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敏
(公主嶺市第六中學,吉林四平 136100)
讓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綻放異彩
徐兆敏
(公主嶺市第六中學,吉林四平 136100)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在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重要作用、讓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綻放異彩呢?文章闡述了作者的幾點經(jīng)驗和作法。
信息技術;作文教學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蹦敲?,在新課程改革大潮風起云涌的今天,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否“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呢?筆者在深入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的基礎上,根據(jù)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這一有利武器,探索總結出了“信息化作文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要細心觀察,用心去感受,才能言之有物,生動感人,否則寫出來的作文就會空洞乏味,落入俗套,甚至成為虛構和模仿。
為了打破時間、地點、經(jīng)濟因素等方面條件的限制,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形象、簡練、經(jīng)濟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視頻、影音等進行觀察,在觀察、體驗、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表達和寫作的渴望。
例如,在寫景、寫物的作文教學中,筆者首先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寫出初稿;然后再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搜集到的聲音、文字、視頻等素材,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感知;在學生有所思、有所感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最后再讓學生寫出定稿。通過這樣的過程,學生的觀察細致了,體會更深了,興趣更濃了,在積極的情緒中寫出的文章也更加有生活、有感悟、有個性了。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語言流暢、條理清楚、修辭得當之外,還會體現(xiàn)出情感的浸潤、個性的思考和心靈的表達。因此,優(yōu)秀作品賞析的過程,既是對作品的結構、情感、語言等進行深刻剖析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體會、感悟、模仿、升華的過程。
例如,在寫景物的作文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賞析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學生一邊觀看荷塘、荷花的視頻材料,一邊傾聽抒情的配樂朗誦,這時對《荷塘月色》中的細致描寫就會有更具體的感悟:“荷葉是亭亭的如舞女的裙”,可以想象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荷花又是形態(tài)各異的:“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贝藭r,學生會對這些句子有更深刻的體會,同時,對朱自清細致的工筆般的描繪和絕妙的比喻也會由衷地敬佩和感嘆,在以后自己的寫作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加以運用。
再如,在寫人的作文教學中,筆者通過圖片和視頻素材,向學生展示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讓學生觀察、對比、討論,然后再讓學生選擇其一進行描寫,這樣學生有感而發(fā),狀態(tài)輕松,寫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同時也避免了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實現(xiàn)學習從“苦學”到“樂學”的轉變,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讓學生“樂學”呢?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開展一些輕松有趣的游戲、競賽活動,可以寓教于樂,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起來。
比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的順序和結構,筆者搜集了許多作文,用幻燈片逐一展示出來,讓學生分組進行競賽搶答,看哪個小組答得又對又多。一堂課下來,學生不僅學到了作文方面的知識,而且通過競爭與合作,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再如,寫敘事性的文章時,筆者有時會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一個情境、展示一個畫面,然后全體學生每人一句,進行故事接龍。在接龍過程中,筆者會抓住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點撥,滲透寫作知識與技巧。故事接龍結束后,我們再集體討論哪些地方接得巧妙,應該對哪些學生提出鼓勵和表揚。這樣,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一節(jié)作文課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學生在評價中獲得了一份快樂,擁有了一份寫作的自信。
寫作能力不是短期內就能形成的,它是在作文知識不斷積累的基礎上,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梢哉f,平時的積累與沉淀是作文的成功之路。有些學生之所以“談作文而色變”,就是因為平時不善于觀察,不善于實踐,不善于閱讀,不善于積累, 因而寫起文章來頭腦空空,搜腸刮肚,抓耳撓腮,痛苦萬分。
為此,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會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積累。比如,向學生推薦對寫作有益的相關網(wǎng)站,要求學生建立一個專門的寫作素材文件夾,鼓勵學生與名家、名師在線交流和互動。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力量,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知識和素材,提高了作文的寫作能力和技巧,實現(xiàn)了從“言之無物”到“下筆有神”的轉變。
總之,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使作文教學不再枯燥乏味,讓寫作不再成為學生頭痛的難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欣喜地看到:正是由于信息技術在作文教學中綻放的異彩,讓學生的寫作素材更加豐富了,生活實踐更加多彩了,感悟體驗更加深刻了,情感表達也更加真實了。在不斷地總結、積累、啟發(fā)和鼓勵的過程中,作文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成為學生記錄生活、思考問題、表達情感的重要途徑和工具。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新方法,不懈地努力與追求,每一個學生的作文都會越來越精彩,我們的辛苦付出一定會換來一片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美景!
(編輯:魯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1)24-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