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十三中學)
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
◆吳 瓊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二十三中學)
近幾十年來,英語國家的寫作教學從傳統(tǒng)的成果教學法轉(zhuǎn)向重交際的過程教學法。那么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指導中國學生的英語寫作實踐。如何來改變目前存在的寫作狀況呢?
對于國內(nèi)的英語寫作教學來說,首要的任務就是轉(zhuǎn)變思想。中國的教學傳統(tǒng)讓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想當然地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根本沒有參與的機會。時間久了,學生就不會再有融入話題的興趣。這也恰恰是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中國學生通常聽力、閱讀、語法等能力優(yōu)秀,寫作卻成為他們普遍弱點的原因。所以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首先要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變學生的被動參與為主動創(chuàng)造,而實現(xiàn)這種轉(zhuǎn)變,就要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寫作的全過程。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寫作——組內(nèi)批改——組間批改——教師批改——教師點評”的新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將班級的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一般以4~5人比較合適,最好是班里基礎較好的和相對較差的在一組,這樣可以相互促進,同時可以選出每一組的組長,但通常要選擇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所以教師在每次布置寫作任務的時候每個小組經(jīng)過認真商討、集思廣益、組內(nèi)修改之后上交一篇成品,這樣質(zhì)量會高一些。然后并不是教師直接批改,而是組間相互修改。通過這一步驟學生可以鍛煉批改作文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寫作水平。之后教師再批改上交的成品,并在下一節(jié)課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反饋。這一系列的循環(huán)不僅讓學生參與到了寫作、評作的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相互間能夠進行寫作的經(jīng)驗和技能的交流,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故而加速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由于公開批改寫作成果,學生對待寫作的的態(tài)度也勢必會認真起來,避免了學生因任務而寫的弊病,寫出的成品也自然更真實地反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對于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也提供了更真實有效的借鑒基礎。只有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就會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要注意作文的命題應不超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使學生在寫作時感到有話可說。也可以在課前把題目布置給學生,一方面,鼓勵學生盡可能利用網(wǎng)絡、報紙、雜志等手段去收集素材,開闊視野;另一方面,當學生作了如此多的精心準備之后,帶著極大的熱情到課堂中時,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和學生水平的差異,組織分組討論,各抒己見,在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吸收了別人的觀點,進一步擴大思路。
寫作能力與閱讀、語法等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教學中我們也決不能厚此薄彼。同時,教師的態(tài)度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因此,教師把自己的角色從教授知識本身轉(zhuǎn)換到指導學生學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寫作水平。
在平常的寫作訓練中,應特別注意遵循“循序漸進、先輸入,再輸出”的寫作原則。具體介紹一下五步寫作法的步驟:
首先,理一理。
在學習了一個單元或一篇文章之后,先讓學生整理本課或本單元出現(xiàn)的新的語言點(主要是詞匯和句型),然后讓學生去理解記憶并掌握這些語言點的用法。在學生記牢這些語言點之后,讓學生嘗試用這些知識點造句子,把學生說的句子寫在黑板上,然后和學生一起糾錯,讓學生去體會在什么樣的情景使用這些語言點以及該如何使用。這樣慢慢地可以把書本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力。
其次,讀一讀。
在這個階段,筆者為學生提供一篇和本單元文體相仿,難度和高考寫作要求差不多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和課文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異同,體會這種文體的寫作特點、作者的寫作技巧以及自己在寫的時候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為下一步的寫作練習做準備。
再次,練一練。
在學生掌握了本文中出現(xiàn)的語言點并懂得了此類文體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之后,學生就可以臨摹著寫一篇體裁相仿的文章了。這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尋找類似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檢查自己的所學,收獲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教師可以在布局謀篇方面給以指導。比如文章的內(nèi)容、關聯(lián)詞的選用、句與句之間的銜接、段與段的銜接等。為了讓學生克服對寫作的恐懼感,此過程可進行如下操作:大腦風暴。讓學生說出上面習作材料的主要詞匯和句型。并造句子,用上面的詞或者短語造句子;連句成段。用相應的關聯(lián)詞把句子連成段落;由段成篇。把段落按照一定的邏輯生成文章。
第四,改一改。
在所有的批改方法當中,面批是效果最好的。但是,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而且很多學生所犯的錯誤相同,所以對所有的學生進行面批既浪費時間,又無效率。因此,學生寫完初稿后,把學生分成小組,先進行組內(nèi)糾錯。此時教師可以進行巡視,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同時,可以大致掌握大多數(shù)同學作品中存在的錯誤。
最后,評一評。
學生之間相互批改完作文之后,教師要適當?shù)貙W生的習作以及他們的批改進行點評,對于好的方面進行表揚,對于不足的地方予以指正。特別是學生的文章結(jié)構(gòu)、行文邏輯以及語法方面的錯誤。對于大多數(shù)相同的錯誤,教師應當在課堂上著重講解;對于個別的錯誤,可以把學生叫來,當面予以指正。只有通過教師的點評,學生才會真正了解自己在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會在以后的寫作中給予重視和糾正。采取這種以教材為素材,日常教學為載體,先輸入,后輸出、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方式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利用教材,使學生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在寫作的同時,鞏固了書本知識,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有助于消除學生對英文寫作的恐懼心理。
總之,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指學生對一種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對寫作感興趣,使學生參與到寫作中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形成交流,使得學生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歸納總結(jié)、推理分析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地掌握英語語言的交際運用方法,提高了語言使用的綜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