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景剛,趙 霞, 馬吉兆
(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
談新形勢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張 景剛,趙 霞, 馬吉兆
(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100 )
大學生國防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而且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國防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形勢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實際,提出了做好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對做好大學生國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普通高校; 國防教育; 方法; 途徑
高校國防教育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增強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內容的專項教育。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高校國防教育工作,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保衛(wèi)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實現(xiàn)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國防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愛國凝聚力有重要促進作用。
1.國際形勢新變化。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但是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的情況下,戰(zhàn)爭沒有停止,矛盾沒有解決,這個世界并不和諧。國際敵對勢力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的發(fā)展,千方百計地推行西化,妄圖阻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西方反華勢力支持縱容“藏獨”、“疆獨”和“臺獨”分裂活動,不斷歪曲詆毀我國形象,對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近年來,隨著美國反恐戰(zhàn)爭接近尾聲、美國為了阻止中國發(fā)展,推進了重返亞洲戰(zhàn)略,在我國周邊地區(qū)動作頻頻。從朝核問題到釣魚島問題再到中印邊境問題,中國周邊環(huán)境并不太平。作為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國防常識,清醒地認識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發(fā)展的主要趨勢,隨時準備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做出貢獻。
2.國內形勢新變化。為提高人民軍隊素質、打贏未來信息化戰(zhàn)爭和實現(xiàn)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跨越式發(fā)展的需要,對新時期官兵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和現(xiàn)代化條件下大批高科技武器的應用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官兵。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接受能力強,平時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軍事訓練,戰(zhàn)時就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為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提供保證。為適應這一要求,在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的《征兵工作條例》中就明確規(guī)定:“依法可以緩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本人自愿應征并且符合條件的,可以批準服現(xiàn)役,學校應保留其學籍。”從那時起,“到部隊去”成了許多大學生的選擇。從2001年在高校試點開始,大學生當兵已在全國高校范圍內展開。大批高素質的人才走向部隊,為改善兵員素質結構,推進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對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1.軍事技能訓練不扎實,軍事理論課程教學不深入。根據教育部、解放軍三總部關于《高等院校大學生軍訓訓練大綱》的要求,普通高校軍事理論教學時間不少于36個學時,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2周~3周,軍訓成績要記入學生個人檔案。軍訓已成為高校新生入學的第一課,這對培養(yǎng)新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和愛國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集中式的軍事技能訓練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在國外無論是軍訓時間還是軍訓的內容都要比我國高校軍訓做得扎實。比如,前蘇聯(lián)對高等學校的學生普遍實行軍訓。訓練時間一般為360小時~450小時。畢業(yè)前進行一個月的野營訓練,并進行考試,合格者授予預備役少尉或中尉軍銜;美國在全國 350所高等院校設有52個后備役軍官訓練團,考試結業(yè)后授予后備役少尉軍銜;[1]顯然,我國高校軍訓工作與國外相比無論從形式還是到內容上差距都很大。軍事理論教學也往往被忽視,沒有將軍事理論課程納入學校教學大綱,很多學校甚至沒有安排這門課。
2.教育主題不突出,教學過程監(jiān)管不到位。很多高校沒有很好地將國防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沒有很好地將校園內的教育與校園外的教育結合起來,對大學生的國防教育主要通過“五·四”、“七·一”、國慶、“一二·九”等重大節(jié)日時組織一些活動,例如五·四表彰、七·一表彰、一二·九長跑等活動,組織者通常在活動中對學生做一次講話。這些活動缺少主題,缺乏抓手,這樣的國防教育很少會使學生產生共鳴,也很難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普通高校在推動國防教育健康發(fā)展過程中,要明確國防教育的核心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基本軍事素質訓練,高校所有國防教育活動的主題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另外,還要加強對國防教育過程的監(jiān)管。
3.法律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國防教育效果不顯著。目前,涉及到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內容的法規(guī)主要有《兵役法》、《教育法》、《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國防法》等,這些法規(guī)還不健全,缺少專門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開展國防教育的法規(guī)。而用于指導普通高校國防教育的《關于加強高等學習學生軍訓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高等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雖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并非法規(guī),各高校在執(zhí)行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偏差,很難統(tǒng)一。[2]與國外相比,這些法規(guī)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1.教學制度化。經過多年努力,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取得了一定進展,學生的愛國意識、軍事知識和技能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高校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貫徹力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xiàn)象,注重抓軍事訓練而忽視軍事理論課教學,因此必須強化高校國防教育的制度建設,通過制度建設保障高校國防教育有序高效地運行。
