貴義賤利、先義后利、先公利而后私利乃至無求私利這個價值觀念已受到普遍的質疑,社會的廣泛呼吁是對個人權益的追求和保護,對“義”的淡忘乃至不屑似乎成為社會的主流。如何使人們在面對內在的欲望和外在的利益沖突時,保持應有的理性,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當今道德體系建設過程中,回顧陳亮的功利主義思想,將是非常必要的。陳亮主張在遵循道義的基礎上,以功利作為價值追求,把功利的實現(xiàn)作為歷史的評價標準,在強調功利時把功利規(guī)定為天下公利。從這點來看,陳亮的基本認識和我們今天道德體系建設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缭降懒x論和功利論,在更高的層次上達到二者的互補,應該是道德建設的應有之義??紤]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鑄成的重德崇德的民族心理導致的道義論強而功利論弱的歷史情況,引導人們回顧歷史,發(fā)掘功利主義的思想資料,應該有所裨益于現(xiàn)代社會的道德建設。
〔1〕鄧廣銘.陳龍川傳〔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7:80.
〔2〕朱迎平.永嘉巨子:葉適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88.
〔3〕〔清〕黃宗羲.宋元學案〔M〕.全祖望,補修.北京:中華書局,1982:1850.
〔4〕潘起造.明清浙東經(jīng)世實學通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16.
〔5〕〔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全譯〔M〕.嚴杰,武秀成,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717.
〔6〕〔清〕王夫之.讀通鑒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5:156-157.
〔7〕〔清〕全祖望.鮚埼亭文集選注集〔M〕.黃云眉,選注.濟南:齊魯書社,1982:347.
〔8〕〔清〕顧炎武.日知錄〔M〕.長沙:岳麓書社,1994:134.
〔9〕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13.
〔10〕劉夢溪.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梁啟超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32.
〔11〕〔清〕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6:47-49.
〔12〕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5.
(責任編輯 袁登學)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Chen Liang's Utilitarianism
LEIXinlai
(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Chen Liang is not only the founder of Yongkang School,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undation of Eastern Zhejiang School and its theories with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personal efforts.The utilitarianism initiated by Chen Liang booste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promot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sing ideology in Qing Dynasty.Italso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day'smoral system.
Chen Liang;Yongkong School;utilitarianism
D64
A
1672-2345(2011)01-0030-05
2010-09-16
雷信來,講師,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