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玲
河南開封市兒童醫(yī)院護理部 開封 475000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多發(fā)于學齡前兒童,尤以嬰幼兒發(fā)病率最高,病人及隱性感染者均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主要癥狀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發(fā)熱,極少數(shù)可出現(xiàn)腦炎、肺水腫、肺出血。我們通過做家長的健康宣教,使更多的家長獲得了健康知識,培養(yǎng)預防疾病的觀念,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09-02~2010-04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 595例,重癥1 245例,占27.1%。極度重癥入院PICU946例,占20.58%。上呼吸機治療646例,占68.3%,占總?cè)藬?shù)的14.1%。年齡最小40 d,最大13歲。
2.1.1 入院健康教育:環(huán)境介紹、科主任、護士長、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介紹,盡量一床留一陪護,特殊情況例外,衛(wèi)生制度和患兒餐具及大小便器使用后消毒處理等。
2.1.2 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發(fā)放粉紅色溫馨提示卡,提示家長觀察患兒呼吸、精神狀態(tài),手足是否發(fā)冷以及體溫情況。給清淡、易消化食物,不食過甜食品,以免血糖過高影響病情觀察。告知疾病的發(fā)展及各項治療的目的,如口腔護理時患兒因疼痛不配合,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口腔護理可使?jié)冚^快愈合而縮短病程;小嬰兒于每次進食后喂少量溫水清潔口腔等,取得家長配合。由于醫(yī)務人員有限,小兒病情變化快,應重視家長觀察的資料,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2.1.3 出院時健康教育:告知患兒家長孩子治療情況,出院后仍要居家隔離2周;衣物、玩具、餐具等的清洗消毒情況,防止患兒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其他疾病及傳染其他兒童。告知需要返院復診的時間、注意事項。
2.2.1 發(fā)病初期1~3 d:患兒因疼痛、高熱而哭鬧,家長焦慮急躁,此時護士應及時講解疾病知識,使家長了解病情進展,并向家長發(fā)放粉紅色的溫馨提示卡,彌補家長理解、記憶能力差的情況,使其可反復閱讀,增加疾病相關知識,消除了家長不安情緒,也避免護士口頭講解,隨意性)大,條理差、內(nèi)容易漏等弊端。
2.2.2 病情發(fā)展危重時期:此期病情進展迅速,患兒危重,結(jié)合病情進展及時進行健康教育[1]。給予家長心理支持、安慰,使家長對疾病的演變過程有一正確認識,消除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2]。
2.2.3 重癥恢復期:此期患兒吞咽困難、肢體運動障礙,此時應指導家長配合康復訓練、高壓氧治療,使家長樹立信心,做好康復工作。
2.3 集中健康教育大課堂 臨床護理工作繁重,護理人員年輕,護理部選派高年資護理人員每周集中宣教,講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護理、消毒隔離及洗手的重要性等相關知識,增加患者對醫(yī)院的信任,密切了護患關系,避免了糾紛發(fā)生。
住院患兒家長在接受系統(tǒng)健康教育后,對疾病的傳播、發(fā)展、預防及出院后護理,物品清洗、消毒等有了基本了解,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大部分還擔當了該疾病預防工作的義務宣傳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同時填補了因
護理人員不足不能一對一觀察護理的不足,未發(fā)生因觀察不到位而延誤病情使患兒不能得到及時救治的情況。
手足口病由于傳染性強,并且傳染對象是嬰幼兒,家長又是病毒攜帶者,家長對其知識的渴望非常迫切。開展多種形式,不同時期健康教育,不僅可促進患兒的早日康復,也對家長樹立正確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人們維護和提高自身健康發(fā)揮重要作用,溫馨提示卡可將健康知識讓家長反復閱讀,使健康教育更加科學,便捷高效。
[1] 秦麗英,唐躍瓊.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年輕乳腺癌患者焦慮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5:12-14.
[2] 張寶華.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