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萬分的遺憾,楊開慧的手稿都是在毛澤東逝世后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毛澤東生前都沒有看到?!痹诩o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日子里,默默研究了楊開慧20年的長沙市委宣傳部原文藝處處長顧慶豐,向社會公布了他的研究與發(fā)掘經(jīng)過及成果。
根據(jù)楊開慧的手稿等證據(jù),可以確定毛楊之戀是“男追女”,即毛澤東主動追求楊開慧。只不過中間曾有過因性格而帶來的小波折。楊開慧在手稿中寫道:“我們彼此都有一個驕傲脾氣,那時我唯恐他看見我的心(愛他的心)……他以為我不愛他,但他的驕傲脾氣使他瞞著我,一點都沒有表現(xiàn)?!?/p>
而在《毛澤東年譜》中有這樣一條記載:“1920年 9月25日,毛澤東邀一師附小文書張文亮和陶毅、楊開慧等到文化書社會見,下午同游岳麓山。”這是不是說明毛澤東懷有的“心思”,還有待考證。但是陶毅也在其中,就是陶斯詠,一個一直以來被認為與毛澤東互相有意思的女子。
就算有陶斯詠出現(xiàn),有驕傲脾氣的楊開慧也絕對不會主動。她在手稿中承認:“我是十分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了他。不過我沒有希望過會同他結婚。”倔強的楊開慧當時對愛情的認識是:“因為我不要人家的被動愛,我雖然愛他,我決不表示,我認定愛的權柄是操在自然的手里,我決不妄去希求。我也知道都像我這樣,愛不都會埋沒盡了么?然而我的性格,非如此不行,我早已決定獨身一世的?!?/p>
其實,毛澤東也曾抱過獨身主義的想法,當時他把戀愛和結婚看作是革命的拖累,還和蔡和森、蔡暢兄妹結盟誓約:為了革命,永不結婚。可是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蔡和森、蔡暢兄妹首先“違約”,相繼組成革命家庭。毛澤東的盟誓也開始動搖了。
作為楊昌濟的學生,毛澤東早在1914年就已認識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1918年,毛澤東為組織湖南學生留法勤工儉學赴北京做組織工作,在北京再次見到楊開慧時,楊開慧已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而這位姑娘在冬天也天天堅持進行“冷水浴”和體操鍛煉。毛澤東由此對楊開慧產生了一種由佩服到愛慕的感情。但毛澤東對楊開慧卻是既自信又不自信。自信,是他感覺楊開慧是喜歡他的;不自信,是楊開慧對他又好像毫無那方面的意思,這使毛澤東陷入了苦惱。
直到楊開慧幫助毛澤東辦成文化書社,又積極組織當時女校學生開展婦女解放運動,一時成為風云人物。她那現(xiàn)代的打扮、秀麗的面容、凜然的正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許多男生的追捧。
毛澤東也等不及了,不能再驕傲,不能失去楊開慧。于是,經(jīng)過“江海翻波浪”似的失眠之后,他寫下了《虞美人》。不久,楊開慧得知陶斯詠在暗戀毛澤東,而毛澤東似乎在猶豫和選擇。她被這件事“炸”醒了,當然也“炸”開了“他的心蓋,我的心蓋……因此我們覺得更親密了”。于是,楊開慧接受了毛澤東的愛。1920年冬,一對相互愛慕又志同道合的人終成眷屬,楊開慧把自己的生命和愛全部交給了毛澤東。(據(jù)《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