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娜,趙 正
(1.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2.西華師范大學 教務處,四川 南充 637009)
從“得天下英才教育之”看現(xiàn)代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侯麗娜1,趙 正2
(1.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2.西華師范大學 教務處,四川 南充 637009)
從孟子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視為人生三樂之一,反思現(xiàn)在教師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中教師自我價值一定程度失落,在先賢孟子觀念的影響下,追尋教師生命質(zhì)量的提升,實現(xiàn)教師自我價值還需在樹立正確的自身職業(yè)觀念,社會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教師建立個體人體性成長觀念等方面努力。
孟子;現(xiàn)代教師;自我價值
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定義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高等動物)都是客體,而人既是客體又是主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教學”的主體,要求他人和社會滿足自身必需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需要[1]。
《辭?!分袑r值觀的解釋是:關于價值的一定的信念、傾向、主張和態(tài)度的系統(tǒng)觀念。它起著行為取向、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尺度的作用,表現(xiàn)為經(jīng)濟價值觀、政治價值觀、道德價值觀、職業(yè)價值觀、生活價值觀、人生價值觀等。價值觀是人們對人與世界的認識,是對人自身的一種認識。因此從價值觀的結構上劃分,教師的價值觀分為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
教師的社會價值觀是教師對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教師的自我價值觀則是對自己的人生、工作、生活等的一種認識,同其社會價值觀一樣,應受到重視,忽視對其的關注,一方面在工作中教師有可能會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在自我價值都得不到實現(xiàn)的前提下,教師難以完成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任務。因為“假如把犧牲行為看成是只對別人有意義而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這恰恰意味著自己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個顯示著人的價值的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是無價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犧牲也就成為無道德價值的貢獻”[2]。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盵3]一樂家庭平安,二樂心地坦然,三樂教書育人。孟子把教書育人作為人生三樂之一,可見對教育的重視,孟子認為做教師是達到了事業(yè)的最高境界,既能實現(xiàn)培養(yǎng)人才、為國效力的偉大抱負和豪邁壯志,又體現(xiàn)了愛生如子、求賢若渴的誠摯情懷。
2.1 失落原因一:“奉獻”的悲哀
孟子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視為人生三樂之一,與“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形成鮮明對比。雖說后者贊頌了教師的無私奉獻,卻也過分強調(diào)了教師的社會責任、社會付出和社會價值,著力刻畫的是教師奉獻的一面,殊不知,這種比喻把教師固定在“吐絲”和“燭照”的角色上,教師在融融的贊譽聲中逐漸喪失了自我,忽視了“小寫的人”——“我”的需要,忽視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就這樣,“我”從教生涯中的喜怒哀樂、內(nèi)心需求和生命體驗都被輕易地放逐了。教師的價值不只是奉獻了才體現(xiàn)出來,才顯出社會的某種不合理,筆者認為,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地方,也是教師成長的地方,是謂“教學相長”也。
2.2 失落原因二:“功利”的催化
市場經(jīng)濟為實現(xiàn)人的價值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條件,因為它帶給了人們平等競爭、展示才能的良好機會。但它也是把“雙刃劍”,給人生價值帶來了裂變,一方面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教師搖籃的師范教育上,我國實行的是以學科為體系來劃分專業(yè),基本遵循“教師將來教什么就學什么”的思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知識面狹窄,能力單一,只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中求索,很少涉獵其他學科知識,且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千篇一律,缺乏個性。正是在這種知識與能力“先天不足”,再加上常人固有的惰性使得廣大教師沉湎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單調(diào)乏味的教育生活中,重復地“執(zhí)行”著他人的思想和意志,喪失了自己創(chuàng)造空間和思考的自由,從而也就無從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了。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部分教師的“功利”觀念中,一部分意志薄弱的教師不再安于教師的“清貧”,選擇“孔雀東南飛”,躲開那些渴求知識、嗷嗷待哺的學生;也有教師“心在曹營身在漢”,拿著教師的工資卻不履行其應有的義務,這樣的教師,孟子的“得天下英才教育之”能作為人生一樂了嗎?他們是喜歡做教師,但干的卻不是教師教書育人本質(zhì)的事,其自我價值又體現(xiàn)在哪兒?
