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 冰
遠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 嚴 冰
“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這個選題,從開始策劃到現在已經有段時間了。我本人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1998年曾經談過這樣的看法:“電大教師應該實現這樣幾個轉變:教育觀念的轉變——特別是要實現從傳統(tǒng)校園式封閉教育向現代遠距離開放教育觀念的轉變,從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應該說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問題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已經明顯影響了電大的教學改革進程;職業(yè)角色的轉變——實踐證明這個轉變也是很困難的,根據遠程開放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電大教師在學校工作和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恐怕都有重新‘定位’的問題,可以斷定不再是我們所熟悉和習慣的職業(yè)角色。還有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的轉變,素質結構和技能結構的轉變等等?!保▏辣?面向21世紀深化電大文科教學改革.《中國電大教育》,1998年第11期,p46-50)
從這些年的實踐看,遠程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確實是遠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進程中一個無從回避的重要課題。應該說,各個方面這些年來在實踐中,包括相關課題研究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總體而言,由于各種歷史的、現實的原因,包括宏觀的和微觀的各種原因的交互作用,這個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甚至,有許多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又出現很多新的“糾結”。遠程教育的決策者、研究者和實踐者,長期以來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具體到實踐者,從事教學工作的和從事管理工作的,認識上也有許多差異。實際上,即使從事遠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群體本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多有差異。我曾談到,我國遠程教育的定位是主要面向在職成人開展繼續(xù)教育,而在現行教育體制中成人高等教育“邊緣化”的情況下,從事成人繼續(xù)教育的教師在相當程度上還是“被遺忘的角落”,從其地位、作用、特點到其成長機制,許多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審視遠程教育發(fā)展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人們對“人”的關注似乎遠不及對“物”的重視,對遠程教育隊伍建設、尤其是教師隊伍建設這樣的戰(zhàn)略課題,各方面都還不能說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從規(guī)劃到措施都顯然滯后于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啟動的時候,特別強調“基于網絡”?!熬W絡推動教育變革”被普遍認為是個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則使人們多少有些“眩暈”,當時有種很有影響的說法是“教師會消失”。但正如許多人士所說,設施再完善,技術再先進,都不可能取代教師,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終都得具體落實到每門課程的教與學的過程中。任何教育變革,如果沒有教師的廣泛和自覺參與,都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實踐證明,隨著遠程教育發(fā)展,尤其是隨著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教師的地位與作用并沒有像當初有人預言的那樣逐漸“弱化”,反而有可能在不少方面更趨于“強化”,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克瑞格·貝瑞特博士有段很有意思的話,說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在“網絡推動教育變革”的進程中,從事遠程教育教學的教師,地位和作用較之以往已經或者正在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怎樣根據新的角色定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課題。遠程教育教師在素質、能力、結構以及工作內容、工作方式,直到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路徑等方面,顯然都有些迥異于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地方。我曾說,普通高校的優(yōu)秀教師不會當然地成為遠程教育的合格教師。我認為,遠程教育領域包括開放大學,能夠匯聚或者涌現一批拔尖人才,首先是大批優(yōu)秀教師,是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形成的重要標志,實際上也是必要前提。探索具有遠程教育特點的教師隊伍成長的機制是個當務之急,雖然其中涉及到的許多問題不是學校自身能夠解決的,但學校和教師又都是能夠有所作為的。這次青年論壇把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作為主題,請青年教師發(fā)表看法和開展討論,應該說是很有意義的,希望通過這次論壇,對相關探索與研究能夠有所推動。
我以為,研究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問題,首先,應該特別強調要更新教育觀念。從大的方面說,教育是什么,教育的使命和目標是什么,教育觀念的變化必然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比如,通常所說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角色定位恐怕就有許多截然不同的要求。還有人才培養(yǎng)觀念的更新,《教育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樹立全面發(fā)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tǒng)培養(yǎng)觀念,這都要求教師的角色定位必須要有新的變化。當然,這也直接涉及到教學在學校工作中的地位問題。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總也難以真正落在實處,這是個普遍問題。遠程教育包括廣播電視大學同樣如此,而且還有很多自身的特殊難題,這不可能不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角色定位。
