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卿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 江西景德鎮(zhèn) 333403)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空間展示藝術作為社會“公共空間”中的介入型藝術,已經更為社會所考慮,具有鮮明的社會屬性,成為大眾活動的一部份,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并影響著建筑設計、影視技術和網絡媒體等等。
上世紀30年代,技術美學的出現(xiàn)對空間展示藝術發(fā)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空間展示藝術無論是在視覺和意念還是觀念和感受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在信息的傳達上改變了以往只向人們提供視覺材料的局限性,逐步擴充了其他感官所接受的信息形態(tài)。本研究結合空間展示藝術的實踐創(chuàng)作,從技術美學的角度,客觀理性的詮釋設計創(chuàng)造的合理途徑。
技術美學是隨上世紀現(xiàn)代科學技術進步產生的新的美學分支學科,是美學原理在物質生產和生活系統(tǒng)的具體化。技術美學常常在設計的過程中被忽略,人們有時候只是注重設計的實用價值而忽略它的審美功能,無法完美的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50年代,捷克設計師佩特爾?圖奇提出“技術美學”這一名稱,從此,這一名稱被廣泛應用。技術美學是研究技術美的科學,是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全面考慮勞動生產的經濟、實用、美觀和工藝需要而進行的設計,技術美是技術美學的核心。
技術美學沒有固定的風格與表現(xiàn)形式,法國著名美學家杜夫海納在藝術實踐中指出 “技術對象成為美的對象… …當它受到審美作用時也不失去它的其他性質——愉悅性、功能性、可理解性,因為這時它是在感性中表現(xiàn)它們的?!睆倪@句話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技術美作為一種與功能相聯(lián)系的美,是區(qū)分于藝術美的基本點,是人智慧、意志、力量、情感的結晶,充滿了人的因素,帶有濃烈的“屬我”色彩。
技術美學在表現(xiàn)上呈現(xiàn)高度的綜合性,其形式大致分為比例分割、線條與形狀、均衡穩(wěn)定、統(tǒng)一整齊、韻律與節(jié)奏和色彩的美感功用。技術美學的內容大致可以概括為生產中的美學問題和勞動生產中與美學問題密切相關的藝術設計,本質是要在人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建立一種符合人的本質的和諧、舒適、愉快的審美關系。
1.體現(xiàn)“綠色生態(tài)”的空間展示藝術
美的形式是人們不斷追求的,空間展示藝術中的技術美是一種人造的美,不同于藝術美的地方在于它是人類物質生活領域的。在這里,美是與功能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以功能性作為前提,體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21世紀呼喚環(huán)保意識“還青山一片綠色、還秀水一片清澈、還藍天一片凈……”這是時代賦予你我他的責任,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在珍愛生命的同時,人類更需要的是環(huán)保。在空間展示藝術中將技術美學與綠色環(huán)保概念應用其中,其實是對現(xiàn)如今世界環(huán)保話題的一種關注也強調了基于技術美學上的綠色生態(tài)空間展示藝術。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就是一個展現(xiàn)技術美學的綠色生態(tài)建筑,外墻東西兩側設計了一層立體綠化,植物通過屋面的雨水收集系統(tǒng)進行灌溉,充分帶走建筑物的熱量,能在夏季起到良好的隔熱效果,達到經濟、實用、美觀的設計統(tǒng)一,成為一座綠色、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經典建筑。從設計與技術的角度上來看,達到了自然美和功能美在空間展示藝術與技術美學上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
2.體現(xiàn)“數字媒體”的空間展示藝術
空間的體系概念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網絡技術、媒體技術、智能技術等新媒介技術的產生影響著空間展示藝術的變化與發(fā)展,正是設計與技術更高層次的結合,因而擴大了技術美學在空間展示藝術中的延伸空間。眾所周知,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視科技進步,并且具有濃厚的審美要求和高標準審美情趣的民族,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在空間展示藝術方面,高科技材料的應用也讓設計倍添光彩,但是光談技術也是不行的,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才是現(xiàn)階段我國在空間展示藝術上需要關注和加強的地方?;赝?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巨型LCD畫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影視圖像的形式在145米的畫卷上不間斷的播放,并且畫面的邊緣自然融接,毫無痕跡,可謂天衣無縫。它是數字科技與本土化風格在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的完美結合,是技術美學中光影技術與藝術的完美體現(xiàn)。
3.體現(xiàn)“網絡信息”的空間展示藝術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網絡傳播信息和公眾自由交流方式迅速發(fā)展。通過電子技術、聲控技術,特殊效果和某種概念化的虛擬場景構成了一種新的空間被稱為虛擬空間,它同樣具備開放性、多元化、交互性。計算機技術打造了另一個具有無限廣闊虛擬空間的世界,顯然,這種跨越時間和地區(qū)限制,可以被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夠使用計算機或其他電子終端設備上網讀取信息,呈現(xiàn)出極度開放式特征的數字化平臺,就是一種新型的公共空間,而在這個空間上發(fā)生的每一次人機交流所必須依附的視覺界面,就是一次空間展示藝術在當今網絡信息時代的數字化表現(xiàn)。如微軟公司推出的My Space個人網絡空間服務,它是第一個向互聯(lián)網用戶提供網頁自主排版和網頁背景可選擇更換的服務的網站,而其中的用戶形象圖片自定義功能,更是吸引了大批追隨者。
空間展示藝術與技術美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并呈現(xiàn)影響與被影響的關系,抽象與具象的關系。對其研究不僅可以促進設計的審美創(chuàng)造,而且有助于對主體——人的審美塑造。因此,對空間展示藝術中技術美學的研究應是漫長而富有探索性的。
[1]米蓋爾?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2]李澤厚:《美學四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
[3]孔壽山,金石欣,楊大釗:《技術美學概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
[4]焦成根:《設計藝術鑒賞[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