今天,隨著人們對教育及教師職業(yè)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人們開始正確認識到教師的社會價值及個人價值的重要性并對之進行著及時的補偏救弊。再者隨著國家和社會提倡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勢必會給現(xiàn)在處于價值觀念錯亂階段的教師吹來一股清新空氣,一掃污濁之風。教師必然要從過去的角色中走出來,自我價值得到實現(xiàn),尋求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意義。這也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生出這樣的期許,盼望著“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樂也”的目標實現(xiàn)。具體手段和途徑:
3.1 教師對自身的職業(y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從接受師范教育開始教師就應該認識到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師首先應該明了教育是源于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心與心之間的溝通,不是強制的灌輸、怒斥和責罵,有些教師把教育當作苦差事,有些教師把教育作為沒有其他合適工作的最后選擇,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教師是高尚的,不是因為付出的比得到的多,而是因為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充滿朝氣的學生。教師應達到這樣的思想境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全部的生命和精力都用在語文教育學改革上,恐怕還不夠呢。我不能分心,也決不分心,如果說我是一棵綠樹,離開學校,這棵樹就枯了,葉就蔫了,就黃了?!碧丶壗處煔W陽代娜把教書育人當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她離不開學生就像魚離不開水,只有生活在學生中她才感到心安。教師從教書育人中得到的幸福感可以不斷地給自己加油、促己完善,獲得成長,真正在育人過程中實現(xiàn)育自己、悅自己,在社會價值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同時實現(xiàn)自我價值。
3.2 促進教師全方面的發(fā)展
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之后,教師實現(xiàn)自我價值更多的就是自身的發(fā)展問題了。教師的發(fā)展是教師作為人的全面發(fā)展,目前我們對教師發(fā)展的理解是狹窄的,側重于教師掌握學科知識及提高業(yè)務水平上,各種競教比賽、繁多的培訓充斥著教師課后的大部分生活。求上進固然好,但是人是完整的,一方面的過剩必然會導致另一方面的缺失,教師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涵的發(fā)展同樣值得關注和重視。人的生命狀態(tài)有兩種:一種是向外的擴張,一種是向內(nèi)的延展。缺少了向外的擴張,生命就會顯得封閉;如果沒有內(nèi)向的延展,擴張就沒有支撐。教師是一份需要寧靜的職業(yè)。寧靜中,你的視野才會變得開闊,見識才會變得獨立,胸懷才會變得寬廣,心靈也由此變得自由。如果任由外面嘈雜世界的支配而不傾聽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要什么,那么注定是缺乏教育個性的教師。單純靠外力強制訓練出來的“營養(yǎng)不良”的教師只能成為“教書匠”或“知識的容器”。因此,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發(fā)展,教師才能均衡與協(xié)調(diào)自我的職業(yè)需要和生活需要,才能從自己的成長中感受到工作的意義,體驗生活的甘甜,理解生命的價值。
3.3 教師建立個人主體成長的觀念
主體在哲學上有兩種涵義,一是從本體論意義上的主體,是指屬性、關系、狀態(tài)、運動變化等的基質(zhì)、載體和承擔者;二是認識論意義上的主體,是指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承擔者。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為已知的一方,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教學”的主體,主體就需要發(fā)展的空間,而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在于,將教師定位于“服務于學生發(fā)展的技術性工具”。這一定位沒有否定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和作用,卻忽視了教師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首先是一個人,然后才是教師。楊啟亮提出:教師在滿足社會需要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在為滿足主體需要而創(chuàng)造主體價值(即自我的價值),社會價值與主體價值的統(tǒng)一即表現(xiàn)為人的主體性,教師作為職業(yè)主體,由于受到教育職業(yè)的限定,必須遵守教育職業(yè)的規(guī)劃,與此同時,教師職業(yè)又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勞動的主動積極性和自主創(chuàng)新性[3]。
教師主體性表現(xiàn)為其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教師的社會價值表現(xiàn)在教師發(fā)揮主體性進行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活動中,促使學生身心素質(zhì)全面提高。提倡教師的主體性不是把學生保持在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不是要教師“占領”或“控制”課堂,師生之間應是一種合作關系和相互促進關系。
[1] 馮文全.對“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命題的多學科視角的審視[J].教育研究,2007,(10).
[2] 趙汀陽.論可能生活[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4:97.
[3] 楊啟亮.教師主體性與主體性教師素質(zhì)[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0,(7):47.
(責任編輯、校對:韓立娟)
From the View of “to Obtain the World of Excellent Students to Educate” to Discuss the Fulfillment of Modern Teachers’ Self-Worth
HOU Li-na1, ZHAO Zheng2
(1.A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Xihua Teachers University, Sichuan Nanchong 637009;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Xihua Teachers University, Sichuan Nanchong 637009)
From Mencius, the “To obtain the world of excellent students to educate” as one of the happiest in life, reflects on the modern teachers’ self-worth.Teachers self-worth in modern society was keeping in some degree of loss. Following the ancient sage Mencius, hoping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achieving self-esteem of teachers need to make great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the self-vocational, to give teacher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ll over community,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growth teachers themselves.
Meng Zi; modern teacher; self-worth
2010-03-14
侯麗娜(1984-),女,四川南充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G451.1
A
1009-9115(2011)05-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