其次,應該關注遠程教育的定位及功能作用的變化。我國高等教育層面對遠程教育的定位,是主要面向在職人員開展繼續(xù)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服務于各類社會成員的終身學習,教師的角色定位肯定要區(qū)別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再具體地說,“雙元模式”的普通高校網院和“單一模式”的廣播電視大學或者開放大學,教師的角色定位會有許多區(qū)別,當然也有共性的東西。即使普通高校網院,各個學校的不同定位恐怕也會產生差異,尤其是高校遠程教育要體現所在高校母體的定位特點的時候,可能會直接導致教師角色定位的差異。至于廣播電視大學教師的角色定位,涉及到以后開放大學的定位及功能作用,現在正處于探索過程中。就中央電大而言,從中央電大到國家開放大學,看來會有一段時間是雙軌運行,由雙軌到并軌,可能也是教師角色重新定位的過程。
第三,應該關注遠程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以及教學模式的變化。《教育規(guī)劃綱要》談到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時強調了三條:注重學思結合,注重知行統(tǒng)一,注重因材施教。這幾個“注重”離開了教師是不可能實現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有新的角色定位?;蛘哒f,教師角色定位本來就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探索的關鍵問題。大家都知道教學模式的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材料(資源)、環(huán)境。其實這幾個要素本身構成不了模式,是幾個要素彼此之間的關系和交互作用構成模式?,F在強調要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深度融合應該特別聚焦于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及教學模式改革,教師的角色和作用非常關鍵。還有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學習模式的變化,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可能都是學習模式,學習模式的變化涉及到很多問題,對教師的角色定位顯然也會提出許多新的要求。
第四,不能脫離遠程教育教學運行機制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這一點往往不太容易受到關注,實際上還可以具體到某所學校,都有教學運行機制的問題。比如剛才大家剛才談到的教學團隊,從運行機制角度看,就是教學運行機制的一個核心問題。遠程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其教學必須團隊作業(yè)。既然是團隊,就有分工。約翰·丹尼爾前些時多次談到勞動分工與專業(yè)化,說以較低成本持續(xù)獲得大規(guī)模、高質量的遠程教育,必須遵循亞當·斯密提出的勞動分工、專業(yè)化等原則。遺憾的是當前高等教育eLearning的實踐大多并未遵循這一原則,仍然采用個體手工作坊的方式開展eLearning,教師們各自開展教學,并關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丹尼爾借用Bates教授的比喻稱其為“獨行俠”的方式。教師的概念,尤其是遠程教育教師的概念,是不是直接傳授知識的才是教師?研究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問題,恐怕不能受這樣的思維定勢的制約,否則很多問題搞不清楚的。
如果脫離教育觀念更新、遠程教育功能定位變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運行機制探索來談教師的角色定位,很可能是就事論事。同時,研究遠程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還要認識和把握大的發(fā)展趨勢。比如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和社會變革的趨勢,具體而言是社會教育需求和社會成員學習需求變化的趨勢;又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趨勢,當前特別是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及“新一輪教育改革”的趨勢,還有遠程教育包括廣播電視大學自身變革的趨勢;還要注意到國家實施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以及前面提到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趨勢,研究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給教師角色定位帶來的新的探索空間和想象空間,等等。
研究遠程開放教育教師角色定位是個創(chuàng)新探索的過程,包括廣播電視大學到開放大學,從雙軌到并軌的過程,肯定會充滿各種沖突和矛盾。大家都提到了角色沖突,還可以再分成以下幾類。第一,理念沖突。這里面又包含知行沖突。第二,環(huán)境沖突。也就是整個教育生態(tài),包括遠程教育生態(tài),對于教師的角色轉換,有動力,也有很多壓力。很多束縛難以擺脫,比如現行教師評價體系,就使得很多探索只能“戴著鐐銬跳舞”。第三,話語沖突。包括學術研究上的爭鳴。有時談及教師的角色定位,借用一句廣東話,整個“雞同鴨講”,用的是不同的語言體系。第四,利益沖突。利益沖突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教師的角色定位意味著各種利益關系的沖突,就某所學校而言,涉及到它的制度重建、流程再造和包括教師在內的各色人等的再適應。第五,文化沖突。文化好像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文化沖突對教師角色定位的影響非常大,研究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問題,因此會有許多“糾結”??傊處熃巧ㄎ淮_實會涉及很多較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而且,很多問題和矛盾看來只能在改革和發(fā)展的進程中逐步解決。
教師隊伍建設涉及很多因素,討論遠程教育教師角色定位問題很容易發(fā)散。比如談角色定位,馬上就涉及到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問題,而素質和能力的構成要素等,本身就是個很大的題目。再由此生發(fā)到成長路徑,又是個很大的問題,包括制度保障、政策導向等等,都是很大的題目。所以還是有必要建議適當聚焦,并突出獨到見解,不必求全也不必求穩(wěn),不要只是解讀某種政策,當然也可以只是提出問題。研究遠程教育教師的角色定位,可能同樣有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問題。很多一線教師很容易寫成工作總結、工作體會,或者搞成一般意義上的工作研究,當然工作研究有些也是有學術含量的。要有研究過程,沒有研究過程就很容易只是一個建議或者一個想法。我不是否定這些工作研究、工作建議、工作體會的價值,只是說對于教師角色定位問題的研究,還有待于各方面共同努力,提升相關研究的學術含量,使相關研究對于實踐真正具有闡釋力和影響力,能夠引領或推進遠程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進程。
(本文系作者在本次青年論壇的小結整理稿)
責任編輯南嶺
攝影李令群
孫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