2.課程實踐化。國防教育一方面要重視課堂教學,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實踐教學,尤其要強化實踐課程教學。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國防專題講座等活動,豐富大學生的國防知識,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通過軍訓和組織大學生參觀等形式有針對性進行國防教育,通過現(xiàn)實感受,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意識,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
3.講解通俗化。大學生國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基本軍事素質。在國防教育過程中,切忌生硬灌輸軍事理論,課程講解一定要結合大學生和我國國防的實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軍事理論和國防知識講給學生,以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4.活動社團化。學生社團是指學生為了實現(xiàn)會員的共同意愿和滿足個人興趣愛好的需求、自愿組成的、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學生組織。高校的社團組織非常多,它們在活躍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個性成長、傳播先進文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營造積極濃厚的高校國防教育氛圍,有必要成立一個與國防教育相關的學生社團,通過學生社團宣傳國防教育法律法規(guī)、講解國防知識、開展軍事技能比賽等活動,使國防教育觀念深入學生心中,發(fā)揮引領、宣傳和帶動作用。
1.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國防知識和愛國主義教育。搭建有效的活動載體是做好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借助全民國防教育日、清明祭掃、寒暑假社會實踐等時機,開設國防教育主題班(團)會,組織參觀軍營、祭掃烈士陵園、慰問軍烈屬、舉辦軍事夏(冬)令營等活動,為國防教育提供豐富有效的載體。使廣大學生感受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實現(xiàn)富國與強兵統(tǒng)一的至關重要性,強化青年學生“居安思危”、愛軍習武的國防意識和奉獻精神。
2.以軍事、國防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強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高校國防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國防教育要堅持理論學習與軍事訓練相結合,以軍事和我國國防安全的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國防熱點問題的講解,使青年學生認識到國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并通過慶祝重大節(jié)日、參觀國防教育基地等多種實踐活動,把所學的知識與國防教育實踐結合起來。
國防教育基地具有現(xiàn)實感強、沖擊力大等特點,是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創(chuàng)新國防教育思路和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把軍營文化引入校園,用軍人的作風和部隊的紀律吸引、教育和影響大學生,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此外還可以利用文化娛樂和互聯(lián)網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拓展國防教育空間,進一步擴大國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學生從豐富的國防教育資源中,了解更多的國防信息、知識和技能。[3]
3.以制度建設為核心確保國防教育效果落到實處。目前,對普通高校加強國防教育還沒有正式的法規(guī)。要做好國防教育工作,制度建設顯得尤為必要。高校應整體考慮,統(tǒng)籌規(guī)劃,加強國防教育的各項制度建設。首先要建立國防教育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確保國防教育有力有序開展。其次是加強國防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將其納入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制定相關政策,努力保障專職教師在職務評聘、工資、住房、獎勵以及課時安排與補助等方面享有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同等待遇。再次是將國防教育納入學校整體教育教學體系,嚴格按照《高等院校大學生軍訓訓練大綱》的要求,安排教學學時、教室,確保上課質量。最后要建立監(jiān)督檢查評價體系,完善國防教育課的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育過程的指導和監(jiān)督考核。
[1] 劉美喜.淺談新形勢下強化大學生國防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J].當代經濟,2006,(3).
[2] 喻立平.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6,(9).
[3] 趙月新,徐維.淺論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意義和實現(xiàn)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08,(12).
Discussing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NG Jing-Gang, ZHAO Xia, MA JI-Zhao
( QingHua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gHuangDao, HeBei 066100, China )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can it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nurtur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Based on analyzing thoroughly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ac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i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eality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lot of new ways and methods to perfec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s, which is of great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erfect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way;method
(責任編輯 印有家)
G41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3-9639 (2011) 06-0107-03
2011-11-02
張景剛(1975-),男,滿族,碩士,副教授,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院組織宣傳部副部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趙 霞(1978-),女,本科,秦皇島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