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素英
(邳州市官湖鎮(zhèn)初級中學,江蘇 邳州 221321)
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說:“在一定意義上說,語文課就是能力課?!闭Z文課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哪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學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但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卻讓人無法不為之擔心,學生怕寫作文,老師也感到作文成績提高太慢,見效太慢,因此也不想做系統(tǒng)的作文訓練。實際上一個人語文水平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學科的悟性,而這種悟性是靠大量的閱讀積淀起來的。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遍喿x品位決定了寫作品位。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良性處理閱讀和寫作的關(guān)系,將會使兩種能力同時提高,取得一舉兩得的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葉圣陶先生在《蘇州園林》中這樣評價蘇州園林:“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鄙羁讨赋鎏K州園林在我國的園林建設中起到典范樣本的作用。實際上寫作好比是工程師建造房子,作者需要心中有一個樣本,知道什么樣的作品才能稱得上好作品,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選材、立意、構(gòu)思、語言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作的時候就心中有個標桿。這個標桿在哪里?我認為就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名篇佳作。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五千年文明璀璨奪目,經(jīng)史子集卷帙浩繁,其高超的語文素養(yǎng)和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無疑會給學生的寫作帶來深刻的啟迪,《三國演義》情節(jié)構(gòu)思之詭譎曲折,《水滸傳》人物形象塑造之個性獨特,《紅樓夢》語言運用之清新典雅,《西游記》浪漫主義的想象夸張,遨游其中,必將會厚實文化底蘊,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趣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寫作。在指導寫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首先閱讀同一類型的作品,充分感知范文。要做景物描寫,可以閱讀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何其芳的《秋天》;要做人物描寫,可以閱讀朱自清的《背影》,楊絳的《老王》。這種直觀感知強于任何技巧的指導,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xiàn)在的中學生作文時往往感到無“下炊之米”,寫議論文苦于找不到有說服力的論據(jù),寫記敘文苦于找不到生動的素材,寫說明文苦于對所要說明的食物一無所知,等等,最終勉強出來的作文內(nèi)容平庸,味同嚼蠟。積累了豐富廣博的材料,作文時才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怎樣積累素材呢?我們除了對生活要有一雙慧眼,隨時觀察積累,還要進行閱讀。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閱讀中,我們不僅要注意閱讀的深度,讀好選文,讀好經(jīng)典,而且要注意閱讀的廣度,把閱讀的視角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廣泛涉獵;經(jīng)史子集,報紙雜志,博覽群書。了解身邊世界,關(guān)注社會問題,廣泛地獲取和儲存信息,造成一種勢能,產(chǎn)生不吐不快的創(chuàng)造欲望,這樣才能寫出內(nèi)容新穎、內(nèi)涵豐富的精品。在每周一次的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做好兩個方面的閱讀。第一,讀好經(jīng)典,積累文學大師寫作時運用的經(jīng)典素材;第二,讀好時文,如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時事政治,使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寫作積累新鮮的素材,等等。要搞好兩個方面的寫作:讀經(jīng)典,寫好閱讀心得;讀時文,寫好時事評論。還要注意利用閱讀小組的力量,加強同學之間積累討論交流,以利于資料的共享豐富充實。同時還要做好專題閱讀,達到素材積累的條理化、系統(tǒng)化,運用起來更為得心應手。
寫作技巧包含在選材、立意、構(gòu)思、修改等等環(huán)節(jié),包括深刻的立意,新穎的構(gòu)思,豐富的底蘊,靚麗的語言,等等,這些技巧不是朝夕可以掌握的,也絕不是靠作文課上教師的幾句點撥就可以領(lǐng)悟的,而需要在長期對文本的解讀中潛移默化的熏陶?!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是例子就可以借鑒,在寫作中就可以借鑒教材中的例子。在平時指導學生解讀教科書的范文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寫作上的一些寫作特色,而且要探究文本這樣安排的原因,應該怎樣選取典型事例來體現(xiàn)人物形象的獨特性,如何選材來制造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如何提高立意的新穎獨特性,等等。例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作者以花喻人、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有的人》使用對比反復手法,來表達作者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爸爸的花兒落了》巧妙插敘,雙線并行,以花的凋謝暗示爸爸的去世,“我”也長大了的巧妙構(gòu)思,都會給學生的寫作帶來很好的啟示。
作文是識字寫字、用詞造句、布局謀篇、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綜合練習,是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相統(tǒng)一的綜合練習。一篇作文既反映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反映學生的思想。而縱觀時下學生的作文,其反映的思想內(nèi)涵不能讓人滿意,膚淺低俗很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顧之川先生在談到中學生作文時說:“我們常感到中學生作文不能令人滿意,即使是優(yōu)秀作文、滿分作文,也給人炫技之感,其精神內(nèi)涵和情感包容相對說來總覺得要平淡一些。這當然和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關(guān)。但這種不足,可以通過吸收前人的生活經(jīng)驗,心路歷程,精神成果等來彌補,而閱讀正是獲得這種滋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遍喿x就是與智者對話,讀書時融入作家的感情世界與作家進行心靈溝通,進行生命對話。作家在語言文字中包含的生命體驗,蘊藏著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便會與其生命體驗想碰撞。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那種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崇高理想;讀《名人傳》,三位名人逆境中與命運抗爭的頑強意志;《岳陽樓記》中歐陽修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苦樂觀等都會對正處于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時期的青少年學生起到深刻的濡染浸潤作用。親近大師,走進經(jīng)典,讓高尚心靈撞擊尚顯幼稚的心扉,讓純凈心靈洗禮學生有些懵懂的情懷,不經(jīng)意中,學生的文思變敏捷了,心胸變豁達了,精神變豐富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主題健康,立意高遠,思想深刻。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讀好經(jīng)典,學好范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和背誦中獲得豐富的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情感積累、文化積累和生活積累,這是寫作的基礎(chǔ)。讀與寫緊密結(jié)合的關(guān)系告訴我們,能充分利用好閱讀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精彩片段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書讀得多了,那些詞匯、美言自然集聚腦中,用時便呼之即出,信手拈來。因此在閱讀經(jīng)典時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優(yōu)美語句、精彩片段是我們寫作借鑒的藍本。怎樣積累?一是摘抄優(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古典詩文、名篇名句,并且要做好分類整理,以便查看。二是仿寫句子和段落,學習他人的語言表達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美化自己的語言。三加強對積累語言的運用,靚麗自己的文章,提高語言積累的積極性,以形成積累語言的良性循環(huán)。
葉圣陶先生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一文中說:“實際上寫作基于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寫得好。”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厚積才能薄發(fā)。只有注意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jié)合,從閱讀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