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艷 王桂芹 宮萬力
工作倦怠,簡稱倦怠,是指個體因為不能有效地應對工作上延續(xù)不斷的各種壓力,而產(chǎn)生的一種長期性心理反應,包括情緒衰竭,去人格化和個人成就感。情感耗竭又稱為情緒疲憊,指個體的情感資源過度消耗。疲憊不堪,精力喪失;人格解體又稱去人格化,指個體對待服務對象的負性的,有冷淡的,過度疏遠的態(tài)度;個人成就感降低指個體的勝任感和工作成就感的下降[1]。已有研究表明倦怠與多種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包括抑郁、易激動、焦慮、失眠、猜疑、煩躁不安、酒精和藥物亂用、頭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胃腸道功能紊亂。倦怠還影響個體的工作,包括工作滿意度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缺勤、離職、醫(yī)療事故和個人意外的發(fā)生率增加,并可能激化個體的各種危機,導致沖動行為、同事沖突、婚姻和家庭沖突等工作倦怠,還會影響個體的工作,工作倦怠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缺勤率越高,跳槽的可能性越大。工作倦怠的消極影響,使得工作倦怠成為健康心理學的研究熱點問題之一。
精神科護理人員作為精神病??漆t(yī)院的一線工作人員,精神科服務的對象是大腦功能紊亂,行為紊亂,缺乏自知力的患者,病情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多,挨打受罵是經(jīng)常的事情,患者逃跑、自殺、自傷、沖動、傷人等意外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這就要求她們一方面要具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經(jīng)常處于一種不良的工作環(huán)境之中,使精神科護理人員產(chǎn)生一種緊張感,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更容易發(fā)生差錯和醫(yī)療事故[2]。目前,同國外相比,我國是精神科護理人員極其缺乏的國家之一,精神病專科醫(yī)院醫(yī)療工作量不斷擴大,醫(yī)患關系的日趨復雜,造成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加,使得護理人員更容易造成工作倦怠。另外,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還不發(fā)達,精神衛(wèi)生知識沒有普及,人們對精神科患者普遍存有偏見,甚至歧視。在精神病??漆t(y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同樣也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這也是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之一[3]。此外,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壓力較大,工作相對一般的企業(yè)員工具有更強的不穩(wěn)定性,這就使得精神科護理人員成為工作倦怠的易發(fā)群體,國內(nèi)有關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倦怠的研究并不多見,本研究擬采用國際常用的工作倦怠調(diào)查問卷對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在3甲精神科專科醫(yī)院進行了調(diào)查,共發(fā)放問卷260份,收回問卷252份,有效問卷238份。其中男77人,占32.4%;女143人,占60.1%,未填性別的18人占7.6%。29歲以下76人,占31.9%;30至39歲105人,占44.1%;四十歲以上 49人,占 20.6%;8人未填年齡,占3.4%。從學歷分部來看,中專65人,占27.3%;大專80人,占33.6%;本科70人,占29.4%;本科以上18人,占7.5%,5人未填學歷,占2.1%。
1.2 方法 工作倦怠量表采用國際通用的馬斯勒倦怠量表-服務行業(yè)版,先由四名專家獨立問卷翻譯成中文,該問卷采用利克特7分等級量表,0代表“從不”,6代表“非常頻繁”。整個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緒衰竭、情感疏遠和個人成就感。情緒衰竭分量表包括9道題,情感疏遠包括5道題,個人成就感包括8道題,整個問卷共22道題。在情緒衰竭和情感疏遠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強,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弱;在個人成就感方面,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弱,得分越低,倦怠程度越強。本次調(diào)查情緒衰竭、情感疏遠和個人成就感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9,0.79 和 0.87[4]。
在調(diào)查過程中,所有調(diào)查由研究者親自完成采用積極統(tǒng)一不記名填寫的方式。被試填完問卷之后當場收回。
2.1 被調(diào)查護理人員工作倦怠總體結(jié)果 從國外的研究結(jié)果來看,被試在情緒衰竭的得分高于27則表明被試有較高的情緒衰竭,低于16則表明被試情緒衰竭的程度比較低;被試情感疏遠上的得分高于13則表明情感疏遠比較嚴重,低于6則表明被試情感疏遠程度比較低;被試在個人成就感上高于39則表明其個人成就感比較強,而低于31則表明其個人成就感比較低。
在情緒衰竭方面,有13.4%的被試的得分比較高,也就是情緒衰竭程度比較高;加上得分中等被試,總共有42.1%的被試有一定程度的情緒衰竭現(xiàn)象,在情感疏遠方面,有5.6%的被試得分比較高;但是加上得分中等的被試,還是有22.7%的被試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遠現(xiàn)象。在個人成就感方面,有25.5%的被試的得分比較低,加上得分中等的被試,幾乎有近一半的被試沒有個人成就感。
2.2 工作倦怠的性別差異 女性護理人員在情緒衰竭方面要顯著高于男性護理人員。在情感疏遠和個人成就感方面男、女性別上無明顯差異。
2.3 工作倦怠的年齡差異 不同年齡的被試在情緒衰竭、情感疏遠和個人成就感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
2.4 工作倦怠教育程度差異 不同程度的被試在情緒衰竭和個人情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的事后分析發(fā)現(xiàn),中專學歷被試的情緒衰竭顯著高于大專、本科和本科以上學歷的被試;中專學歷被試的個人成就感要低于大專和本科以上學歷的被試。
情緒衰竭是指個人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已經(jīng)耗盡,感覺工作特別累,壓力特別大,對工作缺乏動力,在工作中會有挫折感,緊張感,甚至出現(xiàn)害怕工作的情況。去人格化是指個體刻意與工作以及其他與工作相關的人員保持一定的距離,對工作不像以前那樣熱心和投入,總是很被動地完成自己分內(nèi)的工作,對自己工作的意義表示懷疑,不再關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貢獻。個體成就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持有的評價,認為自己能否勝任工作,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否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有貢獻。本研究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精神科護理人員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有很大部分精神科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沒有個人成就感,在工作中有情緒衰竭的感覺;也有部分的精神科護理人員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遠。精神科??漆t(yī)院在今后的管理中,應重視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包括必要的心理調(diào)整,來預防和降低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以提高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生活質(zhì)量和工作效率。
調(diào)查結(jié)果還表明,與男性精神科護理人員相比,女性精神科護理人員的情緒衰竭程度更強。與此同時,精神科專科醫(yī)院在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時,更應該重視女性精神科護理人員工作倦怠的預防和矯治。此外,低學歷精神科護理人員在情緒衰竭方面要比高學歷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得分要低,說明低學歷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程度要比高學歷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程度要高。在預防和矯治工作倦怠時,應該多關注低學歷精神科護理人員。
[1] 吳惠娟,章秋萍,駱宏.精神科護士執(zhí)業(yè)倦怠的影響因素分析.護理和康復,2007,6(2):162-163.
[2] 李兆良,高燕.論醫(yī)護人員職業(yè)倦怠的原因與對策.醫(yī)學和社會,2005,18(6):26-27.
[3] 成平,崔風琢,任靜,等.精神科護士壓力源于心理健康關系的比較.中國民康醫(yī)學雜志,2005,17(4):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