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fā)照
現(xiàn)代大眾文化以傳媒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要傳播手段,以五光十色的外觀吸引大眾,以通俗趣味的內(nèi)容取悅大眾,從而使大眾文化在人們?nèi)粘I钪械挠绊懖粩嘌由炫c擴大。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大學生更容易被大眾文化五光斑斕的外表吸引,最終成為大眾文化產(chǎn)品的重要消費人群,于是大眾文化不由分說地走進校園、走進課堂。
大眾文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它對大眾的影響: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但既然存在了就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所在,不能用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態(tài)度審視它。今天,在大眾文化已滲入校園并給大學生們的成長帶來重大影響的情況下,教師和家長都不應該一味地將之視為什么都不是的臭垃圾,當代的大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被這樣一種文化包圍著,我們再去費盡心機地思考到底要不要大眾文化顯然徒勞了。我們應該用理性的眼光看它,發(fā)掘其中美好的東西作用于今天的青少年,所以我們要正視現(xiàn)實、冷靜思考、深入分析、研究對策、積極回應。下面將從三個方面探討大眾文化的應對策略。
在紙質印刷品時代,教師和家長常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觀點的片面與不足。但是實際上當今的大眾文化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如今的大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信息、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和奇異多彩的想法,不是用傳統(tǒng)文化和精英文化就能喂養(yǎng)起來的一代。設想一個實驗,如果現(xiàn)在就把大學生周圍的電視、網(wǎng)絡、時尚雜志、流行小說、迪斯科、交誼舞、時尚廣告、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統(tǒng)統(tǒng)拿掉,用不了多久孩子們的心理就會不正常。原因很簡單,時代不同了,社會發(fā)展了,僅靠幾本教材培養(yǎng)孩子成才的年代走遠了。時下大眾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日趨密切,大學生作為社會主體的一部分,要想讓他們遠離大眾文化那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既然大眾文化存在了就不要再否認這個事實,大學生的成長需要它,社會的進步需要它,文化的發(fā)展也需要它,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排斥它,而是要積極的引進它,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yǎng)。所以不管教師還是家長都不應該把思想停留在紙質印刷品時代,而是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去,以平靜的心態(tài)去關注他們的實際需要,讓他們的學習內(nèi)容與大眾文化中有創(chuàng)造力、有生命力的部分天地相接,為處于成長階段的大學生提供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
當代社會多種文化混雜,良莠相隨。教育工作者應善于抓住機遇,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對大眾文化加以理性擇取,把有價值的東西引進來,才能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有益補充。大眾文化引進來了,一定要在篩選和過濾的前提下,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fā),從而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所以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清楚學生需要的大眾文化是什么?為什么需要它?當代大學生面對繁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沉重的就業(yè)壓力,他們?nèi)菀捉邮芨挥写碳ば缘拇蟊娢幕率挛?。如果不管好的、壞的、香的、臭的一并接受了,那么積極引進大眾文化的策略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告訴學生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崇高”、“先進”,讓他們明白言情片的纏綿悱惻、武打片中的快意恩仇、警匪片中的拔刀相助,不過是大眾文化媚俗悅眾的手段而已,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以此行事必然為社會所不容;某種文化產(chǎn)品中的嘲弄、自虐、漠視、頹廢心態(tài)在相當程度上是一種嘩眾取寵之舉,以此待人接物必然會大上其當。所以不管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在了解大眾文化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要知道所謂的“閑書”也有有價值的地方;所謂的流行音樂也能感染學生的心靈。如果一個人一點點大眾化的、時尚化的東西都不接觸,不說他知識非常有限,至少說他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這樣的人很容易和現(xiàn)實發(fā)生隔膜。所以要對經(jīng)典實現(xiàn)有效引導,就應該多了解大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經(jīng)典,多關注他們的生活世界,用選出來的經(jīng)典拉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之間的距離。
開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使教材不再具有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一個例子。那么在講解這個例子時就要對大眾文化加以理性擇取,善于抓住機遇,適時地運用到講授之中從而達到開放性的使用教材。很多時候大眾文化選進來了,老師們不知道怎么辦了,學生們對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排斥了。于是出現(xiàn)了上面講魯迅下面看古龍,上面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下面聽《雙節(jié)棍》的不和諧場面。這就要提高教師對文本資源和大眾文化相整合的能力,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把大眾文化作為文本的切入點,運用情境教學法(觀察法、欣賞法、電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手段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能把中外古今的社會現(xiàn)象和天南地北的自然景觀生動形象地搬進課堂,使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化為具體直觀的情境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特別是某些想象力難以達到的宏觀景象,不易覺察的微觀世界,抽象的意念,事物內(nèi)部的變化形態(tài)等教學內(nèi)容,情境教學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比如在講《雷雨》之前,讓學生欣賞《滿城盡帶黃金甲》;先聽聽《寂寞沙洲冷》再講蘇軾的《卜算子》;通過師生同臺演出的方法教話劇《茶館》等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直接作用于學生體驗的方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資源。大眾文化在經(jīng)過有效的篩選和過濾后,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充分利用大眾文化的親和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比如把一些流行音樂運用于教學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學好文學,陶冶他們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藝術修養(yǎng)。有些流行音樂的歌詞如詩詞般古典溫柔,似散文般清新婉麗:《江南》、《東風破》、《青花瓷》等曾風靡樂壇。大學生喜歡每天哼著這些東西,如果再加上教師的講解就能成為引導學生進入文學殿堂的有效方式,讓學生學習著并快樂著。二是在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文本時努力尋找其與大眾文化的聯(lián)結點,以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在講《紅樓夢》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把從瓊瑤小說里讀到的東西用來闡發(fā)自己對寶黛愛情的看法;講《西游記》的時候,聯(lián)想到電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展開討論。這些都是利用大眾文化對經(jīng)典文化進行通俗化的疏導方式。三是開展探究性活動時努力將課題引向大眾文化。比如在討論如何快速背誦課文時學生提出可以將文中眾多的意象以圖畫的形式畫出來,然后進行聯(lián)想式背誦?;蛘哚槍δ撤N流行社會現(xiàn)象,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入手,設計成比較有創(chuàng)意和教育價值的活動專題。網(wǎng)絡語言備受大學生們的青睞,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通過查閱資料,交流評比等研究網(wǎng)絡語言的特征,從而使大眾文化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伴隨著經(jīng)濟日益發(fā)展的步伐,大眾文化無疑是這個時代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文化現(xiàn)象,也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無法回避的文化語境。在實踐功能的兩重性上:它一方面滿足當代大學生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回避嚴肅崇高。我們不能否認它為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的同時也增添了難度。這是因為除去其中一定的積極影響外,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它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經(jīng)典閱讀取向等精神層面的消極影響。無論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認真了解和把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及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對此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一條教育規(guī)律,沒有一條真理可以對一切兒童絕對同樣適用的……培養(yǎng)人首選就要了解他的心靈,看到并感覺到他的個人世界?!彼晕覀兠鎸Υ蟊娢幕碾p重影響要理性分析、積極回應、處置得宜,努力地讓大眾文化為學生的生活添光加彩,為教育的改革添磚加瓦,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1][美]麥克唐納.陸揚譯.大眾文化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
[2]廣少奎.論大眾文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北京:當代教育論壇,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