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梁立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時隔千年,如今已是這一年的6月份,又見荔枝紅。在相關論壇上看到了與荔枝有關的帖子,70多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第一天一口氣吃了10多個荔枝,測得餐后1小時和2小時血糖均在正常范圍內,而餐后2小時血糖反而還偏低了。次日,該病友在一口氣吃了20多個荔枝后餐后1小時和2小時血糖均正?;蛘咂?,該病友迷惑了,難道荔枝吃多了還會造成低血糖不成?
還有說“2型糖尿病吃荔枝可能引發(fā)低血糖”;有的跟帖說不是荔枝降血糖,而是“荔枝病”造成的影響。另附建議荔枝肉最好在鹽水中浸泡后食用……
根據以上的問題,相信糖友們迷惑了,關于荔枝的諸多疑問由此“誕生”,諸如什么是“荔枝病”,過量食用荔枝與血糖降低是否有直接的聯(lián)系等等……針對和荔枝有關的相關問題采訪了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戰(zhàn)建等專家。
“荔枝病”實質上是一種“低血糖癥”,荔枝中含大量的果糖,果糖經胃腸道黏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入血后,必須由肝臟內的轉化酶將果糖轉化為葡萄糖,才能直接為人體所利用。如果過量食入荔枝,那么就會有過多的果糖進入人體血液,“改造”果糖的轉化酶就會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果糖充斥在血管內卻轉化不了能被人體利用的葡萄糖。與此同時,進食荔枝過量影響了食欲,正餐會相應減少,使人體得不到必需的營養(yǎng)補充,致使人體血液內的葡萄糖不足,就會導致“荔枝病”。
“荔枝病”的臨床表現(xiàn)為頭暈心悸、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有些患者還可出現(xiàn)口渴和饑餓感,或發(fā)生腹痛、腹瀉癥狀,個別嚴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陣發(fā)性抽搐,脈搏細弱而速,瞳孔縮小,呼吸不規(guī)則,呈間歇性或嘆息樣,面色青灰,皮膚紫紺,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
盡管荔枝有這么多缺點,依然“掩飾”不住荔枝味美、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荔枝含有大量的果糖、多種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檸檬酸、果膠、多量游離氨基酸(色氨酸、精氨酸)以及磷、鐵等,對人體有補益作用。
在食用荔枝的時候,為了去除荔枝殼表面的保鮮劑和農藥,最好將荔枝在鹽水中浸泡一下(另有民間說法把新鮮的荔枝(不去殼)用水沖洗干凈,然后放入鹽水(一般一斤荔枝用2~3勺鹽)中,大概泡半小時就能吃了。這樣既保證了荔枝的鮮美味道,又降低了荔枝的“火氣”。古人曾用井水浸泡保鮮荔枝,后由于古井被填埋,慢慢演變成由鹽水浸泡去火,此方法因此得來)。如果將用鹽水浸泡過的荔枝在冰箱里面冷凍一下,口感也是不錯的哦。
值得提醒的是,荔枝會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大腸蠕動,因此不宜空腹食用,最好是在兩餐之間食用。由于荔枝的含糖量高,升糖指數(shù)也比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荔枝上市的時候最好還是嘗個鮮,千萬不能吃多!血糖控制良好者偶爾吃,一般每天是3~5顆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