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榮
(甘肅省會寧縣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會寧730722)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近幾年發(fā)病呈上升趨勢。本病屬于中醫(yī)“沙淋”、“石淋”、“血淋”的范疇,臨床表現(xiàn)主要以腰部腎區(qū)劇烈絞痛、血尿、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為特征[1]。筆者采用三金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24例泌尿系結石(結石<6mm)患者,>6mm以上者經(jīng)體外碎石后治療,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46例為筆者所在醫(yī)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患者,治療組24例,男18例,女6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62歲。其中年齡<20歲2例,≥20歲、<45歲18例,≥45歲、<62歲4例。對照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2歲,其中年齡<20歲1例,>20、<45歲18例,>45、<62歲3例。兩組患者發(fā)病時間均在數(shù)小時至3d內就診,8例患者疼痛主要在腎區(qū)及腰部困痛不適,超聲提示為“腎結石”。34例以疼痛沿輸尿管向下腹股溝區(qū)放射,呈陣發(fā)性劇烈絞痛,部位在中下腹及以血尿為主,伴惡心嘔吐,腹脹,超聲提示為“輸尿管結石”。2例有排尿流不暢及困難,終末血尿,尿頻等結石刺激膀胱癥狀,超聲提示為“尿道結石”。2例有排尿中斷或尿流不暢,超聲提示為“膀胱結石”。兩組病例均經(jīng)尿常規(guī)化驗,超聲提示結石<6mm,>6mm以上者體外沖擊波碎石后在治療。排除標準: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②有嚴重的心血管、肝腎功能性疾??;③精神病等。
中藥治療予三金湯加味治療。藥物組成:金錢草12g、海金沙12g、雞內金12g、石葦10g、冬葵子10g、瞿麥10g,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輸尿管結石加白茅根10g、白芍10g、甘草梢6g;膀胱結石加豬苓10g、車前子10g;肉眼血尿者加小薊10g、琥珀10g;腎絞痛劇烈者加乳香12g、沒藥10g;加王不留行10g、牛膝6g引藥下行、促進結石排出;加行氣止痛的元胡15g、烏藥10g;氣虛加黃芪20g、黨參15g;西藥保守治療:腎絞痛用阿托品、哌替啶肌注,輕者給予654-2,消炎痛,同時屬患者大量飲水,增加尿量,彎腰時叩擊腎區(qū),作跳躍活動,促進結石排出,減少晶體沉積。
根據(jù)《新藥(中藥)治療尿路結石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制定,臨床癥狀,超聲提示及理化檢驗判定療效。痊愈:治療后結石排出,癥狀及體征消失,鏡檢無紅細胞,超聲提示無腎積水、未探及強光團伴聲影。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鏡檢偶有紅細胞。超聲提示結石變小或數(shù)量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鏡檢有紅細胞,超聲提示腎積水、可探及強光團伴聲影。
治療組共24例,其中痊愈19例,占79.2%;有效4例,占16.6%;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8%。療程最短3d,最長14d,好轉繼服中藥3劑,鞏固療效。對照組共22例,其中痊愈12例,占54.5%;有效7例,占31.8%;無效3例,占13.7%,總有效率為86.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病例1患者姜某,男 43歲,農民,初診2010年4月18日,早晨起床后突然右側腰腹部劇烈疼痛3h,伴惡心、嘔吐、腹脹,即來我院急診科,經(jīng)超聲提示確診為右腎積水、右側輸尿管上段擴張可探及結石1枚(6mm×4mm)。尿常規(guī)提示BLD(++),WBC(6~8)個/HP。即肌注杜冷丁50mmg,劇烈腎絞痛緩解后給予金錢草15g、海金沙15g、雞內金15g、石葦10g、冬葵子10g、瞿麥10g、竹茹10g、乳香10g、沒藥10g、白芍20g、王不留行6g、牛膝6g、甘草6g,水煎服6劑,日1劑,并配合大量飲水,患側局部叩敲及跳躍運動,服藥第5天排出1枚結石。腹部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復查超聲提示右腎積水消失,右輸尿管無擴張未探及強光團伴聲影,尿常規(guī)(-),切中病機,繼服3劑,鞏固療效。
病例2患者王某,男,28歲,教師,初診2009年5月25日,平素左側腰部腎區(qū)有輕微困痛不適,無其他癥狀,因教師體檢超聲提示:左腎中上極結石(3mm×2mm),尿常規(guī)(+)。診斷為左腎結石,上方減去乳香、沒藥、竹茹,加元胡10g、黃芪15g、黨參10g,水煎服,日1劑,多飲水,左腎區(qū)叩敲和跳躍運動,服藥2周后結石排出,復查超聲提示:左腎未見異常,尿常規(guī)(-),左腎區(qū)困痛癥狀完全消失。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后第2天給予超聲霧化吸入。(4)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煩躁、血壓加,如何預防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保證患者早日康復、延長壽命化則能除矣”[2]。《素問·逆調論篇》云:“腎者水臟主津液”。膀胱的貯尿和排尿作用全賴于腎的氣化功能。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病之一,近幾年發(fā)病呈上升趨勢,復發(fā)率高,導致結石形成有內外因,病因極為復雜,腎氣化功能不足。腎之氣化無力,清濁不分,尿中雜質沉積為石,聚集于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阻塞某任何部位,不通則痛,劇烈難忍性腎絞痛,身體轉動時尤甚,向輸尿管下方腹溝區(qū)放射,結石刺激局部又見鏡下紅細胞,在治療上以三金湯加味以清熱利尿,解痙止痛,排淋化石,用三金湯加味加強了利水排石的作用,達到清利濕熱、利水排石、通里攻下的目的。泌尿系結石多在腎和膀胱內形成,膀胱濕熱蘊結,尿液煎熬,日積月累,積聚為石。可引起泌尿系統(tǒng)的損傷,導致血尿,急性上泌尿系梗阻可引起平滑肌痙攣導致腎絞痛,呈陣發(fā)性腰腹部劇烈疼痛,伴惡心、嘔吐,輾轉不安,難以忍受,經(jīng)用西藥解痙止痛,阿托品及杜冷丁對輸尿管痙攣狀態(tài)的平滑肌呈顯著松馳作用,從而解除平滑肌痙攣,對腎絞痛及膀胱刺激癥狀療效較好。
總之,三金湯加味聯(lián)合西藥治療泌尿系結石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無副作用,復發(fā)率低,安全經(jīng)濟,值得臨床應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局.新藥(中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84:67.
[2]趙金鐸.中醫(yī)癥狀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3,307.
[3]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第1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12,219.
[4]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